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月澄華——中國古代銅鏡展
玉匣聊開鏡,輕灰暫拭塵。光如一片水,影照兩邊人。月生無有桂,花開不逐春。試掛淮南竹,堪能見四鄰。
人類自從有了美的觀念,對自身容貌舉止就越發(fā)地重視。由最早的止水照容到鑄鑒盛水,直至齊家文化出現(xiàn)銅鏡,在長達四千多年的時間里,銅鏡一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清代中期,隨著西方玻璃鏡大量傳入中國,銅鏡的歷史使命宣告完成。今天,只有銅鏡背面精美的紋飾依然向我們講述著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傳遞著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中國早期銅鏡圖
銅鏡各部位名稱圖示
銅鏡一般由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最早在商朝是作為祭祀的禮器出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至秦朝年間,一般只有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了西漢末期,銅鏡慢慢走向民間,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其正面常用作照容,背面圖紋、銘文才作為鑒賞之用。
第一單元、輕靈奇巧戰(zhàn)國鏡
銅鏡制作發(fā)展到戰(zhàn)國形成了第一次高峰。紋飾由單純素面或幾何紋樣發(fā)展到蟠虺紋、云雷紋、山字紋等多種式樣。紋飾構(gòu)建上也由純地紋發(fā)展到有主紋與地紋之別的多層紋飾構(gòu)成。同時,透雕合鑄、錯金銀、鑲金嵌玉工藝在銅鏡上的應(yīng)用是這一高峰期形成的標(biāo)志。
羽狀地文鏡
蟠虺地紋鏡
直徑10.6厘米,圓形,近頂端三分之一處有二半環(huán)鈕,二鈕間及左右兩邊各有貫穿鏡背的素寬帶一條,素寬帶間及素寬帶與鏡緣之間填飾三角紋,三角形內(nèi)填平行短線。鏡緣窄而微卷,稍向鏡鈕傾斜。該鏡紋飾風(fēng)格與沈陽鄭家洼子、本溪高臺子梁家、建平縣孤山子等地出土的多鈕鏡相似,古拙質(zhì)樸,多鈕的造型以及紋飾構(gòu)成方式都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
菱紋地龍紋鏡
菱紋地花葉紋鏡
菱紋地龍紋鏡、菱紋地花葉紋鏡的X光照片
云雷地紋鏡
云雷紋地連弧紋鏡
變形蟠虺紋鏡。
蟠虺紋是中國古代常用青銅器紋飾,紋形為相互交錯、盤旋勾連的蛇形動物,即傳說中虺的形象。
蟠螭紋是中國古代常用青銅器紋飾,螭是傳說中沒有角的龍,其形為張口、卷尾、蟠屈
山字紋鏡
主題紋飾為山形,有三山、四山、五山、六山之分。以細密的云雷紋、羽翅紋等作地紋,以變形花葉、柿蒂、竹葉等紋飾作為中間紋。單純四山地紋鏡鏡出現(xiàn)時間較早,大約在戰(zhàn)國初期,但摻雜有葉紋以及竹葉、柿蒂紋的時代較晚,在戰(zhàn)國晚期左右。以四山鏡最多,其紐座大部分為雙重方鈕,鈕為三弦或四弦鈕,其中'山'形紋左旋右旋均有,'山'形的短豎道向內(nèi)勾,呈尖角狀。鏡緣一般上翹,鏡體輕薄上。
四山紋鏡
