水木君說:
如果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這不是懦弱,不是妥協,而是意味著,你看淡了很多事,看輕了很多人,你變得越來越成熟。
文/十點May
來源/十點讀書(ID: duhaoshu)
網上有這么一句話:“沉默,是一個人最大的哭聲。”
意思是說,人之所以沉默,是被生活抹去了棱角,是對世界的一種妥協,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我卻覺得,如果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這不是懦弱,不是妥協,而是意味著,你看淡了很多事,看輕了很多人,你變得越來越成熟。
明亮而不刺眼,柔軟卻很有力量。
把人看清,不如把人看輕
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與人爭辯,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遇到點芝麻大的事情也喜歡找人訴苦。
后來,慢慢長大,發現越來越喜歡沉默的感覺。
不再急著與人辯駁自己的看法,逐漸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經歷不同,三觀不同,對一件事的看法也一定會有所不同。
道同則同行一段,道不同則不相為謀。
不再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寄托在別人的身上。覺得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多多交往,如果覺得累了,選擇沉默,慢慢遠離便是。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沒必要強求自己去取悅誰,迎合誰。
生活里有了苦,也不再急哄哄地找人訴苦。因為自己的苦,只有自己懂。說得多了,別人只會覺得你矯情,不如找一個安靜的角落,找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情,獨自療傷,寂靜歡喜。
人這一生,終究會遇見許多人,而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有其意義。
愛你的人,給你溫暖與勇氣;你愛的人,讓你學會如何愛與分享;你不喜歡的人,教會你如何寬容和尊重;不喜歡你的人,讓你學會自省和成長。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有的人在這一站下車,有的人在下一站下車,能同行一程,已是莫大的緣分。
當陪你的人要離開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學著看輕,然后揮手道別。
我們都是天地間的過客,世上很多人和事,我們都做不了主。
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紅塵陌上,我們終要獨自行走,看輕了,人才會更快樂。
把事看透,不如把事看淡
半生已過,你越來越沉默,不過是明白了,很多事情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想一想,就算了,于是選擇了沉默。
很久以前,一位國王想找一句話,這句話要讓高興的人聽了難過,難過的人聽了高興。
但他花了很多時間問了很多人,都沒有找到。
直到有一天夜里,在夢中一位智者對他說了一句話:“這一切都會過去的!”
世事如煙,滄海桑田,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沒有一件事是永恒不變的。
對于那些看不透的,難以放下的事情,沉默是最好的武器,時間是最好的解藥,會讓一切過去。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瘋狂地喜歡上了這句話:“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它幾乎成了我的人生箴言。每當我傷心難過、被人誤解、工作不順的時候,我就會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人生數十載,我們現在所在意的、計較的、已得的、未得的,不過是生命長河里非常短暫的一瞬,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后再回過頭來看,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完全不值得我們耿耿于懷。
往后余生,告訴自己,得也開心,失也淡定,看淡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沉默安靜,淺笑安然。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很喜歡在QQ空間里發表說說,或者發朋友圈,用簡單的幾句話,表達一些自己當時的所見所感,或者一些別人不易察覺的小心思。
等到多年之后,再去翻曾經發的說說、朋友圈,會覺得自己曾經的言論很矯情,恨不得全部刪除。
其實,這就是生活的本質,不管當初多么歡喜、在意,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會慢慢變淡,成了你生命里一段縹緲的記憶。
所以,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喜歡在人前表現自己,越來越深刻地明白:
愛過恨過,皆成經過,好事壞事,終成往事。
把心放寬,把事看淡,在沉默中獨享自己的小心事,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喜歡沉默,不過是因為越來越成熟
看過這么一句話:
沒人在乎你怎樣在深夜痛哭,也沒人在乎你要輾轉反側的要熬幾個秋,外人只看結果,自己獨撐過程。等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便不會在人前矯情,四處訴說以求寬慰。
當你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說,應該是你越來越成熟,很多事看淡了,很多人看輕了。
所以,當想爭辯的時候,想一想,就算了,于是選擇了沉默。
也不再像年少的時候那樣,時時想著如何融入別人的世界。年歲漸長,慢慢喜歡上安靜和獨處。
閑來無事,給自己和家人準備一頓精致的餐點;打掃屋子,擺上自己買來的好看的小物件;戴著耳機,聽著喜歡的音樂在公園里散步;捧一本書,安靜地待一個下午......
