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白術為天,雞內金為地,白芥子為人,消掉患者身上40多處脂肪瘤后,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如今會治病的中醫,死一個少一個!
這些年,幾十位中醫前輩,一個接一個的逝去,包括我的爺爺和恩師。他們這些人,治了一輩子病,行了一輩子醫,有的直接倒在了臨床一線,再也沒有起來。
但是老一輩逝去后,補上來的連十分之一都沒有。
年輕的中醫,先不說他們的水平怎么樣,單就是醫德這一項,他們就過不了關。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現在大家都想掙錢,我曾經親耳聽一位醫院的同僚說:我就是不愛開中藥湯劑,因為給我提的點太少了,還是中成藥這些好,省事不說,提成也高。
我聽了不禁搖頭,如果連醫生都不管患者了,那我不知道可憐的患者還能被誰拯救。
年輕的中醫給病人開西藥,建議患者做手術,沒人翻醫書了,沒人研究臨床案例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循環。沒有人學中醫,沒有人信中醫,真正會治病的中醫,死一個少一個,再過幾十年,等我們這一批人都沒了,中醫就真的亡了。
去年,醫館來了一位脂肪瘤患者,他說自己已經做過兩次手術了,但每次都是維持幾個月就又長了出來,從第一次的6個,到現在已經變成了40多個。
去問醫生,說只能再割了,他不相信了,就開始打聽中醫,最后經朋友推薦來求診。
看了他的情況后,我開出方子:白術、雞內金、白芥子。
患者一看只有三味藥,不相信,我說:中醫用藥,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對癥了,一味藥也能治病,不對癥,每天吃2斤藥也無濟于事.
他聽了我的話,答應回去試試,吃了一個月,瘡面開始變軟,小點的也有變平的跡象,我在前方的基礎上加了生姜、昆布,繼續用了兩個多月,脂肪瘤基本不見了,只剩下還大點的沒消失。
首先,我們來說說脂肪瘤的本質是什么?
脂肪瘤,歷代醫家稱之為“皮里膜外之痰”,說到底,還是一團痰濕而已。
人體每時每刻都會產生痰濕、水飲等垃圾,能清理掉,相安無事,清理不掉,身上就會出現奇奇怪怪的東西,有人表現為息肉,有人表現為結節,有人表現為增生,還有人表現為肌瘤。
中醫通常把這類病稱之為“實病”,這種病,想要治好,必須標本兼治。
所謂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淤血、痰濕、水飲、氣滯等等。
所謂本,則是脾虛,脾主運化,我們的身體里面有了不該有的東西,多半和脾不能很好的升清降濁有關系。
再看這個方子,我第一次用它,是受了道家“天、地、人”三才的啟發,用這個思想開方,每一味藥能彼此咬合在一起,發揮最大的作用。
詳細講講吧:
首先,以白術為天,健脾祛濕,它的藥性朝上,可以助脾氣上升,把脾胃的清陽之氣帶到頭面上去,所以不管是脾胃虛弱還是痰濕困脾,都離不開它。
其次,以雞內金為地,可消瘀滯,它和白術搭配,既不必擔心燥膩,也不必擔心傷正。
最后,以白芥子為人,醫書上稱它是“頑痰可搜”,再頑固的痰濕,遇上它,也只能束手就擒。
二診時加了昆布、生姜,昆布不但可以軟堅散結,還可以消痰利水;生姜用來溫中止嘔,中和殺伐之力。
中醫其實很好,但悲哀的是,會治病的中醫大夫越來越少了。真正會治病的大夫,死一個少一個,這就是中醫日漸沒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