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久坐、下班又低頭抱著手機不放……不良的坐姿和作息習慣,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癥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脊柱亞專業組晏怡教授表示:年輕人總覺得自己年輕有資本,有點小疼痛也不大放在心上,殊不知,腰椎間盤突出久拖不治不僅會使疼痛增加,還極有可能引發其它多種嚴重疾病。
1.腰椎結核
該病由于結核病菌的侵蝕,使病人在腰痛的同時,還出現了腰部強直,不能彎腰拾東西,腰疼較為劇烈,并且還有發熱、盜汗、乏力、消瘦、食欲下降等結核菌毒素中毒的表現。腰椎病晚期可造成肢體殘疾、癱瘓。
2.椎管狹窄
常訴為下腰及骶部痛,站立行走時重,坐位或側臥屈髖時輕。腿痛乃因腰骶部神經根受壓所致,常累及兩側,較椎間盤突出者輕,咳嗽常不加重。馬尾神經性間歇性跛行,但安靜時無癥狀,短距離行走僅出現腰痛無力及知覺消失,當安靜后(中立或蹲坐)則癥狀又消失。
3.腰椎滑落
因退行性變、外傷或先天因素等而使腰椎椎體與椎弓根或小關節突骨質連續性中斷者,稱為腰椎峽部崩裂;椎骨出現變位致使連續性延長,以致上位椎體及椎弓根、橫突和上關節突一同在下位椎節上方向前移位者,稱為腰椎峽部裂合并腰椎滑脫。
4.黃韌帶肥厚、鈣化
慢性腰肌勞損會使黃韌帶肥厚>1cm,椎板間黃韌帶肥厚可使椎管狹窄而壓迫硬脊膜囊,關節囊部黃韌帶肥厚可壓迫神經根,產生類似椎間盤突出的征象。
5.后關節退變與骨質增生
腰腿痛病史較長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多兼并有后關節的退變和骨質增生。一方面腰椎間盤突出及退變致椎間隙變窄、椎間盤松弛;另一方面,上關節突的骨質增生可能會讓椎間孔進一步狹窄,增加神經根受壓的可能。
6.腰椎骨贅形成
骨贅多發作在退變椎間盤的相鄰邊緣,在椎間孔的骨贅和后縱韌帶上的較大的骨贅可壓榨神經根而呈現腰椎間盤突出癥征象。
7.腰椎不穩和椎間盤變窄
腰椎的三關節復合體中的椎間盤的后關節退變,都可能會導致相互之間的影響,會讓腰椎出現不穩現象,無法維持脊柱的穩定,椎體和關節突關節出現增生,最終出現纖維性或骨性強直。
晏怡教授表示:“腰椎間盤突出癥不僅自身危害大,引發的其它一系列疾病危害也不容小覷。患上該病一定不可小瞧輕視,應該積極治療,不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