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真的是吃出來的嗎?原來被騙了這么多年!
張大爺今年70歲高齡了,患痛風也已經13年了,去年因為痛風反復發作、持續高尿酸和痛風性腎病入院治療。
張大爺住院時已經出現了輕度的腎衰,經治療后才好轉。出院之后張大爺的兒女們覺得張大爺吃的藥有損腎臟,就自作主張把藥停了,并嚴格控制張大爺的飲食。
可能大家跟張大爺的兒女們的認識一樣,覺得高嘌呤的飲食是導致痛風和高尿酸的罪魁禍首,只要控制好飲食,痛風就不會發作。
但事實卻是,張大爺的尿酸居高不下,一個月后有因為痛風發作進了醫院。老人還向醫生訴苦說孩子什么都不讓吃,現在的生活還不如一個苦行僧,雖然知道孩子們是為他好,但是口腹之欲不能滿足是很痛苦的。
很多人覺得痛風是吃出來的,但這其實是大家對痛風的認識誤區,不僅痛風患者家屬會這樣認為,很多痛風病人自己也有這樣的錯誤認識。
像張大爺這種情況,停藥是玩玩不可的,通過控制飲食來降尿酸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也是有限的,再加上痛風患者也是需要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的,過于嚴格的控制飲食是會造成營養不良的。
痛風和高尿酸的根本原因一是尿酸產生過度,二是身體排泄尿酸的能力缺失,對于痛風患者來說,這兩個原因基本上各有一半的影響。
人體中產生的尿酸,80%來自于細胞的新陳代謝,只有20%是來自于食物,所以高尿酸和痛風并不完全是吃出來的,研究發現即使是最嚴格的飲食控制,對降尿酸的影響最多只有100μmol/L。
所以痛風患者和家屬們要意識到,想要降尿酸控制痛風,只嚴格控制飲食是不夠的,藥物治療是非常必要的,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