如果你遠遠地看見一個人,端坐一隅,淺笑安然,不喧囂,不張揚,他并沒有不開心,只是覺得,沉默的狀態,更舒服。
一個人再聰明,也不能事事都看透;一個人再智慧,也不能人人都看懂。
真正成熟的人,明白往事如流,人生最好的狀態,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往后余生,愿你不爭不搶,不鬧不惱,不卑不亢,沉默以對,寂靜歡喜。
- 作者 -
本文來源于十點讀書(ID: duhaoshu),超2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
更多閱讀 半生已過,學會沉默
* 作者:白小姐,職場女性,熱愛生活,崇尚簡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微信公眾號:白蘭花Michelia(ID:nvrendds)。
人生不知不覺已過半,閱盡千帆之后,漸漸懂得了沉默的智慧。
看多了是是非非,經歷久了人間冷暖,越來越喜歡安靜的感覺。
沉默,是一種自我的修行,也是一種對繁華的沉淀。它具有強大的力量,勝過萬語千言。
1
看破不點破
為人處世,看破不說破,這是一種大智慧。
海明威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很多事情自己心知肚明就好,看透不點透,看穿不揭穿。
凡事給人留一點余地,給自己一點空間,不僅是一種善意,也是對自己格局的彰顯。
不嚼口舌,不與人爭論,更不在背后議論人長短,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還需謹言慎行為好。
說話講究分寸,不逞一時的口舌之快,也不做損人不利己的事。
有時一句多余的話,就會讓場面變得尷尬,讓別人下不來臺,也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
適時的沉默,能不著痕跡地化解矛盾和尷尬,緩和了氛圍,也讓人如沐春風。
任何時候,都要給自己,給別人都保留一定的余地,給彼此沉默的空間。
少一些憤憤不平、惡語中傷,多一些理解和包容,這樣才能持久生香,互相欣賞。
就像有人說的,從前理解不了的,以后會理解;小時候理解不了的,長大會理解。
長大了不理解的,年老了會理解。容許他人用其喜歡的方式自由存在,理解別人,其實就是理解自己。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一個人若能時常靜下心來沉思,反省自己的不足,不議論是非,在認清事物本質之后,保留一顆慈悲平和的心。
那終有一日,他就能真正接納自己,也能包容別人。
2
沉默,是一種修行
不要期望所有人都懂你,你也沒必要去懂所有人。
沉默,是一個人的修行。
大千世界,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總會有人對你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用他們的標準來看你。
不要苛求他們的理解,也不必與他們一般見識,畢竟每個人的想法和高度是不一樣的。
你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能問心無愧就好,勇敢地走自己的路,不用在意那些閑言碎語。
遇到別人的誤解和議論,言語的反駁是蒼白的,行動才是最有力的證明。
你需要的是,用沉默代替辯解,奮力前行,時間自會給出正確的判斷。
不爭不辯不動聲色,或喜或悲,都藏于心間,內斂處世,寵辱不驚。
即使身處鬧市喧囂之中,依然尋求一份心靈的靜謐,心懷一片寧靜的土地。這是一種個人的修為,也是一種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沉默是成熟的最好證明。真正成熟的人,不會過于張揚,做事不會毛毛躁躁,也不會過分情緒化。
比起別人流連于花花世界的浮躁,懂得沉默的人,更注重自己內心世界的平和。
或是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或是品一杯香茗,撫一曲柔琴,又或是行走山間,一覽山水風光。
留一份沉默給自己,享受片刻的寧靜,拋開煩惱,洗滌靈魂,回歸自己的初心。
走向成熟的道路,就是學會沉默和坦然,坦然接受自己看不慣的,和看不慣自己的。
在一切浮華面前磨礪自己的心智,在悄無聲息中,汲取其中的精華,最后成為自己人生最寶貴的閱歷和智慧。
3
沉默,是一種沉淀
年輕時,誰都有過輕狂的時光,但隨著光陰流逝,沒有激情四射的光芒,多了一份歲月沉淀后的沉默寡言。
看著頭上零星冒出的幾根白發,眼角添加了歲月的皺紋,比起從前的自己,如今似乎更追求情感的純粹,向往簡單的生活。
有人說,水干凈,不是因為它沒有雜質,而是它懂得沉淀。因為再渾濁的水,只要有長久的沉淀,都能變得清澈。
而人只有在一段靜謐的時光中,才能走向真正的沉淀。
獨自一個人,在遠離聒噪的寧靜中,感受傷痛后的自我療傷,在迷失自己后幡然醒悟,在錯過后悔中自責反省,在心累崩潰后休憩調整……
沉默,給予你靈魂的依靠,讓你學會沉淀自己的情緒和思維,充盈自己的靈魂。在自我救贖中,沉淀下淡然的情懷。
朱自清說過:“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寧靜致遠,這是沉默的力量,也是自我的升華。
正如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并不影響它聳立云端;
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并不影響它容納百川;
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并不影響它的博大胸懷。
做個沉默的智者,人生無需多言,也無需解釋。
“在一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
阻隔外界的紛紛擾擾,把每一次沉默,都看作是洗滌自我,重獲新生的過程。
與自己對話,與靈魂對話。享受沉默的時光,讀懂內心深處的情緒,安靜地感悟歲月的美好,讓浮躁的心沉淀下來,以柔軟舒適的姿態面對一切。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因為在淡定和恬靜背后,是更遼闊的遠方,和更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