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國寺以它千余年的悠久歷史和宏偉的建筑而名列中國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相國寺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就建在我國古代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無忌的宅院舊址之上,初名 “建國寺”,到了唐延和元年,唐睿宗為紀念自已由相王登上皇位,將“建”改為“相”,自此相國寺聲名顯赫,歷久不衰,成為中州名寺。
歷史上,北宋時期是相國寺最鼎盛時期。相國寺作為宋代都城最大佛寺,自宋太宗起,幾代皇帝大興土木,增修寺院,終于成為中外聞名的最大的佛教活動中心,占地五百十多畝,分為六十四個禪院,殿宇高大無比,壯麗絕倫,古人稱贊其 “大相國寺天下雄” 。北宋相國寺號稱 “皇家寺院”。北宋各個帝王都多次巡幸,帝王生日時,文武百官要到寺內設道場祝壽,重大節日,祈禱活動也多在寺內舉行,新科進士題名刻石于相國寺為北宋慣例。寺院著名的和尚都獲得過皇帝賜封號的榮譽。
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相國寺在一次人為的黃河決口中被大水淹沒。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皇帝下詔兩次重修,弘歷皇帝親題“敕建相國寺”匾額。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黃河決口,大相國寺再遭厄運,損毀嚴重。新中國成立后,依循古制,幾度維修,寶剎重光,再現輝煌。文革時期,相國寺也受到破壞。大相國寺自1992年起恢復佛事活動,并復建了建鐘鼓樓、放生池、山門殿、牌坊等建筑。
大相國寺的山門,原為清乾隆年所修建,開封解放時,毀于炮火,解放后,政府修建一磚制牌樓做山門。現今殿式山門,為今方丈心廣大和尚發心修建。山門古色古香,綠瓦紅墻,多彩繪。門前有兩頭威武的石兒獅子守衛。山門上方黑底匾額上,書寫“大相國寺”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乃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所題。 原唐睿宗御筆親書的《大相國寺》牌額早已灰飛煙滅 。楹聯:“國泰民安門前龍象來臨,佛法利生堂下天人擁集”。
進山門,只見二護法彩塑。
二護法又稱為哼哈二將,中國民間傳為殷紂時督糧官鄭倫、陳奇化身,專職山門護法。各持金剛杵,怒目張須,威嚴勇猛。
山門背面。
匾額:“護國佑民”
進入山門后是第一進大院,正面是天王殿,兩側是鐘鼓兩樓。
鐘鼓樓復建于1993年,仿清式重檐歇山頂綠琉璃瓦鋼筋混凝土建筑。東西對峙,宏偉壯觀。兩樓通高各13米,左曰鐘樓,右為鼓樓,匾額為真禪法師題詞?,F已經變成商鋪,經營人員都穿著出家人的海青。門前的楹聯竟然是紙寫的。
鐘樓。
鑄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碩大銅鐘,重達五噸,高2.23米,口徑1.81米,上鑄“法輪常轉,皇圖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輝 ”十六個大字。鐘聲響亮優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擊,聲音清越,響徹全城,“相國霜鐘”是汴京八景之一。
院落中有魯智深倒拔楊柳的雕塑。
天王殿高10米,為綠琉璃瓦蓋頂歇山重檐式建筑。
五間三門,門側有一副對聯:“慈顏常開度化群生當來;怒目降魔護國佑民揚善”。
正中供奉體態胖大,開口盈笑的彌勒佛。佛像兩邊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東西兩旁塑的是 “四大天王”。
彌勒身后是一尊表情嚴謹的韋馱將軍塑像。
天王殿后門。又是紙寫的楹聯!
天王殿后門有一座石橋。
第二進院落是大雄寶殿。有一座石橋。
兩側是放生池。每逢諸佛菩薩圣誕或重要佛事活動,就會舉行放生儀式。放生池上兩組精美的石雕。
龜鶴壽
迎面是鐵質萬年寶鼎。重達5000余公斤。寓意為:一層天地同流,二層戒香芬郁,三層永鎮山門,四層普薰法界,五層香煙飄渺,六層云氣升騰。
兩側各一座九層石塔。
石塔后面有一條帶福還家心愿廊。掛滿了紅色的祝福綢帶。
大雄寶殿,乃相國寺之主殿,氣勢恢宏,被譽為 “中原第一殿”。殿高約為13米,面闊7間,進深5間,高約為13米,其氣勢恢宏,堪為古建筑中的瑰寶,被譽為 "中原第一殿"。
殿門斗書寫“佛日增輝”四個大字,立柱對聯:“佛教參修振興古剎人群仰;梵音聽澈留得禪房花木深?!?/span>
周圍及月臺俱白石欄桿,上鏤58個獅子,刻工精巧,形態各異。
殿內供奉三世佛,均舉高一丈三尺。正中是婆娑世界教主釋迦牟尼,西邊的是西天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東邊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
東西兩壁臺基上所供奉的是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
三世佛背后是大型浮雕海島觀音。
取材于《華嚴經》善財童子53參的故事,表現的是南海觀音普渡眾生的場面。