直徑14.7厘米,三弦鈕,方鈕座,外圍凹面方格帶。紋飾由地紋與主紋組合而成。在羽狀地紋之上,由凹面方格的四角向外伸出四組連貫式的花瓣,每組二瓣,它們將鏡背分為四區(qū),每區(qū)內(nèi)有一傾斜的山字,山字之底邊與方格邊平行。在各山字的右脅,均有一片花瓣紋。素卷邊。
第二單元、奇幻超逸兩漢鏡
漢代是銅鏡發(fā)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期,上承戰(zhàn)國鏡,流風(fēng)及于漢魏六朝。紋飾題材達到前所未有的豐富,有星云紋、博局紋、草葉紋、銘文吉語、車馬畫像、四神等。同時,鑄鏡工藝日趨精湛,銅、錫比例的合理配置使?jié)h鏡散發(fā)著高亮白光,成為青銅容器鑄造業(yè)衰落后的一朵奇葩。
西漢
草葉紋鏡
千秋萬歲蟠螭紋鏡
主紋用眾多的乳紋所構(gòu)成,多是圓錐形凸起,四周連成一圈。乳紋之間,常用圓曲線相連接,狀若星云,故名"星云紋鏡"。乳釘數(shù)目不等,少者三枚,多者十幾枚,因有五星式、六星式、多星式星云鏡之名稱。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所謂星云系由蟠螭紋漸次演變而成,小乳釘系蟠螭骨節(jié)變幻,云紋則為蟠螭體之化身。
新莽
杜氏博局鏡
直徑20.2厘米,圓鈕,柿蒂紋鈕座。鈕座外雙線大方格,方格內(nèi)十二枚圓座乳釘與十二地支銘方折環(huán)列,方格外八枚帶內(nèi)向八連弧座乳釘與博局紋間飾四神及禽獸紋,其中朱雀配瑞獸,玄武配禽鳥,青龍配鳳鳥,白虎配獨角獸。圈帶銘文為:“杜氏作竟四夷服,多賀新家人民息,胡虜殄滅天下復(fù),風(fēng)雨時節(jié)五谷熟,長保二親受大福,傳吉后世子孫力,官位高”。鏡緣飾鋸齒紋帶及連續(xù)云氣紋帶。
新有善銅博局鏡
東漢
博局紋鏡
神仙車馬畫鏡說明
神仙車馬畫鏡
直徑20.1厘米,大圓鈕,連珠紋鈕座。四枚帶連珠紋座乳釘將內(nèi)區(qū)紋飾分為四組:隔鈕相對的兩區(qū)各飾三馬駕車,車幔蓋,方形車輿;另兩區(qū)各飾一端坐神人,左右有侍者、羽人陪侍。近緣處飾兩周鋸齒紋帶。鏡紋反映的應(yīng)該也是東王公與西王母相會的傳說。
重列式神獸鏡(漢晉)、建安元年環(huán)狀乳神獸鏡(東漢)
四乳禽獸紋鏡
神人食玉英博局鏡、漢有善銅鳥獸博局鏡
鏡體較厚重,紐特大,花紋較簡單,多以連弧紋為主,有的有夔鳳等紋飾。上有"位至三公"等簡單銘文,故名。漢代銅鏡上位至三公等雖是一種吉祥用語,但它又是當(dāng)時人們的價值取向和社會觀念的體現(xiàn)。人們把"位至三公"的字語鑄刻在日常生活用具銅鏡上,當(dāng)作對子女的厚望和對親朋好友的祝福。
直徑18.6,厚0.65厘米,重780克。青銅鑄造,黑漆古、寬邊、圓鈕座,鈕座外環(huán)繞七個小乳,間以四神及禽獸為主題紋,外環(huán)繞一圈銘文帶,有“永平七年九月造,真尚方作鏡,大毋傷,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上有佚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饑食棗。”五十字銘文。此鏡是東漢明帝永平七年(64)鑄造的,其鑄工精良,形態(tài)美觀,圖紋華麗,銘文字多,是我國古代青銅文化遺產(chǎn)中的珍品。
“長宜子孫”銘文連弧紋鏡二款
