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要讓基層干部敢于說話—鳳凰周刊734期
2005年通過了《公務員法》,但一直以來公務員群體都沒有用法律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反而更依賴于上級領導的主觀評價上,工作好壞全靠領導嘴,這就導致功勞歸于上級,背鍋自己上的封建官僚風氣回歸。
地方官僚風氣重,對基層干部搞一言堂,這種權力源于地方政府機構出臺的政治紀律、規范,他們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為了省力好管,通過這些紀律規范掌控了對基層干部的處罰權,通過加強政治紀律來擴大個人權威,打擊敢提出異見的基層干部,把機構變成一言堂,這從近年來落馬的人身上都能看到這一點。這種氛圍導致基層干部不能批評,不敢反映,不愿表達。即使有問題也只敢匿名反映,但匿名往往得不到解決,不匿名就要被問責。
另一方面,面對輿情事件,往往是處罰基層干部,這就導致“明哲保身,槍打出頭鳥”的惜身思潮回歸,不愿說真話、實話。
這種沉默對組織而言不是好事,當直面一線真實情況的群體不再表達,那上級部門就再也接受不了社會真實狀態的信息,從而做出的決策也成了“盲人決策”,而作為權力行使“最后一米”的指尖,基層干部對組織的認同度和信任感也在流失,態度也越來越消極,“沉默是金”的官僚風氣正在侵蝕應變和創新能力。
任何組織建設一定不能為了省事好管理就抑制同級批評的現象,關閉內部反映的通道,那樣就像大腦不再接收身體神經系統發送來的信號,只要求全身單方面執行指令和供給能量,最終大腦必然陷入“缸中之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