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出現不少子女要求老人先拿出養老金自行養老的訴訟。子女要求老人拿出自己的養老金作為養老開支,不足部分再由子女共同負擔,這能否被法院支持?而老人有養老金及其他收入,是否就可免除子女贍養義務?本報記者采訪了海淀法院立案庭副庭長張志富,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予以詳解。
一位95歲的老太近日被親生女兒告上法庭,女兒要求母親用自己的養老金支付養老費用。
她的女兒、年近六旬的李女士也很無奈。李女士稱,現年95歲的母親和93歲的父親在20多年前離婚,當年父親就再婚了。7年前父親喪偶,回到李女士的身邊。李女士只得將二老放到一起贍養,并請保姆照看。因父親堅決不與母親辦理復婚手續,母親很不滿,經常謾罵他,還天天與保姆吵架。無奈,李女士將父母共同送到敬老院住了5年。
雖然李女士的3個同母異父的哥姐和3個同父異母的兄姊都在京居住,但很少看望和打電話,其中有三個幾年都沒來過。只有李女士同父同母的妹妹與她共同照料父母,可妹妹又患有嚴重的風濕性心臟病。
7年來,李女士一直獨自供養母親,支付母親全部生活費和敬老院費用,只有醫療費是自己和妹妹均攤。但敬老院費用逐年遞增,父親已需請專人護理,而李女士自己退休后養老金較低,無力獨自承擔所有這些費用,因此請求法院判決母親拿出養老金作為自己的養老開支,不足部分再由李女士和妹妹共同支付。
李女士向法庭提交了寫給母親的一封信:“自父親回到我身邊,您沒讓我和父親過上一天好日子,長年不出1分錢盤剝我。我每天去敬老院給您洗澡、洗腳,帶好吃的,也得不到您的同情。我已退休,自己的養老金不夠替您繳納敬老院的費用,實在無力擔負。請您重新指定監護人對您進行日常生活照料?!?/p>
“我對母親天天護理,做到了對母親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從父親回來至今,母親的養老金1分錢也不舍得花,母親希望其他子女能貼近她,所以經??陬^或書面承諾百年之后贈予其存款?!崩钆空f,為避免母親去世后家庭矛盾爆發,她征求了母親的意見。母親明確表示希望法院通知她的3個子女到庭,處理她的存款和財產,并明確全體子女盡贍養和照看義務。
李女士提出兩個方案: 一是她照顧父親,其他子女照顧母親,但母親用不了保姆,所以請母親征求其他子女的意見,如果有其他子女愿對她照料和監護,李女士可騰出房屋,但母親必須在有子女陪同的情況下居住。
二是由李女士照料母親,但母親得把銀行存折即國家給予的基本養老金放到敬老院財務室,每月從銀行存折上劃轉基本養老金約3500元,不足部分由李女士和妹妹共同墊付,保證每周帶母親出敬老院吃頓館子,買母親喜歡的食物。
她還要求母親把5個親生子女都約到法庭,當面出具存款單據,并說明除去日后李女士和妹妹墊付的敬老院費用后如何分配、由哪位子女監管?!皥詻Q不能造成在您百年之后,其他子女都向我索要您的存款,而數目我也不完全清楚。我不能讓自己27年照料您忍受了難言之苦和折磨,還讓您日后給我埋下惡果?!?/p>
法庭上,李女士的母親只稱女兒所訴事實和理由不清楚、不成立,未對證據當庭質證。雙方都不同意調解。
海淀法院四季青法庭主審法官劉艷發現李女士對父母頗盡孝道,敬老院和街坊鄰居也有目共睹,而老太太的退休金長年1分不動,加上其他存款已有數十萬元。一周后劉艷法官再次組織調解,經耐心詢問,老太太終于吐露自己考慮到家庭環境復雜,怕老了無人管,才拼命攢錢,打算哪個子女對自己孝順,就把財產給誰。
劉艷法官勸老太太不要過多希望不在身邊的子女盡多大的義務,而要珍惜眼前人,多顧及身邊正盡義務子女的感受;同時勸李女士姐妹也體諒老人的想法。次日,老太太交來和解方案,決定由小女兒即李女士的妹妹贍養,所有養老金和存款也都交給小女兒保管和支配,但李女士必須對她盡義務,對其他子女是否盡義務不做強求。李女士隨后撤訴。
目前還有不少類似訴訟,也都涉及老人應否動用養老金或者子女是否增加贍養費的問題。
年逾九十的王老太有一兒兩女,老伴去世后,她與小女兒一起生活,后被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小女兒擔任監護人。 20年前,王老太與子女達成《關于拆遷分房及母親養老問題協議》,約定兒女共同撫養母親;兒子和小女兒分得母親的兩居室;王老太與小女兒共同簽名的兩居室屬小女兒個人所有;拆遷后所得房屋,兒子和小女兒各使用一套兩居室房屋,大女兒使用一套一居室;小女兒的房屋出租,收益由小女兒支配;王老太每月有1100元生活保障金,由小女兒支配。
但之后贍養官司打到法院。法院認為小女兒在分配家庭財產時取得了比大女兒更大的房產,在出租該房屋取得收益的前提下,應承擔更多贍養義務;兒子應適度承擔一定贍養費;因贍養系法定義務,大女兒不能通過協議放棄,也需負擔一定費用。最終,法院判決兒子和大女兒每月分別支付贍養費200元和50元。
后來,小女兒作為王老太法定代理人,以母親的名義起訴哥哥。小女兒說,她沒有固定工作,做兼職,而母親年齡大了,生活和醫療支出增加,之前法院判決哥哥月付贍養費200元只是針對老人日常生活支出,不包括醫療、養老院和保姆的費用,所以要求哥哥將每月贍養費增加到3700元。
法院認為王老太有住房和固定收入,就老伴去世留下的各項錢款享有收益,自己也享受醫療報銷,足夠給目前的養老提供良好的條件,最終判決駁回了原告的訴求。
海淀法院立案庭副庭長張志富認為,贍養老人是法律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贍養標準應以老人的實際需求為限,并綜合考慮家庭、子女收入、負擔等因素。“一般來說,如果老人有退休金、房屋出租的租金等收入,該收入會用來沖抵贍養費用,即在相應范圍內適當免除子女的贍養費。但這并不意味著免除子女的贍養義務,而是在現實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減輕子女的負擔?!?/p>
像李女士的母親有一定的經濟收入,王老太收入更可觀,在老人能夠獨自負擔的范圍內,法院一般不會再對子女做強制性的要求,但如果老人收入不足以支付養老費用,則不足部分,原則上應由各子女分擔。
張志富強調,贍養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滿足,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贍養義務主要包括“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即便是老人在經濟上能夠負擔一部分或基本能自足,子女仍應履行“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等義務。
在現實生活中,老人一般會選擇與一個子女共同生活,更多指望這個子女對自己日常照料,但并不意味著免除了其他子女的贍養義務。其他子女仍應該在其他方面更多、更好地履行贍養義務,如經??赐先?,根據老人的需要購買衣服、日常用品、醫療用品等,在老人生病住院需要照料等情況下,也應該履行照料等義務。
我國法律對履行贍養義務也有獎勵性的規定。《繼承法》中規定:“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同理,如果在老人生前就將財產進行分配的,取得較多財產的子女亦應承擔更多的贍養義務。
總之,贍養的本質目的是為了保障老人安享晚年,這也是家庭美滿、幸福之源,老有所依,是老人的基本需求,更是子女的本分。
(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