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規則】
行為人為騙取集資款,虛構加盟某公司代理商的傳銷業務,通過誘以高額回報,騙取受害人交付押金,并鼓勵參與者發展下線,形成層級,繼續騙取更多錢款。因行為人只有詐騙這一種主觀故意,實施了組織傳銷的行為,同時該行為又符合集資詐騙罪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兩個犯罪構成,所以采用傳銷方式進行集資詐騙的行為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和集資詐騙罪的想象競合,根據擇一重罪處斷的原則,按照集資詐騙罪定罪量刑。
【關 鍵 詞】
刑事 一罪的類型 集資詐騙 領導傳銷活動 組織傳銷活動 非法占有 虛構 募集資金 法益 犯罪客體 想象競合
【基本案情】
2012年9月,于X軍、張X、余X商定以虛構加盟中國遠洋集團西南地區代理商業務的方式騙取資金。三人分工各不相同,由于X軍假扮中遠集團西南地區代理商負責人,張X假扮原萬州三區八縣代理商負責人,余X假扮做滿600個單位現在已退休并領取到一千多萬元收益的真實例子。對外要求加盟人員繳納一定數額的押金來消化中遠集團的國外營業額,加盟人員繳納押金后可獲得間接補助、直接補助等回報。同時,回報的數額又根據發展下線數量的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最低是押金的20%。如果加盟人員繳納了600個單位的押金,則可以收到押金50倍的收益。所有交納的押金均直接打入于X軍提供的賬戶。
為騙取更多人員加盟,于X軍又偽造了中遠集團的授權委托書,并和另兩人成立了云陽縣中爍人才中介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至2014年7月,三人通過該公司,誘以高回報的方式,收取四十八名被害人員押金2 141 800元。
公訴機關以于X軍、張X、余X犯集資詐騙罪,提起公訴。
【爭議焦點】
行為人為騙取集資款,以高額回報騙取受害人押金,并鼓勵受害人發展下線形成層級的行為是否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和集資詐騙罪的想象競合犯。
【審判結果】
一審法院判決:被告人于X軍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上繳國庫;被告人張X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上繳國庫;被告人余X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上繳國庫;責令被告人于X軍、張X、余X退賠被害人張X33684元、張X甲500元等,共計1086732元。
被告人于X軍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稱:其犯罪行為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原判定罪錯誤;犯罪金額應扣除用于公司經營的費用,且原判認定返還被害人的資金亦有誤。
被告人張X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稱:其犯罪行為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原判定罪錯誤;其系本案從犯,具有自首情節,請求對其從輕處罰。
被告人余X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稱:其系本案從犯,請求對其從輕處罰。
二審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審判規則評析】
想象競合是指行為人,以一個主觀故意,實施一種犯罪行為,觸犯兩個以上罪名,同時侵犯數個犯罪客體的情況。對采用傳銷方式進行集資詐騙的構成想象競合的判斷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認定:一、行為人實施了幾個犯罪行為。想象競合的前提是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犯罪行為,采用傳銷方式集資詐騙的,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行為,即為了集資詐騙采用的傳銷行為,集資是行為人的目的,傳銷則是行為人的手段,所以該種情況符合想象競合一個犯罪行為的前提條件。二、行為人的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了數個罪名所代表的數個不同的犯罪構成。集資詐騙罪的客體要件為侵害了公私財產所有權和國家金融管理制度,客觀方面為行為人必須實施了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行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客體要件為侵害了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管理秩序,客觀方面為違反國家規定,組織、從事傳銷活動,情節嚴重的行為。兩罪的主體要件均為一般主體,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即可;主觀方面均為直接故意。采用傳銷方式進行集資詐騙的,行為人實施了一個違法的傳銷行為,所以符合組織、領導傳銷罪的客體要件和客觀方面;同時行為人虛構集資用途,以高回報率為誘餌,騙取集資款的手段,也符合集資詐騙罪的客體要件和客觀方面。行為人進行詐騙肯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直接故意,所以也符合兩罪的主觀方面和主體要件。故采用傳銷方式集資詐騙的,既符合組織、領導傳銷罪的犯罪構成,又符合集資詐騙罪的犯罪構成,行為人實施的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了兩個罪名所代表的犯罪構成。三、行為人只有一個主觀故意。這是區分想象競合和數罪并罰的關鍵。行為人只能有一個主觀故意,意味著行為人至多能預見到會侵犯一種法益,不能預見到會侵犯兩種不同的法益。如果行為人預見到會侵犯兩種法益,仍然實施了犯罪行為,則行為人不構成想象競合犯,而是應當就兩種罪行實行數罪并罰。采用傳銷方式進行詐騙,行為人能預見到其行為有詐騙的主觀故意,但不會預見到還有傳銷的犯罪故意,所以符合想象競合一個主觀故意的認定條件。故行為人采用傳銷方式進行集資詐騙,構成集資詐騙罪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想象競合,對于想象競合犯,應采取“從一重罪處斷”的原則。因集資詐騙罪是重罪,所以應按集資詐騙罪定罪量刑。
本案中,嫌疑人為了非法集資,虛構了加盟某公司西南地區代理商的方式進行詐騙,其采用的詐騙手段為傳銷方式,即要求加盟人員繳納費用后獲取回報,并鼓勵加盟人員努力發展下線,并且發展的下線越多,回報的越多。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犯罪行為,即傳銷行為;同時行為人的一個犯罪行為觸犯了集資詐騙罪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犯罪構成;而且其只具有詐騙的主觀故意。所以,行為人的犯罪行為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和集資詐騙罪的想象競合犯。又因為想象競合犯要從重處罰,故應按集資詐騙罪定罪量刑。
