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會傷害牙齦,流很多血呢。
洗牙后牙縫都變大了!
牙齒洗完后吸口冷氣牙齒都酸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每當你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要去洗牙,總會有人跳出來“現身說法”,意圖阻止你。
那么到底要不要洗牙?
作為一名專業牙醫,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要!
洗牙,是口腔衛生保健很重要的一部分,作用是去除牙齒表面黏附的軟的牙菌斑(細菌寄居的薄膜)和鈣化的牙菌斑(牙石),使牙齒表面清潔光滑,減少細菌附著。
說到這里,就會有好奇寶寶要問了
我早晚刷牙,為什么還是會有牙結石出現呢?
因為,我們口腔唾液里面有很多礦物質,食物殘渣和牙菌斑形成的軟垢堆積,跟唾液里的礦物質相互作用,逐漸鈣化形成牙結石。
沒有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是主要原因
牙面粗糙,牙列不齊,修復體清潔不到位
吸煙,唾液分泌成分等
飲食過于精細也會加快結石生成
提醒大家:牙線、牙齒間隙刷、沖牙器等都是口腔衛生清潔不可缺少的幫手。
一旦形成結石,只有通過專業口腔醫生進行潔牙才能夠去除,但不少人對洗牙持懷疑態度,認為洗牙會損傷牙齒,引起牙齒酸痛、松動、牙縫變大等問題。
下面我們將逐個擊碎關于洗牙的這些謠言。
謠言一:洗牙會把牙齒洗壞
真相:
不會!
牙齒表面最外層就是牙釉質,起到保護牙本質和牙髓的作用,堅硬無比,比骨頭還要硬。正確操作的洗牙過程,只是去除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牙石、菌斑,不會對牙齒造成損傷。
謠言二:洗牙會把牙縫“洗”大
真相:
牙石才是真兇!
口腔細菌和礦物質長時間堆積鈣化形成牙石,是口腔里的惡魔,它們破壞牙周組織,導致牙齦退縮、牙縫變大。
牙結石長年累月的堆積,占據牙縫位置,一旦牙石被洗掉,而破壞掉的牙周組織沒有辦法長回來,牙縫就露出來了。
謠言三:洗牙會使牙齒松動
真相:
牙齒可能早就松動了,別甩鍋!
厚厚成片的牙石就像水泥一樣,將已經松動的牙齒捆綁成一個整體,這樣牙齒的松動就被掩蓋了。
菌斑牙石是導致牙槽骨吸收破壞的根源,為了去除病因、阻止牙槽骨繼續吸收破壞,就必須通過洗牙徹底清除牙石后,牙周進行系統治療。
加強口腔衛生意識,定期復診,可有效控制牙齒松動。
謠言四:洗牙會使牙齒敏感
真相:
對不起,那是牙周炎!
牙周組織健康的人,牙根被牙周組織(牙槽骨、牙周膜、牙齦、牙骨質)保護起來,免受各種刺激。
而受牙石長期“迫害”的牙周組織,被迫吸收萎縮,通過洗牙將罪魁禍首清除后,消腫后的牙根就暴露在口腔中,一旦有冷熱酸甜刺激,通過根面上暴露的牙本質小管傳入牙髓,就會產生敏感癥狀。
因此,牙齒敏感的真正根源是牙周炎。
如果因為害怕牙齒敏感就不洗牙,牙周炎會越來越重,最后可能導致牙齒松動脫落,而洗牙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外界溝通的小管被封閉上,敏感癥就會消失。
敏感癥狀持續時間因人而異,使用抗敏牙膏可以縮短這段時間。同時,敏感癥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控的,洗牙后一段時間內冷熱酸甜不要想吃就吃,也能大大減輕癥狀哦。
謠言五:洗牙=美白牙齒
真相:
你想多了,洗牙不能美白牙齒!
洗牙和美白牙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牙齒的色素沉著分兩種
內源性色素沉積:沉積于牙體內部深層的色素,洗牙無法清除,但是通過牙齒美白可達到一定美白效果;
外源性色素沉積:附著在牙面上的色素,通過洗牙可以清除,使牙齒變干凈(其實是露出本色)。
謠言六:認真刷牙就不用洗牙
真相:
刷牙并非全能!
即使刷牙方法正確,輔助使用牙線等,自己也只能清除60%~70%的牙菌斑,牙面轉角、牙縫等邊角位置往往清潔效率低下,遺留牙菌斑,日積月累形成牙結石。
其次,最初黏附的牙菌斑及軟垢,可以通過刷牙清除,一旦形成牙石,只能由醫生借助專業工具進行徹底大掃除。
所以,定期洗牙非常有必要。
謠言七:洗牙越勤越好
真相:
洗牙頻率因人而異。
關于洗牙的頻率,有人說兩三年洗一次,有人說兩三個月洗一次。
那到底應該多長時間洗一次比較合適呢?我只能說,洗牙頻率因人而異。
牙周健康且能維持良好口腔衛生基礎的人,可以每隔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
牙周炎癥較重且口腔衛生維護較差的患者,2個月~3個月進行一次洗牙。
病情較輕且口腔衛生維護較好的患者,每隔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洗牙。
因為,洗牙不僅是牙周健康者的預防措施,也是牙周病患者的治療手段。
定期洗牙不僅利于口腔健康,還有利于預防和治療全身系統性疾病。
口腔中的細菌總類達上千種,總數幾十億;如果已患牙周病,牙周袋內還有更多有害的細菌。
菌斑牙石引起炎癥反應、牙齦紅腫出血,存在口腔中的細菌便可乘虛而入,進入血液影響全身健康。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在心血管疾病、阿爾茲海默病(又名老年性癡呆)、口腔癌等患者的病灶中檢出口腔細菌,也有大量研究指出牙周病是全身疾病如呼吸系統疾病、妊娠并發癥、糖尿病心血管等的危險因素。
因此,通過洗牙清除菌斑牙石,預防和治療牙周病,有利于預防和治療某些全身疾病。
洗牙是口腔預防保健的重要部分,建議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進行預防性洗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