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特斯拉汽車的老板馬斯克向太空發射了一枚“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取得成功,不僅把一輛特斯拉送入了太空,而且完成了兩個助推器的回收。值得祝賀。
但是,由此引發的來自國內的贊美潮卻令人目瞪口呆。什么美國靠一人之力就讓中國落后12年啊、什么整天為中國航天唱贊歌的人臉腫了吧、什么“太空奇跡”、“壯舉”、“改寫了歷史啊等等,溢美之詞幾乎用盡,好像美國不是發射了一枚火箭,而是完成了向火星移民的壯舉,因此充滿膜拜跪拜之情。反過來對中國,則一片奚落、貶低之聲。什么中國長五不過1000噸,目前依然不過關;什么中國長九雖然屬于重型火箭,但不知猴年馬月可以成功、中國比美國差太遠了啊,等等。等等。總之,中國是“大大的不行“,沒有什么可以自豪和驕傲的。
馬斯克有那么邪乎嗎?我看沒有。馬斯克的確成功的發射了一枚可回收再利用的火箭,但其意義遠非某些人吹噓的那么大。對此,擔任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的龍樂豪做如下評價。:獵鷹重型的發射難稱“壯舉”,甚至算不上“重型”。他指出,起飛重量2000噸以上、近地軌道有效載重在100噸以上的火箭才算重型運載火箭。美國上世紀的土星5號,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18噸。此外,前蘇聯研制的能源號運載火箭也屬于重型運載火箭,“獵鷹重型還不夠格”。來自俄羅斯的專家的評價更不客氣,認為馬斯克的做法根本不值得贊揚,他不過是為特斯拉做了一次成功的廣告而已。對于上述兩位專家的評價,我是完全贊成的。何況,就這么一枚普通火箭,居然用27臺發動機推動,跟捆幾十個炮仗一起點火有什么區別,既無多么高的科技含量,而且安全系數大幅度降低。其成功發射,有許多運氣成分。
中國有那么差嗎?我看也不是。如果單純看重型火箭的話,中國的確有很大差距,因為,盡管起飛重量可達3000噸長九已經立項,但是,要實際運用還要等到2030年左右,還有十三四年的時間。我們姑且說比馬斯克還落后14年吧。但是,如果中國下決心搞長九、集中精力搞長九,真的需要這么長時間嗎?實在話,有三五年就足夠了。中國之所以要推到2030年才上長九,非不能也,乃不為也。中國的航天工程是有計劃、有節奏的。錢就那么點,必須分輕重緩急,堅持有條不紊。在長五就夠使的情況下,要長九有屁用?當花瓶供著?因此,在我的眼睛里,中國一步步在走向航天強國,而且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投入少,效果好。奚落中國航天的人,其實根本就沒有真正分析過中國的航天戰略和策略。或者根本就是借機否定中國、打擊中國人民的自信。
中國航天如日中天。據說今年準備打四十發。第一是到月亮背面去看一看,挖點東西回來;第二是北斗3號全球布網。怎么也得搞到18顆以上吧,按照“一箭三星“的節奏,搞不好要弄到24顆。第三是遙感系列。都搞到30顆了,怎么也得再搞10顆8顆吧。還有無數小星星,這么也得多發幾顆。如此大密度的發射,沒有堅實的科技及生產基礎,做得到嗎?
因此,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中國有中國的節奏。按中國的節奏走下去,前面一定是無限光明。是不是這樣,看看高鐵就是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