【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第五十二條 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
第五十三條 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于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確實有困難的,可以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第六十四條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第六十七條第三款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 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法律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2015年11月1日起生效)將《刑法》修改。本案例適用的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五十二條內容沒有變更。
將本案例適用的第五十三條內容修改為: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于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
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等原因繳納確實有困難的,經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本案例適用的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一百九十二條內容沒有變更。
【法律文書】
拘留通知書 逮捕決定書 刑事起訴狀 公訴意見書 辯護詞 刑事答辯狀 刑事上訴狀 刑事一審判決書 刑事二審裁定書
【效力與沖突規避】
參考性案例 有效 參考適用
于X軍、張X、余X集資詐騙案
【案例信息】
【中 法 碼】刑法總則·一罪的類型·實質一罪·想象競合犯·認定 (G100102012)
【案 號】 (2015)渝二中法刑終字第00287號
【罪 名】 集資詐騙罪
【判決日期】 2015年10月14日
【權威公布】 被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案例》2016年第17期(總第748期)收錄
【檢 索 碼】 P0714 5139CQEZ 0415C
【審理法院】 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級程序】 第二審程序
【審理法官】 翟羽 李青 春余華
【公訴機關】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檢察院
【上 訴 人】 于X軍 張X 余X(均為原審被告人)
【裁判文書原文】 (如使用請核對裁判文書原件內容)
《刑事裁定書》
原公訴機關:重慶市云陽縣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于X軍,男,1973年3月29日出生于重慶市云陽縣,漢族,大專文化,無業。因本案于2014年7月22日被抓獲,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8月29日被逮捕。現羈押于云陽縣看守所。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張X,男,1981年2月28日出生于重慶市云陽縣,漢族,初中文化,無業。因本案于2014年7月22日被抓獲并羈押,因吸食毒品于次日被行政拘留五日,同月26日被刑事拘留,同年8月29日被逮捕。現羈押于云陽縣看守所。
辯護人:張興安,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余X,女,1986年3月9日出生于重慶市銅梁縣,漢族,初中文化,無業。因本案于2014年8月23日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30日被逮捕。現羈押于云陽縣看守所。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法院審理重慶市云陽縣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于X軍、張X、余X犯集資詐騙罪一案,于2015年8月4日作出(2015)云法刑初字第00002號刑事判決。原審被告人于X軍、張X、余X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指派代理檢察員熊德川出庭履行職務。上訴人于X軍、張X、余X及辯護人張興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云陽縣人民法院判決認定,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被告人于X軍、張X、余X虛構加盟中國遠洋集團代理商業務,以高額返利為誘餌,收取鄒X甲、向X、張X、朱XX等人押金和稅號錢共計人民幣2141800元(以下所涉貨幣均為人民幣)。案發前,于X軍、張X向部分受害人退還押金、返利共計1073489元,剩余1068311元無法歸還。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受案登記表、立案決定書、拘留通知書、逮捕通知書等法律文書材料、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辨認筆錄、扣押清單及物證照片、銀行交易明細、儲蓄對賬單、工資發放表等。云陽縣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于X軍、張X、余X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非法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數額特別巨大,嚴重擾亂了國家金融秩序,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所有權,三被告人的行為均構成集資詐騙罪。三被告人到案后如實供述其罪行,可從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判決:1、被告人于X軍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上繳國庫;2、被告人張X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上繳國庫;3、被告人余X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上繳國庫;4、責令被告人于X軍、張X、余X退賠被害人張X33684元、張X甲500元、張X乙52361元、蹇XX58719元、張X丙12442元、王X甲9140元、解XX500元、朱XX20564元、方XX8660元、汪XX500元、王X乙14660元、楊XX500元、龔XX17108元、張X丁9140元、王X丙27474元、劉XX5300元、李X甲43539元、李X乙31461元、吳X甲58719元、王X丁57265元、黃XX58662元、鄒X甲8979元、張X戊16649元、陳X甲51462元、胡XX9140元、張X已43943元、鄒X乙21044元、付X58719元、張X庚58719元、向X46583元、彭XX44387元、胡X500元、范XX500元、陳X乙58719元、蔡XX5300元、向X甲2660元、何XX9140元、向X乙24980元、吳X乙500元、王X戊500元、陶X500元、溫XX42691元、秦XX58719元、李X丙500元、張X辛500元、鄒X丙500元經濟損失,共計1086732元。
