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無明顯癥狀的室性早搏患者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是否有結構性心臟病?我的室早負荷高嗎?(實踐中大多以室早24h>10000次為射頻消融的篩選標準)我消除早搏的需求迫切嗎?
結構性心臟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等,均可成為室性早搏的病因。在這類患者中,若24小時室性早搏次數小于10000次,應以治療結構性心臟病這一病因為主,從源頭控制早搏的發生;單純為抗心律失常而使用的藥物是否能減少后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目前的臨床證據還不足以給出肯定的回答。
對于24小時室性早搏次數超過10000次的無癥狀、有結構性心臟病患者,應該重點關注心功能是否下降,若出現心功能的下降,則在治療結構性心臟病的基礎上,應考慮使用藥物治療或進行射頻消融手術;若心功能正常,則更建議持續、規律地通過動態心電圖和心臟超聲進行隨訪監測,對于此類患者,目前尚無足夠的臨床研究能給出一個最優的治療方案。由于對有結構性心臟病的患者來說,基本的治療目的為改善生活質量,當患者自感有迫切的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或射頻消融手術,采用這些治療手段也是合情合理的,這時應充分地和主治醫師進行溝通。
近年來,中藥治療室性心律失常取得了一些進展,在改善臨床癥狀、減少早搏數目等方面都顯示有較好的效果。因此,對于無癥狀的頻發室早患者,在隨訪監測階段抑或是藥物、手術治療階段,均可以配合中藥進行調理。
最后,總結一下,對于無癥狀的頻發室性早搏患者:1、若出現了進一步心功能下降和心臟擴大,應該積極進行藥物或射頻消融治療;2、有原發病的患者,應首先治療和控制原發?。?、應規律通過動態心電圖和心臟超聲監測病情變化;4、有迫切消除早搏需求者,應和主治醫師溝通,接受評估后可以進行藥物或射頻消融治療;5、對于暫時不需要射頻消融或藥物治療的隨訪監測階段、或不耐受抗心律失常西藥、或抗心律失常西藥療效欠佳、或射頻消融手術不成功、或射頻消融術后復發等情況,均可以考慮配合中藥綜合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