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長沙8月5日訊(記者 劉玉先)到2020年,長沙將建設湘江、瀏陽河、
靳江河、撈刀河、
溈水河、龍王港、圭塘河、八曲河、馬橋河等9條江河風光帶;洋湖垸、蘇托垸、解放垸、馬橋河、松雅湖、大澤湖、蘇蓼垸、團頭湖等8個濕地公園。(
jìn,靳姓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戰國時期楚國大夫靳尚,靳云鵬,靳尚誼,靳羽西,靳東等。)(
溈水又名"溈水河",位于寧鄉縣境內,發源于湖南省寧鄉縣西部的溈山。溈水源從寧鄉與安化交界的大沙坪發源,也稱北源,即現在的溈水村,干流自西向東流入黃材水庫,東至望城區注入湘江,全長144公里,流域面積2750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度180米。主要支流有烏江、楚江、玉堂水等20余條。溈水流域有著悠久的遠古文明,在溈水上游的炭河里、寨子山一帶,出土了商周時代的青銅器。著名的密印寺、千佛洞、張俊墓、何叔衡故居等也分布在溈水流域。)
今天,長沙市城鄉規劃局對《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2014年修訂)》批后公布。按照規劃,長沙將形成“兩帶兩圈五楔”的生態綠地空間結構。
其中,兩帶——湘江風光帶、瀏陽河風光帶;兩圈——外圍以規劃區自然山水環境為城市生態支撐,通過河道風光帶、綠色通道、森林公園的建設,構筑城市林業生態圈;都市區內以組團生態隔離帶形成綠色包圍圈。楔形綠地——將外圍生態綠地與都市區綠地系統有機連成一體。
同時,在規劃區范圍內規劃建設湘江、瀏陽河、靳江河、撈刀河、溈水河、龍王港、圭塘河、八曲河、馬橋河等九條江河風光帶;規劃十四個森林公園(黑糜峰、書堂山、谷山、洪山廟、石燕湖、青竹湖、大王山、泉水沖、象鼻窩、烏山、天際嶺、安沙、榔梨、瀏陽河等);規劃生態動物園、天車嶺自然保護區和岳麓山風景名勝區;規劃洋湖垸、蘇托垸、解放垸、馬橋河、松雅湖、大澤湖、蘇蓼垸、團頭湖等八個濕地公園。
在規劃區范圍內劃定生態控制線,范圍包括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郊野公園、濕地公園、坡度大于25%和相對高差大于50米的山體、主干河流、重要水庫以及對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態廊道和隔離綠地。
除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旅游設施、公園、農村居民集中點、農林牧漁生產必要的臨時配套設施以外,禁止在生態控制線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行為。
2020年中心城區人均公共綠地12.1平方米。規劃市級綜合性公園46個、主題公園14個、區級、居住區級公園119個,建設濱江綠帶、街頭花園、城市綠化廣場等開敞綠地。
沿城市主要對外鐵路、高速公路兩側布置防護綠地。城市快速路、主要主干路、其他交通性主干路兩側設置綠化帶。高壓走廊隔離綠化帶根據國家規定與行業設置標準確定。在城郊區域,新建苗圃、花圃等生產綠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