上訴人于X軍提出:其犯罪行為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原判定罪錯誤;犯罪金額應扣除用于公司經營的費用,且原判認定返還被害人的資金亦有誤,故原判認定事實不清;請求對其從輕處罰。
上訴人張X提出:其犯罪行為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原判定罪錯誤;系本案從犯,有自首情節;請求對其從輕處罰。
上訴人張X的辯護人提出了相同理由的辯護意見。
上訴人余X提出系本案從犯、請求對其從輕處罰的上訴理由。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認為,本案事實清楚,定罪準確,應予維持。
經本院審理查明,2012年9月,上訴人于X軍、張X、余X商定以虛構加盟中國遠洋集團(以下簡稱中遠集團)西南地區代理商業務的方式騙取資金,即對外宣稱用所謂的個人稅號形式去消化中遠集團在國外的營業額,要求加盟人員最低繳納1個單位即0.48萬元的押金,最高繳納30個單位即14.4萬元的押金封頂,并另外繳納500元/人用于辦理稅號(即稅號錢);加盟人員繳納2個單位押金后,可獲得直接補助、間接補助、職務津貼的收益。其中直接補助按發展下線的不同可享受繳納押金的20%乃至更高的收益。發展下線后,可得間接補助,但每個人只能得自己直接下線的間接補助1次。如下線再發展下線可得職務津貼,但職務津貼只能得4次。做滿600個單位后可得到最高收益回報,即押金的50倍收益。收益在1萬元內,公司收取10%的稅費,收益在1萬元以上,公司收取13%的稅費。所有加盟人員交納的資金均直接交于于X軍提供的帳戶。由于X軍假扮中遠集團西南地區代理商負責人,張X假扮原萬州三區八縣代理商負責人,余X假扮做滿600個位單現在已是退休并領取到一千多萬元收益的真實例子。為了騙取更多人員加盟和逃避相關部門的打擊,于X軍和張X共同籌集注冊資金并于2013年5月由張X負責申請注冊登記成立了云陽縣中爍人才中介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爍公司),三被告人商定孫X出任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于X軍偽造了中遠集團的授權委托書。至2014年7月,三被告人以成立的中爍公司為幌子,對加盟人員許諾以高額返利為誘餌,用收取加盟人員押金和稅號錢的名義分別騙取48名被害人共計2141800元。案發前,三被告人以補助、津貼等名義分別退還被害人1055068元。尚余1086732元三被告人無法退還。(具體包括張X33684元、張X甲500元、張X乙52361元、蹇XX58719元、張X丙12442元、王X甲9140元、解XX500元、朱XX20564元、方XX8660元、汪XX500元、王X乙14660元、楊XX500元、龔XX17108元、張X丁9140元、王X丙27474元、劉XX5300元、李X甲43539元、李X乙31461元、吳X甲58719元、王X丁57265元、黃XX58662元、鄒X甲8979元、張X戊16649元、陳X甲51462元、胡XX9140元、張X己43943元、鄒X乙21044元、付X58719元、張X庚58719元、向X46583元、彭XX44387元、胡X500元、范XX500元、陳X乙58719元、蔡XX5300元、向X甲2660元、何XX9140元、向X乙24980元、吳X乙500元、王X戊500元、陶X500元、溫XX42691元、秦XX58719元、李X丙500元、張X辛500元、鄒X丙500元經濟損失,共計1086732元。)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與一審判決認定的證據相同。一審判決書中列舉了認定本案事實的證據,所列證據已在一審開庭時當庭宣讀、出示并經質證。本院對一審判決書所列證據予以確認。
關于上訴人于X軍、張X及其辯護人提出其犯罪行為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原判定罪錯誤的上訴理由及辯護意見,本院認為,三上訴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集資用途,以虛假證明文件和高回報率為誘餌的方法,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并將騙取的集資款揮霍,致使集資款無法返還,其行為符合集資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故該上訴理由及辯護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上訴人于X軍提出犯罪金額應扣除用于公司經營的費用、原判認定返還被害人的資金亦有誤的上訴理由,經查,本案證據足以證實三上訴人成立中爍公司的目的即是為掩蓋詐騙犯罪事實、逃避打擊,并騙取更多人員投資,從而獲取更大的非法利益。原判根據銀行的查帳記錄、銀行存取款小票并結合被害人的陳述所確定三上訴人的犯罪金額是正確的,故于X軍的該上訴理由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上訴人余X、張X及其辯護人提出二上訴人系從犯的上訴理由,經查,二上訴人均參與了本案的策劃,并在詐騙共同犯罪中根據各自的分工,假扮各自角色,積極向被害人宣傳其虛構的集資項目,在共同犯罪中積極、主動,不宜認定為從犯,該上訴理由及辯護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三上訴人及辯護人均提出請求從輕處罰的上訴理由,經查,原判根據本案的事實、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對三上訴人判處相應的刑罰并無不當,該上訴理由及辯護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本院認為,上訴人于X軍、張X、余X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非法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數額特別巨大,嚴重擾亂了國家金融秩序,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其行為均構成集資詐騙罪。三上訴人的上訴理由及辯護人的辯護意見均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納。原判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量刑適當。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請求維持原判的出庭意見,本院予以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