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愿,都向往美好的情操表現;而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所以,為人處世,在于洞察人性。
天有春夏秋冬,而溫涼寒燠,猶可測也;人有喜怒愛憎,而厚貌深情(指隱藏自己真實想法),不可測也。故曰:知人難于知天。 --[明]錢琦《錢公良測語·由庚》
(注釋:燠yù:熱。厚貌深情:指隱藏自己真實想法。)
【解析】一年四季的溫度變化,是正常人都知曉;但人情緒的喜怒,對事物的喜歡和討厭,都會隱藏在心里而不會表現出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識人識面難知心”。
行路難,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間。--[唐]白居易《太行路》
【解析】人奔走于生存的路上,遇上高山和河流,都有常用的工具可以過去。而面對人心的反覆變化,是很難知曉的。因此,人生路上的困難都是人彼此之間造成的。
貴遠而賤近者,常人之用情也;信耳而疑目者,古今之所患也。--[東晉]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
【解析】人常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就是說看重遠來人的意見而輕視眼前人,這是很多人的心里認知。這是因為常人對于不了解的人和事,充滿新奇而產生的看重,附近的人,因為熟悉了習性和本質,所以會對熟悉人的確定產生認識而看輕;耳朵聽到的很多事不是主觀美化,就是主觀貶低,往往迎合當事人的情緒,而眼睛看到的全貌實情,則有當事人不愿意接受的情愫。
以德感人,不如以財聚人;以言餌人,不如以食化人。 --[明]徐學謨
【解析】相比于利益,道德的力量是弱小的,因為財富直接關系著人的生活質量,所以分散財富就能聚合人心;以承諾來誘惑人,是需要落實的,不如實際給人以實惠,來得及時看得見,而被人所信。
人之情,于害之中爭取小焉,于利之中爭取大焉。 --《淮南子·繆稱訓》
【解析】人的本性都趨利避害,當遇上不利于自己的事務時,會自然選擇風險最低的事去做;當遇上有利的事務時,也會自覺選擇利益最大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