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親節,兒子給我買了一袋辣鴨脖,但啥也沒說。這就足夠了,父子之間,沒那么矯情,有這份心意,我已非常滿足。
拿出酒壺,酒壺里裝著散裝白酒,自斟自飲。三杯下肚,便情不自禁地跟孩子談起了人生,談著談著,看出對方露出不耐煩的神態,強迫自己閉嘴。
悶頭喝酒,吃菜,大蒜蘸醬,嚼的嘎巴響。
做父親,也挺為難的。小時候,看父親臉色行事,長大了,自己成了父親,卻又要看孩子臉色。混了這么多年,始終沒混出來,仰人鼻息,還有點走下坡路的趨勢。怪誰呢,要怪只能怪自己。
網上很多懷念父親的文章,對父親及父愛多溢美之詞。這些文章的作者,幾乎都是已經成為父親的人,我不得不這樣略帶小人之心地揣測,他們撰文之目的,一半是懷念自己的父親,一半是鞏固自己做父親的地位。讓自己的兒子看看,自己是怎么做兒子的。用心可謂良苦,但未必有效。因為對父親的背叛,是兒子成長的必由之路。
幾乎每個男孩的成長都要經歷這樣的過程。先是對父親的崇拜,認為他是無所不能、天下第一的家伙,高大的像一座山。
然后是質疑,覺得父親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高大,他也有不知、不能之事,更有不如人之處。對父親的質疑是男孩成長的一道坎兒,會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深深的困惑和傷害。
再然后就是背叛。極力避開父親所指示的方向,凡是父親認同的,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反對。
再然后呢,父子之間陷入長時間的對峙,明里暗里,爭來斗去,仇人似的,沒事不說話,說話便吵架。
再后來,父親妥協了,變得沉默寡言。
再后來,兒子也成了父親,兩代父親之間,關系漸漸緩和。
再后來,變成了父親的兒子又步入原來的父親的套路……
一代一代,往復循環,父子之間,大致如此。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殊不知這不僅是說父愛之偉大,亦是表達父愛之沉重。做兒子的,既要翻過這座山,那是要付出跋涉的代價的,精疲力盡,甚至頭破血流。翻過去之后,并未解脫,反而要再把這座山扛起來,讓自己的兒子再次攀爬。
做父親的,也是曾經的兒子,一輩子都在跟山較勁,要么爬山,要么抗山。
放下酒杯前,飯桌上只剩我一個人,微醺的感覺。忽然有一心得,與好友共享:當你感覺步履維艱時,意味著你是兒子,正在爬山;當你感覺肩膀沉重時,意味著你是父親,正在抗山。當你感覺既是步履維艱又是肩膀沉重時,那就是像我這樣,既是兒子又是父親。當這兩種感覺都沒有了,恭喜你,你解脫了,或是當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