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廈針灸學習筆記1
血壓很高,在足三里下五分斜刺到足三里穴即刻降壓。
常常灸足三里,可讓人健康長壽。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海帶、海藻類都入腎。
12、奇穴—闌尾穴:
足三里下約一寸為闌尾穴。男左女右,在足三里下一寸的上、下有壓痛,就是盲腸炎。
闌尾穴下針,可下大腸募穴天樞,小腸募關元。天樞、中脘,關元、足三里、闌尾,都可以下針。
13、上巨虛、條口與下巨虛:
足三里下三寸,上巨虛。再下三寸,下巨虛。下巨虛上一寸叫條口穴。上巨虛穴治乳房硬塊。下巨虛治肚臍以下硬塊。遇到實癥則用瀉的手法。
條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診治):
條口治腳麻。治糖尿病將水補滿。
條口透承山專治五十肩。
下巨虛治女子乳房硬塊,腹部硬塊都可以。上巨虛治肚臍以上最好。用對側治療為主。
14、豐隆穴與導痰針灸法:
小腿兩個骨頭聯系的正中點,即豐隆穴,豐胸很好。針灸要美容時要做療程隔天扎針。
豐隆穴是導痰穴。針扎到豐隆穴,左右轉捻針氣到了后,針慢慢起來,只提到皮層。再把它倒過來,斜針45度,往身體的上方下針。然后再捻針,病人感到酸麻后,再慢慢把針提出來,又到皮層,再往下45度下去,下去以后,針就留在那邊20分鐘,即導痰術。
15、解溪穴與沖陽穴:
在腳脖兩條大筋中間就是解溪。解溪是胃經的母穴。母穴的意義是虛癥治此。
@教官-孫煜中醫經典魔鬼特訓53班-石家莊-李紹英申請簽到。2016年2月26日《針灸大成》第23課學習心得
頭痛好幾年就扎對側的解溪。
沖陽穴,大約在解溪穴下二寸,是胃經的原穴。原穴補瀉都可以做,實癥、虛癥通通可以治。有沖陽脈代表胃氣還在。用32號針下針。
16、陷谷、內庭與厲兌穴:
陷谷是在足第二趾跟第三趾交接的地方。交縫上五分的地方是內庭。從內庭上二寸是陷谷。一直到腳趾甲旁邊的地方就是厲兌。
陷谷是足陽明胃經的俞穴,治療按照時辰發的病。
內庭穴是胃經的榮穴,他主水。
“補井當補合,瀉井當瀉榮”。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梢。
足陽明胃經用迎隨法,迎是瀉,隨是補。
下牙痛下陽明經,上牙痛扎大腸經。采對側治療,門牙痛兩邊一起下。里面化膿發炎就下梁丘。下牙痛扎內庭,全部都痛,內庭合谷兩個都扎。近取穴也可扎,像頰車、下關等。
厲兌是胃經的井穴,“井主心下滿”,治療心臟動脈血管阻塞,最常用的就是厲兌。
尸厥放血:十宣放血,血一放出來,病人就會醒過來。厲兌治心臟病效果很好。
乳房脹起來下子穴,陷谷是俞穴,無所謂補瀉,都可以用。上巨虛也可以用。
針灸之導引針法:
善針者,會用導引。高山、丘陵,然后山溝之間,還有深谷,這水一路導下去。像承山、 要先把喘定住,才能問他。不能一直問他,又讓他一直喘。
所以,公孫一定要找到。當胃痛時,內關還沒用到,公孫下去也就好了。針灸是立竿見影的,這個是針灸的效果。有時候若沒有立竿見影,就是沒有扎到穴道。甚至在發心臟病的時候,摸公孫都會摸到一個硬塊。
沖脈,在奇經八脈時會再介紹。整個沖脈都是公孫在管,整個任脈是列缺在管,介紹奇經時會再介紹到。我第一天上課就拿個發光球給你看,病在中間,你可以從各種角度下針。臨床上病人胃出血一般不下足三里,因為是足三里胃的本穴,病人會吐更多血,所以我們下公孫。同樣的,公孫可以治婦女懷孕惡心、吐啊,當然我們有人參、半夏、生姜可以用,但用針灸的話,足三里、公孫也可以治妊娠嘔吐。
如果你給西醫治,西醫沒有這個東西。我在美國臨床上,有兩個人,一個中國的太太,一個美國的太太,中國太太懷孕七個月,美國懷孕六個月,她們吐到什么程度,都抱著馬桶吐,中國太太來找我,我開處方給她吃,而美國太太呢,找西醫看。中國太太回去吃完藥就好了,美國太太去找西醫,看到吐那么厲害,想說里面有問題,胃管進出進出一個半小時,脾臟都搞破了。
公孫是脾經的絡穴。剛剛介紹到足陽明胃經的原穴沖陽,病變經在足陽明,我們要采原絡治療。我們會找病變經的原穴,足三里。再配合表里經的絡穴,公孫。陰經和陽經中間有絡,所以能陰陽協調,陰陽是相輔相成的。若那天看到病人陰走陰,陽走陽,這種人就快要死了。臨床上,平時我都碰不到,但化療后就碰到了!化療好像一個東西把病遮著了,藥也過不去了。中醫你不管開什么處方,或下針,針的力量要到,處方力量也要到,一個醫生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尤其大陸很多醫生,完全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我們下麻黃三錢,他拿二根,二根麻黃能干嘛。我們炮附子有時一開就是八錢,他們開一小片,看不好病。
