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詩友看了我的文章紛紛與我交流,都很坦誠地說出自己的困惑和存在的問題,并發來自己的作品叫我“斧正”,有的用了大量生僻字、古詞匯,承認自己是為了有詩味;有的沒有遵照格律,承認自己懶于學習,不想被“夾板”困住;有的說被你說的不敢寫了,生怕用的詞過于老舊,沒有新意……其實沒必要那么在意,因為絕大多數古詩詞用語是永不會過時的,都可以大膽的用,我只是指那些完全已不合時宜的詞匯用了之后會顯得不走心,滿地的“話桑麻”“別江浦”“子規啼”讀來讓人厭倦,但是大量寄托情懷的詞還是可以一直用下去的,比如“落花”“殘月”“西樓”“愁腸”等等都能很好地表達失落心情,不然真沒詞可用了。
我以前當書法老師的時候,學生們很喜歡聽我講詩詞,我指的是歪講,同一首詩我可以換好幾個版本的情景描述,十首詩我可以都把它們都講成上廁所,學生們哈哈一笑,這些歪講難登大雅,這里不便分享,但我要說的不是我很會講,而是說作者的功力之高,能讓人換著法的解析,怎么說都有道理,但現在的很多詩我卻無法這樣解讀出來。當你寫完一首詩,覺得怕讀者看不明白,很想解釋給大家你要表達什么意思,這時候你就已經輸了。因為如羅老師所說“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好的詩詞絕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別人自會從你的詩中產生與他生命相符的情感共鳴,你管他怎么解讀!
“一樹梨花壓海棠”,不了解故事背景的人看到這句覺得,嗯,百花爭艷,一派生機勃勃,很高級;了解故事背景的讀后拍手叫絕,原來是調侃,調侃也可以這么高級,自己看明白又不好大張旗鼓跟別人去講出來,這就是詩詞的魅力。
中國人說話講求含蓄,詩詞更是含蓄的代表。尤其是表達愛情的情詩,是詩詞世界里最美妙,最溫柔,最體現意境,最打動人心的部分。今天著重講講情詩里意境的打造,一首含蓄纏綿多情的好情詩是怎么創造來的。
一定要在戀愛中才能寫出情詩嗎?詞曲作者陳升說過一句“談上兩次轟轟烈烈的戀愛就可以寫一輩子情歌了”,是,每個人都會經歷愛情,沒有人的愛情之路是一帆風順的,暗戀的卑怯,初戀的甜蜜,熱戀的火辣,纏綿的溫柔,失戀的折磨,不甘的困惑......每一步都有很多情緒想要表達,也能夠用詩詞表達。
寫詩也是和詩詞談戀愛的過程,我寫了二十多年,周圍沒幾人知道我寫詩,完全是和我的詩過二人世界,開始是李白,現在是李清照(風格),常寫詩的朋友都會經歷一段時間,靈感隨時迸發,一天能寫好幾首,就像熱戀,慢慢沉淀以后,出品變少,但質量提高,這如同經歷磨合后的親情。與詩詞的熱戀階段,就是練習的最好時節,各種嘗試,各種采風,各種詞牌運用,要珍惜這段時光,水平和風格就定性在這個時間。
再回到情詩,“風花雪月”這些詞聽到就覺得浪漫無比,這些字眼在無數詩人筆下栩栩生花,那么怎么很好的運用這些美好的詞匯記錄人間呢?你在歡喜一個人的時候,這個人怎么看怎么好,應該怎么夸呢?你好你好你真好?太直接了,還是要巧妙地借物,要含蓄,要溫暖,還是舉我自己的例子:
一剪梅.女兒情
兩處風癡草漫亭,往事難寧,心事堪聽。
一江煙雨鎖垂青,山似無形,夢亦無憑。
又是琴樓夜曲聲,一曲心驚,再曲心晴。
滿城花月動人情,花為君生,月為君明。
花、月都因你變得不一樣了,賦予了它們新的意義;同樣的花和月,在失去時又變成另一番景象:
采桑子.雨后
千江雨暗花離樹,
落影無塵,去影無痕。
水到清時不似真。
琴頭載滿相思路,
伴樂銷魂,送月西沉。
許我今宵一夢深。
關于情詩的意境,可以講的太多太多,今天先起個頭,今后會慢慢分享,總之情詩最首要的就是借物,借一切物來傳情,然后才是空間視角,最后是格律,情詩的精髓是遺憾美,發揮空間十分廣闊,我們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