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二胎政策的開放,超重/肥胖的高齡孕婦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增高。該如何正確認識和診治妊娠期糖尿病呢?
作者: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王建華
來源: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孕婦在產檢時被醫生告知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往往充滿擔心和疑惑,“妊娠期糖尿病”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對孕婦和胎兒有什么影響?如何診斷和治療?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妊娠期糖尿病的有關知識。
孕婦糖尿病分哪兩種情況?
“糖尿病合并妊娠”:是原有糖尿病的基礎上合并妊娠,約占糖尿病孕婦的10%~20%,分娩結束后糖尿病仍持續存在。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懷孕前血糖正常,懷孕以后才發生的糖尿病,發生率約為5%,占所有孕婦糖尿病的80%~90%,絕大多數患者隨著分娩的結束血糖可恢復正常;它的發生是由于從妊娠中期開始,由胎盤分泌的各種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人絨毛膜生長激素(又稱“人胎盤催乳激素”)進行性升高,這些由胎盤分泌的激素具有胰島素拮抗作用,導致妊娠期糖尿病。
不管是“妊娠期糖尿病”還是“糖尿病合并妊娠”,都表現為“準媽媽”血糖升高,這兩種情況均屬于高危妊娠,妊娠期間母嬰發生各種并發癥的幾率遠遠大于非糖尿病孕婦,母嬰圍產期死亡率明顯增加,故應引起廣泛重視。
糖尿病對孕婦及胎兒有哪些影響?
1、對孕婦的影響
①導致流產及早產:
孕早期高血糖可導致胚胎發育異常甚至死亡,流產發生率達15%~30%,胎兒早產發生率達10%~25%。
②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發生率達13%~30%,是非糖尿病孕婦的2~4倍。
③繼發感染:
糖尿病孕產婦抵抗力較弱,比非糖尿病孕產婦更容易合并感染,產后感染率較高,尤以泌尿系感染最為常見。
④酮癥酸中毒:
感染、難產等應激因素容易誘發孕婦酮癥酸中毒,嚴重者可導致孕婦死亡、胎死宮內。
⑤易發生難產、滯產及產后出血:
因巨大兒發生率高,加之糖尿病致子宮收縮乏力,故易引起難產、產道損傷、產程延長或產后出血。
⑥羊水過多:
其原因可能與胎兒高血糖、高滲性利尿致胎尿排出增多有關。而羊水過多會加重孕婦的心肺負擔,導致孕婦心肺功能不全,其發生率為10%~25%,是非糖尿病孕婦的20~30倍。
⑦孕婦圍產期死亡率增加:
由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心肺功能不全、出血、感染等因素,使孕婦圍產期死亡率增加。
2、對胎兒的影響
①圍產兒死亡率增加:
圍產期胎兒死亡率高達10%~15%,可能是糖尿病導致胎盤功能障礙及供氧減少,因為孕36周后,胎兒對氧需求量增加。
②巨大兒出生率高:
孕婦血糖過高容易造成胚胎過度發育形成巨大兒(胎兒體重>4000g),發生率高達25~42%,是非糖尿病妊娠的10倍。巨大兒往往導致難產,產道損傷、剖宮產機率增高,胎兒及孕婦的死亡率增加。
③可導致胎兒畸形:
妊娠頭三個月是胎兒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導致胎兒畸形,尤其是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畸形,如脊柱裂、腦積水、先天性心臟病、肛門閉鎖等。糖尿病孕婦胎兒畸形率為6%~8%,是非糖尿病孕婦的2~3倍。
④容易導致“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其發生率比非糖尿病孕婦的新生兒高5~6倍,這是由于高血糖刺激胎兒胰島素分泌增加,形成高胰島素血癥,后者具有拮抗糖皮質激素促進肺泡Ⅱ型細胞表面活性物質合成及釋放的作用,使胎兒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產生及分泌減少,影響胎兒肺成熟。
⑤容易發生“新生兒低血糖”:
新生兒脫離母體高血糖環境后,高胰島素血癥仍存在,若不及時補充糖,易發生低血糖,嚴重時危及新生兒生命。母親血糖越高,新生兒發生低血糖的幾率越大。
⑥容易發生“新生兒黃疸”:
孕婦發生糖尿病后,可導致胎兒在宮內缺氧,并使胎兒體內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引起紅細胞增多癥。患有紅細胞增多癥的新生兒,由于其體內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容易發生新生兒黃疸。
