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
作者:李廣生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尤瓦爾.赫拉利(以色列)著,林俊宏譯,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2016年3月第21次印刷。這是2018年讀的第四本書。
前兩年,它正走紅的時候,就想讀它,但一直沒讀,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作者太年輕,生于1976年,比我小4歲。信不過年輕人,是上了點歲數的人的通病;二是這本書太火,本能的對追時髦有所抵觸。但還是讀了,緣分吧。讀完之后不得不承認,確實是一本好書。
作者雖然年輕,但知識廣博,“歷史學之外,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領域的知識他都能信手拈來”。后生可畏,不服不行,我只能這么說。他統整材料的能力非常強,學術功底扎實,500頁的容量竟把人類幾萬年的歷史濃縮其中,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充實但不蕪雜。最重要的一點,作者的觀點新穎,視角獨特,既有對人類整體宏大的敘述,又有對人類個體細微的關注,把人類命運與萬物命運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本書的后記中作者寫到:
七萬年前,智人只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動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顧自的生活。但就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間,智人就成了整個地球的主人、生態系統的夢魘。時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進入神的境界,不僅能獲得永生,還擁有創造和毀滅一切的神力。
作者對人類的前途和命運既充滿信心又滿懷憂慮: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險,恐怕莫此為甚。
智人,作者自始至終這樣稱呼人類。這是一個生物學概念,真正的意思是“屬于人屬的動物”。人屬之下曾有多個人種,如尼安德特人、魯道夫人、直立人等,雖然目前只剩下智人這一個人種,但并不意味著他與其他生物有什么本質區別。在地球上,人只是一種生物。這是作者審視歷史的基點,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歷史觀——人類簡史不過是地球上一個叫智人的物種的發展演變史。
作者把人類歷史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認知革命,發生在距今7萬年,智人擁有能描述虛擬故事的語言。智人的語言不是世界上第一種語言,也不是唯一的語言,正所謂人有人言獸有獸語,但其獨特之處在于能夠傳達一種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人類學會了講故事、說八卦,所以能夠組織更大規模的合作,從而能戰勝比自己強大的多的同類,于是人類就有了宗教、藝術、商業、文化,開啟了真正意義的歷史,人類的野心和欲望也因此而膨脹,他們走出非洲,踏上征服全球的旅程,所到之處,尸橫遍野。4.4萬年前,智人抵達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巨型動物絕種;3萬年前,尼安德特人絕種;1.6萬年前,智人抵達美洲,美洲巨型動物絕種;1.3萬年前,弗洛里斯人絕種,智人成為唯一存活的人類物種。
第二階段是農業革命,發生在距今1.2萬年,人類開始馴化動植物,不再僅僅依靠采集和狩獵為生;出現永久聚集的村落,開始定居,不再遷徙。農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變化,但作者的一個觀點非常具有挑戰性,他說:農業革命可說是史上最大的騙局。一是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人類越來越聰明,二是農業革命所帶來的非但是輕松生活的新時代,反而讓農民過著比采集更辛苦、更不滿足的生活。背后的罪魁禍首是植物物種,包括小麥、水稻、馬鈴薯等。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植物馴化了智人。小麥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讓人住進村落,把人關進房子,人類陷入奢侈生活的陷阱,卻再也無法回頭,他們開始馴化動物,把痛苦轉嫁到它們身上。文字、貨幣、宗教、法律、監獄、帝國,是農業革命的產物,人類靠想象建立的秩序組織更大規模的合作。歷史為何會選擇這條路而不是其他發展路徑?作者說:雖然我們無法解釋歷史做出的選擇,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歷史選擇絕不是為了人類的利益。隨著歷史的演進,毫無證據顯示人類的福祉必然提升。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對人類有益的文化就會成功擴張,而對人類無情的文化就會消失。這樣的歷史觀會不會讓你覺得驚悚?
第三階段是科學革命,發生在距今500年,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開始取得前所未有的能力。資本主義興起、發現新大陸、工業革命、世界大戰、核武器、基因工程、人工智能,人類在短短的幾百年間取得的成就超過了以往幾萬年的總和。人類已經解開生命的秘密,甚至能創造生命,因此具備了神的能力。這是不是意味著從此過著幸??鞓返娜兆?,是不是意味著智人末日的來臨,人類將用自己創造出的超人取代自己?本書的結尾作者這樣說:現在我們惟一能做的,就是影響他們走的方向。既然我們可能很快也能改造我們的欲望,或許真的該問的問題不是“我們究竟想要變成什么”,而是“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如果還對這個問題視若等閑,可能就是真的還沒有想通。
歷史的巨大車輪一旦啟動,沒有人可以改變它的方向,人們只模糊地知道它來自哪里但沒有人清楚它去向何方。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歷史學家準確預測未來的證據。僅僅是解釋過去讓人們覺得歷史可有可無,歷史學家都是馬后炮。閱讀本書會讓我們重新建立對歷史趣味和信心,那些陳年往事也許并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人類最大的無知正是對自己的無知,不是對自己前途的茫然,而是對自己過去的膚淺認知。人類的短視并不是向前看多遠,而是向后看多遠。我們的足跡已經踏上月球,我們的目光已經伸向遙遠的太空,但我們的思維是不是還停留在地面,自欺欺人的用虛構的故事激勵自己?長達幾萬年的在陸地流浪的生活所造就的基因是不是還在一代一代的復制,基因真的能夠解開生命之謎嗎,會不會又是一個巨大的誤區?
一本好書,重要的不是告訴你什么,重要是開啟你的什么。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做真實的教育 過原創的人生
點
閱讀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