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又稱肉松蓉、大蕓,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的肉質莖,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養生保健的常服中藥。
肉蓯蓉性溫,味甘酸咸,入腎、大腸經,具有補腎、益精、潤燥、滑腸的功效,多用來治療男子陽痿、女子不孕、帶下、血崩以及腰膝冷痛、血枯便秘等癥。《本草匯言》載:“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藥也。男子丹元虛冷而陽道久沉,婦人沖任失調而陰氣不治,此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從容之名。”《神農本草經》亦謂其“養五臟,強陰,益精氣”。據測定,肉蓯蓉含有豐富的生物堿、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成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肉蓯蓉中富含錳元素,錳能提高人體內性激素的合成,可激活一系列酶,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肉蓯蓉春、秋均可采集,春季采集的,通常半埋于沙土中曬干,稱“淡蓯蓉”,秋天采集的,因水分太多,不易曬干,因此,必須將其投入鹽水1~3年后,取出曬干,稱“咸蓯蓉”。肉蓯蓉炮制方法簡單,揀凈雜質后,用清水浸泡,每天換水1~2次,如系“咸蓯蓉”必須泡盡鹽分,潤透切片曬干即可入藥。常做為飲片入湯劑,常用量為6~9克,或入丸散。現將肉蓯蓉驗方介紹給大家。
常用驗方
男子五勞七傷、陽痿不起、小便淋瀝 肉蓯蓉、菟絲子、蛇床子、五味子、遠志、續斷、杜仲各30克,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次口服10丸,日服2次,白開水送下。
虛損、腰膝酸軟 肉蓯蓉、蛇床子、遠志、五味子、防風、附子(炙)、菟絲子、巴戟、杜仲各30克,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腹服20丸,溫黃酒或淡鹽湯送下。
腎虛白濁 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各等分,共為細末,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30丸,棗湯送下。
老年人血液枯槁、大便燥結、胸中作悶 肉蓯蓉90克,以白酒浸泡24小時,加入適量白湯以文火煮爛,頓服。
食療方
家庭自制參芪酒 取西洋參、黃芪、肉蓯蓉、枸杞子、何首烏、佛手、合歡皮各9克,放入高度純糧白酒500克內,浸泡2個月,每次飲用5~10毫升日飲3次,有補益強壯、抗老駐顏、增強體力、增進飲食、改善睡眠的功效。
補精益髓 取肉蓯蓉120克,水煮爛,切簿片,精羊肉120克,入調料煮爛,然后加入250克粳米煮粥,分早晚2次服食。
強筋益骨 肉蓯蓉100克、活蟮魚2條,剖腹洗凈焙干,共為細末,以黃精酒為丸如梧子大,每服10丸,白水送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