需要說明的是,糖尿病對妊娠的影響除了與血糖控制情況有關以外,也與高血糖出現的階段有關——
“妊娠糖尿病”多出現于妊娠中晚期,影響的是妊娠中晚期胎兒和孕婦的健康;“糖尿病合并妊娠”是在沒有懷孕前患者就已經有糖尿病了,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一是不容易懷孕,二是懷孕后容易流產,三是胎兒容易發生畸形,換句話,其不利影響會從受孕開始一直持續到分娩結束。
哪些人易患“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比較多,包括:
①身體肥胖或超重;
②高齡孕婦,尤其是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
③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一級親屬(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④孕期的尿常規檢查經常出現空腹尿糖陽性;
⑤孕期反復患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⑥曾出現過不明原因的反復自然流產、胎兒宮內死亡、胎兒畸形等情況;
⑦曾分娩體重大于4公斤的胎兒;
⑧曾患過妊娠糖尿?。?/p>
⑨懷孕過程中發現胎兒比實際孕周偏大或者出現羊水過多。
如何診斷“妊娠期糖尿病”?
診斷標準:懷孕前血糖正常,在妊娠24~28周及以后進行75g OGTT試驗,正常情況下,空腹及服糖后1、2小時血糖值分別不得超過5.1 mmol/L、10.0 mmol/L、8.5 mmol/L,只要有其中任何一點的血糖值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即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標: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標準比較嚴格,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時4.4~6.7mmol/L,夜間4.4~6.7mmol/L。
如何治療妊娠期糖尿???
大多數妊娠期糖尿病通過飲食治療就可以得到良好控制,僅10~20%的糖尿病患者要用胰島素治療。
1、飲食控制
既要保證妊娠期間母嬰的熱量和營養需求,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又要避免出現餐后高血糖——
①學會少量多餐,每天分三餐主食和三頓點心;
②妊娠早期不需要特別增加熱量,妊娠中期以后,每日熱量增加200kal,其中糖類占50~60%,蛋白質占20~25%,脂肪占25~30%;
③為了能通過飲食調控血糖,孕婦要少吃一些糖分過高的食物,宜多食高膳食纖維食物,如蕎麥、燕麥、豆制品、魔芋、各種姑類和蔬菜(芹菜、扁豆)等;
④盡量少加糖和鹽,多攝入優質蛋白,如魚蝦、雞肉等等;
⑤粗細糧搭配,品種多樣化,營養成分均衡攝入;
⑥一日三餐千萬不能用水果代替,就算胃口不好,也盡量吃一些主食;要注意避免過分控制飲食,否則會導致孕婦饑餓性酮癥及胎兒生長受限。
2、適當運動
同時也建議相關孕婦視自己的體力及狀態,適當進行運動。大多數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即可使血糖達標。步行是目前推薦并能夠讓孕婦接受的妊娠期最常用、最安全的方法。
3、胰島素治療
對生活方式干預不能達標的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胰島素治療。因為我國尚未批準任何一種口服降糖藥用于治療妊娠期糖尿病。
4、定期檢查
對于妊娠期糖尿病婦女,不僅要密切監測血糖,還要定期監測血壓、尿蛋白、腎功能、眼底檢查等指標,同時也要加強對胎兒的監測,妊娠32周以后應每周產檢一次,注意對胎兒成熟度、胎兒狀況和胎盤功能的監測,有異常情況及時住院治療,適時終止妊娠。
隨著分娩的結束,大多數妊娠期糖尿患者的血糖可以恢復正常,但也有少數例外。因此,在產后的6~12周,應對患者再次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檢查,并按照糖尿病診斷標準重新進行分類。另外,考慮到產后已經痊愈的患者將來發展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依舊很高(1/3的人在產后5~10年發展為糖尿?。?,因此,在分娩之后每1~2年最好都要行1次OGTT,以篩查是否發生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本文為醫學界內分泌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并標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