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勇士敢于直面股市震蕩,敢于在別人的恐懼中貪婪加倉。
本周,全球市場齊齊下挫。美股三大指數跌逾3%,滬指跌7.6%,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紛紛跌逾10%,恒生綜指回調3.88%。理財不二牛(ID:buerniu5188)注意到,雖然市場上緊張情緒不斷升溫,但面對二級市場的各類“打折”商品,各方資金毫不手軟。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2日,場內158只非貨幣ETF中,76只本周份額出現增長,16只份額出現減少,本周份額共計增加55.66億份,這也是三季度至今ETF單周份額增加數量最多的一周。
買入“九折”產品近二十億份
“低買高賣“是投資者夢寐以求的狀態,但能真正做到的畢竟是少數。雖然反彈時間尚不明朗,但在本周這輪大幅回調中面對凈值下跌的ETF,投資者并沒有急于拋售手中的ETF,而是反向加倉,買入了超過五十億份額的ETF。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2日,在剔除10月12日新成立的海富通上證10年期地方政府債ETF的60億份額后,場內158只非貨幣ETF本周共增加55.66億份。
按照跟蹤指數和標的,場內非貨幣ETF大致可被分為股票ETF、債券ETF和商品型ETF。沒有股票倉位的黃金ETF和債券ETF本周收正,股票ETF則全線下跌。然而凈值的漲跌并不代表著份額的變化情況。如本周收漲2.73%的某只黃金ETF份額減少了三百多萬份,而單周跌幅超過10%的ETF份額總共增加了19.42億份。具體而言,47只“九折”產品中,份額增加的26只,減少的6只。其中跌幅最大的一只本周下跌13.27%,凈申購四千萬份。
九只ETF本周份額增長過億份
雖然本周跌幅在10%以上的產品被買入不少,但投資者并不是只圖“便宜”,跟蹤指數和產品質地等因素也是重要考量標準。
Wind數據顯示,10月8日至12日,五個交易日內場內共有九只ETF本周份額增長過億份。其中,華夏上證50ETF一周內份額增長近20億份。跟隨其后的是今年以來份額猛增的兩只創業板ETF,華安創業板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依然延續了此前的增長勢頭,本周分別增長了6.94億份和6.46億份。除上證50和創業板指,跟蹤滬深300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和華夏滬深300ETF也獲得了投資者的青睞。
對于ETF獲得加倉最根本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認為主要還是在于目前估值較低。華南某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認為,從中長期來看,無論是大盤、小盤還是創業板,整體市盈率都處于歷史底部。此外,ETF主要是機構投資者,ETF份額的增加一定程度表現了機構資金對當前市場估值水平的認可和未來走勢的判斷。
看好長期盈利險資或已入局
雖然根據公開信息無法看到究竟是哪些機構出手加倉,但該分析師表示此輪加倉并不排除可能有一些國內保險資金出手。
“市場上有兩類資金,一類是配置資金,另一類是交易資金。其中配置資金,如保險資金,是能夠買入并持有較長期限的資金,在判斷是否買賣時主要以市盈率為評判標準。”該分析人士表示,“由于這類資金的投資期較長,可能達數年,所以從長期來看,在現在市盈率這么低的情況下,這類資金極可能越跌越買。”而僅從多只創業板ETF中報前十位持有人看,二季度時已有不少險資身影。
在眾多ETF中,為什么上證50ETF、滬深300ETF和創業板指份額增加較多呢?有業內人士認為,除了估值低外,這三類ETF獲加倉也與時點有關。
“9月底10月初,MSCI宣布建議將納入因子從5%增加到20%,富時羅素指數宣布將A股納入富時羅素因子,這些消息利好了大盤藍籌股。”而受此影響,可能會有大量的外資參與配置,“加上估值便宜,這些都是機構看好上證50ETF和滬深300ETF這類大盤藍籌ETF的原因。”
此外,就今年以來不斷獲得加倉的創業板ETF來說,他認為除估值相對較低外,這一板塊具備助推國家繼續高速發展的功能,四季度是利好政策出臺的密集期,這一板塊有利好政策的幾率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159只非貨幣ETF中,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3日,有27只基金的規模小于5000萬元。基于今年以來基金清盤已成常態,因此如果個人投資者想參與這類ETF的買賣,在買買買時也要注意觀察標的產品的規模和公告,小心不要買到那些處在清盤邊緣甚至已經發布清盤公告的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