唐代銅鏡不僅突破了之前以圓為主的形式,出現(xiàn)了菱花、葵花、方形、亞形鏡,而且紋飾也突破了漢鏡的刻板及圖案化,布局靈活多樣,題材豐富多彩,且有異域人文色彩。花鳥菱花鏡、瑞獸葡萄鏡、人物故事鏡等,都反映著盛唐的氣派,突出一種繁榮的氛圍,充滿了盛唐欣欣向榮的生活氣息。工藝方面還出現(xiàn)了金銀平脫鏡、螺鈿鏡、貼金貼銀鏡等,成為后世銅鏡鑄造所無法超越的又一個高峰。
四神十二生肖紋鏡(隋)
仙山并照四獸紋鏡(隋唐)
瑞獸葡萄紋鏡說明
瑞獸葡萄紋鏡二款
雙鸞鏡說明
四鳥花枝紋菱花紋鏡
四花紋葵花鏡
四花紋折角方鏡
八花枝紋葵花鏡
雀繞花枝紋菱花紋鏡
萬歲太平卍字紋方鏡
第四單元、秀麗世俗兩宋鏡
北宋、南宋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了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眾多新鏡形,如鐘形、盾形、鼎形、桃形等。兩宋銅鏡的紋飾有花卉、花鳥、龍紋、人物故事、八卦、吉祥語和商標(biāo)名號等,其中尤以纏枝花草鏡和雙鸞、雙鳳鏡最具特色,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和韻律節(jié)奏感。北宋花鳥鏡和南宋商標(biāo)名號鏡,可以說是兩宋銅鏡的代表,也是宋代銅鏡轉(zhuǎn)變的標(biāo)志。
宋 雙花雙鸞紋折角方鏡
縱15.3、橫15.2厘米,折角方形,小鈕殘損。雙鸞隔鈕相對,斂翼揚尾,姿態(tài)相同。雙鸞頭前各一株折枝芙蓉花。近緣處一周亞字形連珠紋帶。寬平緣,上有金代刻款“濟南錄事司驗記官”及花押。濟南,隸屬山東西路濟南府,今山東省濟南市。整個圖案單線勾勒,較為扁平。其頭部造型與唐晚期鳳鳥造型頗相近似。
龍家款穿花四鳳紋鏡
仙人龜鶴紋鏡
玉質(zhì)觀弈故事鏡
神仙蛟龍紋鏡
庭院人物紋鏡
雙鳳紋葵花鏡
湖州鏡
軒轅鏡
古人謂用之可以辟邪。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軒轅鏡其形如球,可作臥榻前懸掛,取以辟邪”。 宋 梅堯臣 《飲劉原甫家》詩:“世無軒轅鏡,百怪爭后先。”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四折:“大人懷揣萬古軒轅鏡,照察我這銜冤負屈情。”
“清素傳家”銘文鏡
樓閣人物故事鏡
第五單元、雅致不拘的遼鏡
遼鏡承繼漢、唐鏡遺風(fēng),又吸收宋鏡風(fēng)格,有其獨到之處。如典型的龜背紋鏡,采用方圓結(jié)合、層層分割、曲直相形的圖案,形成獨特的四合紋樣。龍紋鏡以其剛健犀利的細線刻技法,帶來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能力。菊花紋鏡,更多地吸收了宋鏡纏枝花草的韻味,細膩、柔美而雅致,更以其花形的鏡形,達到鏡、花合一的藝術(shù)效果。
卍字紋鏡、菊花龜背紋鏡、卦紋菱花鏡
蜻蜓云紋鏡
風(fēng)雁云鶴紋鏡、飛鳳云雁紋鏡
四雁四鸞紋鏡、四雁紋鏡、寶珠云雁紋鏡
轉(zhuǎn)輪菊紋鏡
轉(zhuǎn)輪菊紋鏡
轉(zhuǎn)輪菊紋鏡
“長命富貴”銘文鏡
四碟紋鏡、瓜瓞紋鏡
連錢龜背胡蝶紋鏡
五出花紋鏡
六花紋鏡
花瓣紋鏡、轉(zhuǎn)輪菊形鏡
海浪菊花紋鏡、蕃草紋鏡
第六單元、粗獷豪放的金鏡
