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宇宙探索中,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探索成本周期。如果我們想加快宇宙探索的步伐,就必須研制新的推進裝置。美國宇航局最近正在研制一種新型的核動力推進器,到達火星需要30分鐘。
浩瀚的宇宙中星球與星球之間的距離非常的遙遠。對于人類的科技而言,要想去探索宇宙必須要具備先進的深空航行技術。
即使具備了一定的技術那么速度上的問題也需要解決,就以地球到火星為例:地球到火星的距離為0.783億公里,以目前最快的宇宙飛船新地平線號5.8萬千米每小時的速度飛往火星需要39天,而光速299.792千米每秒則需要3分鐘。如此近的火星都需要那么長的時間,更何況數十、數百光年之外的星球。
NASA當前的航天器飛達火星要花費18個月,如果俄羅斯的實驗成功,這或將使得其成為首個登陸火星的國家。俄羅斯之所以押注于核動力引擎,主要是因為在同等推力下,核動力火箭的重量幾乎只有化學火箭的一半。
這就意味著核動力火箭在裝載更多負荷的同時,還能有更高的航行速度。另外,不同于當前的航行軌道設定技術,核動力火箭的方向將能在整個航行過程中進行操控。
當然,核動力作為未來最有競爭力的宇航動力,NASA自然是不會輕視的。NASA的工程師們已經為2033年的一項火星計劃制定了核熱推進方案。根據NASA的設計,將使用鈾-235核反應加熱液態氫,將其轉化成電離的氫氣或等離子體,最終由等離子體的噴射產生推動力。
美國宇航局的創新先進概念計劃也試圖打造核動力火箭,但是它的規模要比代達羅斯計劃要小很多,科學家認為這樣的飛船是可實現的,預計今年將進行部分系統測試,通過磁場來約束等離子體行為,如果試驗獲得成功,最終將被應用到第一代星際航行的飛船上,足以滿足我們對太陽系各個角落的探索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