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飲食不能吃過量,吃得太多會造成能量過剩、導致血糖升高。但是,糖尿病患者的細胞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營養(yǎng)素,吃得太少,營養(yǎng)素的攝取不足,也會導致糖尿病病情進一步加重。
為什么糖尿病人越吃越餓?
在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越吃越餓這種現象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也叫做餐后低血糖反應,是一種發(fā)生在餐后的糖代謝紊亂。
在營養(yǎng)門診診療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問我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不吃早餐上午不覺得餓,吃了早餐之后反而會感到饑餓難耐?
這個問題看起來有些奇怪,但是,在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還是很常見的。這種現象稱為反應性低血糖,也叫做餐后低血糖反應,是一種發(fā)生在餐后的糖代謝紊亂。
進餐后,尤其是進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高糖飲食后的2-4小時內容易出現。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無力、出汗、心悸、饑餓、心動過速,上述癥狀通常在15-30分鐘消失。
反應性低血糖的發(fā)生與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快速分泌出現障礙有關。
進餐后血糖升高,正常情況下,就應該誘導胰島素的快速分泌,發(fā)揮快速降低血糖的作用。而在早期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島功能障礙,血糖升高后胰腺β細胞胰島素釋放延遲,不能及時將餐后血糖降下來。
一旦血糖升高達到一定水平,胰島細胞又過度反應,分泌過量的胰島素,致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后繼續(xù)下降,繼之發(fā)生遲發(fā)性低血糖。
另外,胃大部切除術后進食不當,也會導致反應性低血糖發(fā)生,又稱為傾倒綜合征。肝功能下降時也可發(fā)生酒后低血糖反應。
反應性低血糖的營養(yǎng)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避免使用葡萄糖以蔗糖水糾正反應性低血糖。
2.少量多餐,減輕每一餐的血糖負荷。
將全天的食物,尤其是全天的主食均勻分成4-6次進食。
3.選擇低血糖指數的食物或者混合膳食。
血糖指數高的食物,如葡萄糖、蔗糖以及甜食等等攝入之后,碳水化合物吸收快,升高血糖速度也快。而血糖指數低的食物,如一些粗雜糧,攝入后吸收緩慢,血糖升高也緩慢,不至于引起胰島細胞的過度反應。
添加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數,因此,即使早餐也應該在吃主食的同時,添加一些蔬菜。
4.合理搭配,營養(yǎng)均衡。
以進食消化慢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食物為宜, 減少對副交感神經及胰腺β細胞的刺激作用。
5.控制全天總熱量的攝入,保持理想體重。
糖尿病人怎么吃了不易餓血糖好?
糖尿病專家介紹,人體細胞通常一定時間就會自我更新一次,比如紅細胞120天、胃黏膜細胞3天、各種免疫細胞和胰島細胞都要周期性更換。基礎營養(yǎng)素是細胞更新、修復的建筑材料。因此,飲食獲得的營養(yǎng)素給身體提供了細胞生長、更新所需的原材料,同時,也給人體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維持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
那么,為什么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營養(yǎng)素呢?
1、糖尿病患者因為多飲多尿,大量的營養(yǎng)素從尿液中被排出,如水溶性維生素B1、B2、維生素C及微量元素和供應人體能量的糖等。營養(yǎng)素的大量排出丟失,是導致代謝失調、血糖居高不下、并發(fā)癥提早出現等問題的重要原因。
2、糖尿病患者通常較正常人體液酸化加劇。因此,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系統(tǒng)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礦物質)等幫助調整體液pH值。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3、由于高血糖和高酸性體質,糖尿病患者的細胞對激素敏感度(包括胰島素)及酶系統(tǒng)活性改變,提高了對基礎營養(yǎng)素的需求量。也就是說,需要消耗更多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來維持基本生命代謝(包括糖代謝)。
4、由于高血糖對人體所有細胞的高滲損傷,需要更多的營養(yǎng)素來幫助受損細胞。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盲目地少吃,一定要在營養(yǎng)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出飲食原則,堅持每天適量飲食。
糖尿病友在飲食控制中感到饑餓該怎么辦?
可適當多吃些低能量高容積的食品如黃瓜、西紅柿、大白菜、豆芽等含糖量比較低的蔬菜;也可以用粗雜糧代替部分細糧因為粗雜糧比細糧經飽。這樣一來既可以解決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控制中的饑餓感,又不會對血糖有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