@教官-孫煜中醫經典魔鬼特訓53班-石家莊-李紹英申請簽到。2016年3月1日《針灸大成》第27課學習心得
三陰交是婦科大穴,平常可多灸三陰交。
男女人進入更年期后向左邊睡。
7、漏谷穴:
漏谷從三陰交再上三寸,漏谷是脾經的絡穴,禁灸。
8、天地人三皇穴(陰陵地機三陰交):
陰陵泉在腳內脛骨轉彎的地方。從陰陵泉下三寸就是地機。
陰陵泉叫天皇,地機叫地皇,三陰交叫人皇,統稱三皇穴。由于脾主四肢、主肌肉,脾主少腹,脾統血,脾主身上的濕熱。在五行木火土金水里面,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得水病時,是土不能制水。治療水腫,除了消水以外,第一個就是強土。下針要雙側,左右兩邊,三陰交、地機、陰陵泉,專門治療水腫。脾經這一條,又叫水道。水腫很厲害時,下針起針后,三個穴道會出水。第二個,脾主四肢,腿沒有力,也可用三皇穴。
地機是脾經的郗穴。郗穴就是消炎、鎮痛穴。水腫腹堅、肚子脹滿,女子癥瘕,女生腹部有腫瘤、硬塊,都可用。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陰陵泉可治療膝蓋風濕、水腫。像小便失禁、小便頻數都可用。中風也可用,包括攝護腺肥大,晚上尿頻。病人只要有水病,三陰交就有痛點。
第一深淺,是按病人的需要決定的:要制水,一定要下的很深,皮膚表面的病,針下在皮表上面。病在中間的地方,就下中間的地方。
第二治病時,病人是骨頭的問題,下到骨頭。內臟的問題,也是要深針,腑是宣泄,腸 胃系統,不用很深。
9、痛經三穴:血海三陰交中極
用手按犢鼻,大拇指尖到處是(肌肉最高點)血海穴。血海是全身最大的穴道。血海穴是婦科的名穴。女人痛經,滴漏不止或是月經不來,都在血海上治。
講到時機。痛的時候下針,效果非常好。
血海在治療婦科時,在痛時下針最好。血海不深針,扎很淺。
10、奇穴:百蟲窩:
血海穴下移一寸,有個奇穴叫百蟲窩。病人有壓痛,就是有蟲。
11、箕門穴與沖門穴:
從血海穴直上五寸叫箕門穴。從恥骨往上,正中間是任脈的曲骨穴。從曲骨外開四寸,即沖門穴。
沖門有一個對稱治療法。沖門痛,可以扎脾經的子穴或母穴,但我們用的是云門,因為是對稱治療法,我們可以采對稱治療法。
生完小孩胎盤下不來,用沖門穴。
12、府舍穴至腹哀穴:
從曲骨上一寸再往外開四寸,就是府舍。四寸是脾經,二寸是胃經,再往里面半寸是腎經。
針灸一定要強,可幫助我們診斷。府舍是近取穴,可以治療腹部的病。
肚臍下二寸,再外開四寸,即腹結,很少在腹結上治療。大橫是神闕外開四寸,外開二寸是太陽經的天樞穴,再外開二寸是大橫。大部分都是治腸胃方面,常看到這個病人瀉利、拉肚子,都可在這附近取穴。
建里外開四寸是腹哀。治癥都一樣,腹部、腸胃的問題、大便不順、胃不消化,都可以用這個穴道。
13、食竇穴與天溪穴:
在天溪下一寸六。乳中穴外開二寸,是天溪穴。從天溪跳過一個肋間即食竇。
肚臍以上肋骨之下,可直針,直針下去不要下太深。一般大概下一寸。肋骨周圍的穴道,沿著肋刺,要在兩個肋中間,在夾縫中間取穴。
@教官-孫煜中醫經典魔鬼特訓53班-石家莊-李紹英申請簽到。2016年3月2日《針灸大成》第28課學習心得
肋骨周圍的穴道,下針是沿著肋骨斜刺,在夾縫中間取穴。
乳中穴旁二寸,硬塊是在脾經上。乳房硬塊在哪,看經絡走向,選取它的穴道。
虛實寒熱原穴都可以治療。
14、胸鄉穴與周榮穴:
缺盆和手臂肌肉交接的地方是云門穴,云門下一個肋骨,是中府穴。從中府穴再下一個肋骨,就是周榮穴。周榮穴再跳一個肋骨就是胸鄉穴。
硬塊在云門中府,在肺經上治療;硬塊在脾經,在脾經上治療。
初期硬塊,灸比針好。找到乳房硬塊,用灸,自己去按摩。
15、全身脈絡之主管:大包穴
胳肢窩下方叫極泉,極泉下三寸叫淵液。極泉下六寸,是大包穴。
大包穴總統全身大絡,全身的絡都是大包在管。全身布滿絡,主干道是經,次要是絡。
臟腑之間不能溝通時,要大包讓他協調。大包是常用的穴道,陰經、陽經的絡都歸他管。脾臟能管五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