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最均衡的省份,那非江蘇莫屬了。除去京滬兩個直轄市外,去年江蘇省的人均生產總值接近12.7 3萬元,自2009年便連續12年領跑全國、各省。江蘇究竟有什么魔力,怎么就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了呢?江蘇省簡稱蘇,省會南京。取江寧和蘇州各首字,這便是江蘇得名的由來。
江蘇位于我國華東地區和東部沿海與上海、浙江、安徽和山東四省市接壤,江蘇省一共有13個地級行政區,總面積約10.72萬平方公里。同時,江蘇也是人口大省。在剛剛出爐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江蘇常住人口達到了8474.8萬人,高居第四,僅次于廣東、山東及河南三省。由于江蘇自古便是風調雨順的富庶之地,所以過去十年增長了608萬人,增速還在繼續。全江蘇的地形條件到底有多優越?放眼望去,江蘇的地勢十分平坦,境內廣袤的平原與低緩的丘陵廣布,全省平原面積占比接近87%,山地面積占比還不到1.6%。江蘇北部的連云港云臺山脈的玉女峰是省內的最高點,但海拔也不過才624.4米。相較于浙江、福建和廣東,這些一眼望去都是山的沿海省份,江蘇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可以說是早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江蘇地跨長江與淮河兩大水系橫穿東西京杭大運河??v觀南北,這里跨江濱海,湖泊眾多,水網密布,海陸相鄰,是全國唯一擁有大江大河、大海、大湖的省份。江蘇北部以微山湖與山東為界,洪澤湖和高郵湖位于中部,洪澤湖是我國的四大淡水湖之一。作家汪曾祺筆下端午的鴨蛋更是難得的美食,老先生憑實力給家鄉的特產代言。蘇南則有太湖和陽澄湖,這里歷來都是魚蝦肥美之地。太湖銀魚和陽澄湖的大閘蟹,譽滿天下。太湖上,大大小小的島嶼星羅棋布。范蠡和西施曾泛舟游于太湖。黿頭渚為這里增添了幾分浪漫和人們。
江蘇處于跨越暖溫帶和亞熱帶的氣候過渡地帶,是國內少有的兼具南北特征的省份,這樣造就了省內及其多元的地域文化,大致分為以徐州為中心的中原文化圈,以蘇州、無錫和常州為中心的江南文化圈,以南京為中心的金陵文化圈,以揚州為中心的淮揚文化圈,淮揚菜則備受國人青睞,還有以連云港、鹽城和南通為中心的蘇東海洋文化圈,同屬一省的兩座城市,在氣質上完全不同。比如,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無不透露著帝王風范。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之譽。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國立中央大學便落座于此。今天的南京大學更是被國際上譽為東方教育的中心。南京城有金戈鐵馬,氣吞萬象,龍盤虎踞的雄渾豪放,這里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所以今天南京也被大家調侃為江蘇省的政治省會,安徽省的經濟省會和臺灣省的精神省會。蘇州城卻是一派江南水鄉和小家碧玉之譽。蘇州人歷來有著重文重教的傳統,這里自古便盛產才子佳人,古代出自蘇州的狀元和進士領跑全國。
我們所熟悉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都是蘇州人。今天,蘇州的兩院院士同樣冠絕全國。正所謂人間天堂自在蘇州。蘇州啊,可真是一座活生生的文化博物館。蘇州園林是典型的中式古典建筑,融合了中國古人對山水的寄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今天的江蘇,也是中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民營經濟是否活躍,是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底色。我們耳熟能詳的蘇寧易購和波司登服飾都是江蘇的知名企業。此外,江蘇在全國百強縣的名單中也占據了四分之一的名額,以丹陽和盱眙為例,丹陽是世界上最大鏡片生產地,丹陽每年生產的四億副鏡片都被源源不斷的銷往國內外,依靠一塊小小的鏡片,撐起了全年65億元的市場年交易額。盱眙國際龍蝦節也辦得風生水起。目前,盱眙龍蝦產業已經形成了百億級產業規模,帶動相關產業收入80億元。從宏觀上看,江蘇所在的長三角城市群作為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今天,江蘇共有11個民用機場,十二條高速鐵路依靠交通積極融入全球化的競爭之中。江蘇作為長三角的重要角色,在全球化的產業鏈中力爭的上游,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建立同貴州那樣的數字產業中心則是一個優勢。江蘇的先天條件本就出色,這里自古便富庶繁華,崇文重教的傳統,培養了一大批文高素質人才,現時海陸空交通暢達,活躍的民營經濟讓江蘇藏富于民,江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