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為什么是28天?
作者:李廣生
朋友微信問我:二月為什么是28天?我回了四個字:百度一下。他發了個表情,附帶一句話:孩子問的。我連忙撥通了他的電話,電話里他說自己正在查,還挺有意思。我告訴他:別查了,別把有意思的事情都自己包辦了,給孩子留點兒。他問我什么意思。我問他查完之后做什么,是不是把查到的結果告訴孩子。他說那是當然,也顯得咱家長有點學問。
停了片刻,我問他用的什么手機。他說某某品牌的手機。我問他多少錢買的。他說2300。我說你這個當父親的也就值2300。他問我何出此言。我說你能干2300的手機能干的事,所以最多值2300。他說手機已經不值2300了,兩年前買的,內存小,上網慢,正準備換。我說你可以換手機,但孩子不能換父親。
朋友說別鬧了,告訴我,應該怎么辦。我問他孩子向他請教問題是不是很高興。他說是的,自己希望孩子有一顆好奇心,對事物充滿探索的欲望,這樣孩子將來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我說既然如此你是不是應該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他說那是當然,要不怎么趕緊請教我呢。我問他想過怎么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嗎?他說積極回應唄,不要讓孩子感覺受到冷落,從而打擊了他們的好奇心。我說積極回應我支持,確實不能讓孩子有受冷落的感覺,但如何回應呢,回應什么呢?他說孩子問什么就回應什么唄,問二月為什么28天就告訴他,不知道就查或請教別人。我說用答案直接回應問題,你確定真的是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嗎?他猶豫了,說至少不是傷害吧。
我說我們暫且不討論28天的問題,我問你一個問題,拜托你認真琢磨一下。他說你說吧。我說如果孩子下次又問你一個問題,和這個問題類似,也是你不知道的,比如一小時為什么是60分鐘,你怎么辦,你還會直接來問我嗎?他說不會了,因為你太磨嘰,隨后他笑了。笑過之后他又說,開玩笑,自己確實覺得我的提醒很有必要,真的應該考慮一下怎么回應孩子的問題,是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我說如果我剛才直接告訴你了,我也就值2300,之所以磨嘰了這么久,為的是讓自己升值。他問我是怎么讓自己升值的。我說我是通過讓你升值而讓自己升值的,如果你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你也就值2300,我也好不到哪去。如果你想到更有意思的辦法,你升值了,我也就跟著升值了,以后你就不會問我這種小兒科的問題了。
他想了一會兒,說自己還是不知道怎么回應孩子。我請他回憶一下我們的對話過程。他說感覺自己一直在被追問。我說這就是我讓自己升值的辦法,不是用答案回應問題,而是用問題回應問題,從而引發他的思考,促使他升值從而讓我自己也升值。他說自己好像明白一點了,想跟孩子探討一下怎么會想到了這個問題。我說你終于有點開竅了,那就掛了吧,我還沒寫“教育人生”呢。
無論家長還是教師,都會面對孩子提問的情況,如何回應孩子的問題,其實大有學問。如果你只為他們準備了現成的答案,不管你的答案是否正確、全面,都說明你充其量是一本字典或是一臺電腦或是一部手機。你并不值錢。通過你的回答,孩子得到了答案,但終止了思考,你不但不值錢反而是浪費,因為你糟蹋了孩子最可寶貴的好奇心。當孩子向你發問之時,正是你發現他們的思維之機,也正是你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教育的大好時機,所以你千萬不要為了表現自己或是掩飾自己而忙著思考答案,問題本身恰恰是需要你認真思考的問題。探究問題背后的思維軌跡,用問題碰撞問題,引領思維向高階發展,這才是教師和家長的責任,也是“生命課堂”的追求。
手機和電腦能回答那么多的問題,但它們都需要更新。父母和教師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一下自我迭代的問題,雖然你們不會被輕易淘汰。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做真實的教育 過原創的人生
點
閱讀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