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腕是為了書寫的需要,古人寫大字、巨幅、手卷為什么要懸腕,胳膊肘帖著桌臺拉不開栓呀,擼起袖子甩開膀子更便于筆走龍蛇一氣呵成。像平時的日課、應(yīng)試的考卷,都是寫蠅頭小字,那就不必懸了,老懸著也累呀。像啟功和田英章,寫中小字幅的作品也常是枕腕的。
鋼筆字最大字幅2厘米,完全不必懸腕,而正常握筆狀態(tài)(手肘輕貼桌面)下,肘不動、手腕動的跨度區(qū)間是5厘米,完全不需要懸腕。懸腕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賦予筆畫線條更快的速度,以便勾挑出凌厲的鋒與流暢的使轉(zhuǎn)。而硬筆書寫過程中,只須稍稍抬腕使腕部虛空使轉(zhuǎn)即可。
著重強調(diào)的一點是,由于鋼筆字字幅較小,僅靠握筆手指的移動也是可以完成書寫的,但對指力與腕力在書寫中的作用,務(wù)必要有準確的認知,那就是始終以腕力為主導,以腕力帶動指力,不可本末倒置。僅靠手指握筆平移,線線單調(diào)而無生氣,以腕力主導書寫的線條,則精神飽滿富含張力。因此,腕部的力量與動作,應(yīng)作為運筆書寫技能技巧的關(guān)鍵。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