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我國宋代著名的大文豪,大家想必都了解過蘇軾的生平經歷,在此也就不多贅述,當年烏臺詩案,蘇軾被貶,政壇少了一個政客,世間多了一位文豪!
蘇軾一生多次被貶,在這些被貶的經歷里,他不僅留下了大量流傳千古的詩篇,也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菜肴。大家可能都知道一道叫做東坡肉的菜,當年蘇軾在杭州做官,正好趕上要疏浚西湖,于是蘇軾帶領百姓將此事做好,百姓聽說蘇軾喜歡吃紅燒肉,為了感謝蘇軾,他們就送來了許多豬肉,但是蘇軾想著與民同樂,于是派人打算把肉和酒一起送給百姓們吃,但是下屬聽錯了,把酒和肉一起做成了菜,結果紅燒肉更好吃了。
而今天要說的這個菜系叫做東江菜,里面包含了好幾道來自于蘇軾的菜。
首先,當然是與東坡肉最密切的東坡梅菜扣肉了。這是當年惠州廚子特地跑到杭州西湖學會并加以改進的,蘇軾當時居住在惠州,就派人學了東坡肉而且結合當地特色梅菜形成了東坡梅菜扣肉。從此以后,惠州宴席上就多了一道名菜。
還有一道菜名字特別美麗,叫做西湖聽韻,這道菜可是與蘇東坡和他的侍妾王朝云有關。他們的感情如膠似漆,王朝云死后,蘇軾十分悲痛,寫下了“苗而不秀豈其天,不使童烏與我玄。駐景恨無千歲藥,贈行惟有小乘禪。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后緣。歸臥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這首詩來悼念她。蘇軾在惠州的時候,王朝云時常陪伴在身邊,經常在惠州西湖泗洲塔下為他彈奏琵琶,于是蘇軾有感于此,制作了“琵琶蝦”,也就是這道“西湖聽韻”。
再來說一道菜,叫做東江酥丸。蘇軾在官場上市是不得志的,因為蘇軾在為官之道這方面還是有所欠缺。而且寫的詩詞還經常得罪權貴。有一次,蘇軾退朝回家,指著腹部問妻妾:“我這里有些什么?”一答:“文章。”一說:“見識。”王朝云卻笑道:“一肚子的不合時宜。”東坡贊道:“知我者,惟朝云也!”蘇東坡后將杭州酥肉改良為肉丸,取名為“不合時宜”,后人稱為“東江酥丸”,也稱作“東江蘇丸”。這就是這道菜的由來了。
最后說一道菜,名字很有特色,叫做炒東坡。這可不是把蘇軾給炒了,這道菜就是炒豬大腸。蘇軾居住在惠州的時候,對這道菜情有獨鐘,每次喝酒都用它來佐酒。當地百姓一想,干脆就拿炒大腸換蘇軾的墨寶,話說這些人真會玩。再后來,人們干脆把這道菜叫炒東坡了。
蘇軾在惠州發明改良的菜肴還有東坡西湖蓮,西湖醋魚等等。真可謂是一代吃貨,走到哪吃到哪,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傳說故事。
盡管蘇軾在官場上不得志,可是中華文明不缺政客,缺的正是像蘇軾這樣灑脫,大氣的文豪,假如蘇軾在官場上得意了,那么我們的文明也許就失去了這么一位偉大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