大雄寶殿后門。匾額:“度一切苦厄”。
大雄寶殿后面有一塊太湖石,高有丈余,據說是艮岳留下來的遺物,上面刻的“妙吉祥”三個字被人摸得發黑。艮岳是中國宋代的著名宮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興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萬歲山,后改名艮岳、壽岳,或連稱壽山艮岳,亦號華陽宮。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拆毀。遺石多數被毀,一部分運往北京。北京的北海公園、故宮、中山公園、中南海都有艮岳遺石。
第三進是羅漢殿。八角造型,俗稱 “八角琉璃殿”,造型獨特,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可謂獨一無二。因歷年水患,羅漢殿陷于泥沙。1980年6月至1981年5月,開封市古建修復處采用撬升技術,成功將此殿整體提升1.67米,在古建筑修繕技術中取得重大突破。這項成果榮獲國家和河南省科技進步獎。
八角羅漢殿的八個方向上均懸有匾額,多為各知名寺廟所贈與。楹聯:“佛法度三千,心愿俱堅超苦海; 尊名稱五百,形容難判共慈航”。
殿中一院,有八角亭聳立。八角亭中站立一尊3米多高的四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這立像是乾隆年間由一名民間無名藝人用一株完整的銀杏樹雕刻而成,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狀小手三至四層,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計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間俗稱 “千眼千手佛”,為觀音菩薩三十三變相之一。
此造像不僅材料珍貴,雕工更是精巧,可謂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相國寺鎮寺之寶。
說到這尊千手千眼觀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古時有一個國王病重,百治不愈,無奈之際,求助于一個游方各尚。和尚說,我柯予你一個仙方,但需你親人的一只手、一只眼做藥方,方能見效。國王召見他的三個女兒,大女兒說:“我剛剛生下一個嬰兒,如果斷手剜眼,誰來照顧孩子呢?” 二女兒說:“我剛剛完婚,倘若如此,何以面對駙馬呢?”只有三女兒站出來說:“我年輕無憂,就讓我來幫助父王吧!”她毫不猶豫地抽刀斷下一臂,剜下一眼,做成藥引。國王用藥后,竟奇跡般地康復了。
這個故事廣為流傳,竟然讓佛祖知道了。佛祖大為感慨,說這就是我們推崇的孝道啊!我要給他重新安上手眼,重塑全身讓百姓都對長輩行以孝道。佛祖的話經傳令官傳下來,因為中國話 “全” 與 “千”相近,竟傳成了 “千”,所以這個公主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了。
附檐周圍游廊環繞,游廊四周塑有 “釋迦牟尼講經會” 的大型佛雕。
釋迦牟尼
眾佛、菩薩、四大天王、羅漢、高低胖瘦,姿態各異,告型生動。
最后一進藏經樓,是相國寺保存歷代佛經的地方。建筑高大,垂脊挑角,脊上飾有琉璃獅子,角下吊掛風鈴,微風拂之,叮咚作響,令人心曠神怡。藏經樓明間檐下懸掛篆書匾額,白底黑字,筆力遒勁,相傳為清代書法大家孫星衍遺墨。
藏經樓背后是正在重建中的資圣閣。據介紹,重建的資圣閣為明五層暗七層,將高達58米。歷史上,“資圣熏風”曾為“汴京八景”之一。
一層檐下有三塊匾額,明間的匾額為“法輪常轉”,東西次間的匾額分別為“法輪五轉”和“香光莊嚴”。明間門聯“古寺慶重光千年來水火兵災屢經寶壞而成?。环ㄔ破趶V蔭四海內聞思修眾愿同護念更昌隆”為趙樸初居士書寫。
樓中景致豪華,佛龕中端放一尊盈盈含笑的釋迦牟尼白玉佛,是海外華僑所贈。
雕刻精美,材料珍貴,堪稱一品。還有一尊釋迦牟尼佛,是上世紀初由海外華僑捐募的,用一整塊緬甸黑玉砥礪而成,佛像周身裝金著彩,頭緒秀氣,而且正在他的眉心中央有一顆自然構成的紅寶石,正在寶石的映襯下整尊佛像越收莊寬肅穆。
藏經樓東側是方丈堂。
藏經樓西側是大師堂。兩側各尊大石象。
堂內安放的銅像是日本佛教真言宗創始人空海大師像??蘸I诠?74年,卒于公元835年,在世六十一年。他三十一歲那年入唐求法,其間曾到相國寺拜方丈為師,學習佛法。為紀念歷史上的這段中日交流佳話,一九九二年日相友人捐資鑄此銅像,大師銅像高2.5米,重3000余斤,并于寺中修建 “大師堂” 供奉??蘸O衽c大師堂已然成為中日友好的一個標志。
碑記
東碑亭陽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抱柱聯為“如來如見見如來;即佛即心心即佛”。
碑陰繪“釋迦如來雙跡靈相圖”,抱柱聯為“二碑亭敘說興衰因緣事;雙跡圖昭示?;蹆勺阕稹?。
西碑亭陽刻“大相國寺中興碑記”,抱柱聯為“寺仰千秋詩傳海宇;鐘鼓夜半聲播扶?!薄?/span>
碑陰鐫現任大相國寺方丈心廣大師的題字“續佛慧命 正法久住”,抱柱聯為“相國重興光輝法界;道場成就普度眾生”。
寺院中軸參觀完畢。兩側是一系列小院。沿寺院東側出來。
覺悟堂
客堂
云鐘
總體感覺: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