金代銅鏡的主題紋飾非常豐富,其內(nèi)容不僅有中原流行的圖紋樣式,也有反映本民族傳統(tǒng)的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上也體現(xiàn)了本民族的特點,如金代的雙魚鏡,采用浮雕的手法體現(xiàn)紋飾,給人以厚重的感覺,內(nèi)容上也表現(xiàn)了女真人對漁獵習(xí)俗的執(zhí)著。同時,金代的銅鏡,無論是刻劃雙魚、雙龍、花枝或是人物、山石、樹木,線條都比較粗獷,在看慣了宋鏡的柔曼、纖弱之后,金代豪放的風(fēng)格,令人耳目一新。
雙龍紋鏡
雙魚紋鏡
雙魚紋鏡的說明
大定通寶花紋鏡
大定通寶葫蘆人物紋鏡
承安三年鑄款鏡
草莓花果紋
金代銅鏡的“花押”
盤溝左字王家三童花枝紋鏡
盤腸八卦紋鏡(金)、水波紋鏡(金)
雙龍紋鏡
研鏡官鑄款石花紋葵花鏡
撫琴人物掛鏡
樂器紋掛鏡
四童花枝紋鏡
雙飛仙紋葵花鏡
“許由巢父”故事鏡
“吳牛喘月”故事鏡
蟠龍紋鏡、雙魚紋鏡
龍紋鏡、雙龍紋鏡
飛龍紋菱花鏡
出菱花形,圓鈕,主紋飾為一艘海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航行,浪花層層,旁綴花葉紋,鈕上方有“皇丕昌天”四字銘文,素窄緣,紋飾清晰。
第七單元、遺風(fēng)余韻-元明清銅鏡
元代銅鏡的工藝已趨向衰落,一般沿襲宋金時代的銅鏡圖案,但紋飾已漸趨粗略簡陋,同時各類形制不一的梵文咒語鏡,也成為元代銅鏡的一大特點。明代銅鏡一般都比較大而且厚重,形制多為圓形,有柱形鈕、圓鈕和銀錠鈕,多紀(jì)年鏡、吉語鏡及帶作坊名款的銅鏡,紋飾有龍、鳳和花草,并創(chuàng)新了一套八寶和雜寶圖案,以表示吉祥如意。至清代,銅鏡的鑄造業(yè)已衰落,主題紋飾有龍鳳、魚、獅子滾繡球、雙喜五蝠等。但明清兩代的皇家造鏡,亦不乏精品,散發(fā)著中國古代銅鏡發(fā)展歷史中的遺風(fēng)余韻。
元 八仙過海云紋鏡
千手佛紋鏡
梵文鏡
北斗八卦紋鏡
人物雜寶紋鏡
洛神鏡
八仙過海云紋鏡
南極八仙人物紋鏡
左右兩個是隨侍仙官,周圍八位是南極八仙。
由于鏡子是人們?nèi)粘I钪姓彰骘椚荼夭豢扇钡挠镁撸c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因此一些吉祥、喜慶用語大量的被運用到銅鏡的裝飾上,成為一種時尚。如“狀元及第”、“五子登科”、“福壽雙全”等,這些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盼望。
福壽雙全人物紋鏡
此鏡為圓形,山形鈕,鈕右用高浮雕,塑一龍飛騰于云氣之中,龍首在鈕下,身軀婉蜒蟠曲在上,前肢伸張,一后肢與尾相纏,另一后肢僅露出五爪。龍首前云霧繚繞,左側(cè)長方框內(nèi)有“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日造”銘文。
清代時期
湖州薛晉侯造銅鏡的說明
"薛晉侯(惠公)造"銅鏡是中國古代銅鏡最后一批大量制造的產(chǎn)品,在清代頗負盛名,鑄造它的"薛惠公老店"則是當(dāng)時湖州私家造鏡業(yè)中最有名的一家作坊。
漆背是指用彩色油漆在銅鏡背面繪制各種圖案的紋飾,其工藝始于戰(zhàn)國時期,多在鏡背用黑漆或朱紅漆作地,再在漆地上彩漆繪制各種幾何、龍鳳圖案。這面清朝“漆背描金花卉紋鏡”是在黑漆地的鏡背上用筆蘸著含金汞劑描繪出金蕃蓮的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