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首檔大型改革政策解讀節目《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由江蘇省委改革辦和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策劃、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承制。
本期主題是:“服務三農 打造新供銷江蘇模式”,揭開興化大閘蟹一年狂賣28億的秘訣,探討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紅膏大閘蟹,一個就有7兩!
這是來自江蘇興化的紅膏大閘蟹,近幾年通過網上銷售,給當地帶來了大額收入。
比如2014年興化市供銷合作總社投資成立的中國蟹庫網,現在已經是全國最大的大閘蟹站單品交易平臺!光是2018年興化紅膏大閘蟹在這個網站上銷售就達到了28億!
2016年,泰州市農產品網上銷售實現交易額36億
2017年55億,2018年能超過80億…
當地的各種特色農產品正在走向全國!
還有什么方式助力鄉村振興?
戳視頻↓↓
圍繞'服務三農 打造新供銷江蘇模式'的主題,
《黃金時間》邀請到: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主任諸紀錄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竇立夫
泰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周天云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法政部主任、教授陳蔚
江蘇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呂美曄
共同進行解讀
過去,供銷社肩負著農資配送、農產品銷售、農村購物等功能,如今它似乎在市場淘汰的邊緣,如何讓供銷社“二次創業”,讓為農服務能力更完備?
新職能新定位
構建與農民唇齒相依的利益共同體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竇立夫:現在供銷社的職能、空間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設立了非常獨特的機構——農村綜合服務社,有個標配是一院兩超三站。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諸紀錄:過去供銷社是農村流通唯一的渠道,現在演化成為綜合型服務機構,要發揮三個功能:組織功能、服務功能和發展功能,為農民打工,為農民服務,為農民謀福祉。
推廣土地托管服務
破解“誰來種地”難題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諸紀錄:解決好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供銷社要充當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根據《“十三五”供銷合作事業發展規劃》的要求,我們正在致力于推進以土地托管為重點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從種到收,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全流程、菜單式服務
當好農民種地的“田保姆”
泰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周天云:在泰州,供銷社已經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體力量,供銷社在為農民當“田保姆”的這個服務方式上,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覆蓋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的“全托管”全產業鏈的服務,另外一種是農民自主選擇服務內容的“菜單式”的服務。農民外出打工賺錢,供銷社為農民打工種田。
“菜單式”服務包含了新型農資配供、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多種形式,還有摘插、收割、烘干、加工銷售,老百姓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供銷社就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到哪里,供銷社的服務就跟進到哪里。
規模化、集約化種地
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法政部主任、教授陳蔚:這個模式抓住了“三農”問題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土地零散,小農也分散,怎么來種地呢?“田保姆”模式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解決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當中的一個精神,就是怎么帶著千萬分散的小農來進入現代農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和模式。
加強監管 規范農資市場
幫助農民更好種地
泰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周天云:供銷社要發揮在農村網點比較健全,網點比較多的優勢,建立起縣、鄉、村連鎖供應體制,從源頭渠道上控制假貨,保障農民買到的產品質量有保證。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竇立夫:提議農戶到供銷社的門店買種子,這是信得過的農戶的種子商店。除了種子之外,還有化肥、農藥等一系列的農資產品的供應。此外,我們對各地進行了測土配方,根據土壤的養分來設計對癥下藥的肥料,管好化肥袋子的同時,還抓好農藥瓶子,努力做好農藥零差價的統一配供。
農藥零差率統一配供
為農民種地降本增效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諸紀錄:2017年1月,省農委和省供銷合作總社聯合下發了《關于推廣農藥零差率統一配供的實施意見》,目前為止、蘇州、無錫、鹽城、揚州、泰州等市開展了這項工作,全省的服務面積達到了260多萬畝。
泰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周天云:泰州是2017年開始推行農藥零差價統一配供的,從實施的情況來看效果非常好。一是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二是降低了農業的生產成本,三是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可以說綜合效益非常顯著。比如說靖江市目前有80%的土地實現了農藥零差價統一的配供,實施后農藥的使用量每畝每年減少1%,每畝為農民降低省約成本80元左右。
近年來,經常能夠看到農產品雖然豐收,
卻因為銷售渠道等原因出現滯銷。
光靠個人的力量幫助有限,
如何讓農產品流通更順暢?
雙管齊下
破解農產品“賣難”問題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諸紀錄:第一把小農戶,小規模生產的農戶組織起來,通過統一的品種、技術、銷售渠道、品牌來賣。第二加強產銷對接,推進農產品跟超市對接、農產品跟學校這些需求量大的單位對接。同時搞一些展示展銷的活動,把好的農產品向全社會展示。
培養農產品經紀人
促進產銷銜接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竇立夫:除了農超對接、農校對接之外,我們省社還考慮了全省的農產品經紀人創業興業培訓工程。2015年到2018年培訓的人數將近6萬人,這樣一支隊伍活躍起來后,對農戶和市場的銜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江蘇還有幾個突出的做法,第一特別關注821個經濟薄弱村的農村經紀人的培訓。第二特別關注婦女和青年農村經紀人的培訓,并且特別注意抓目前市場需要什么,都及時融合到農產品經紀人的培訓課程當中去。
“互聯網+”助力農產品出村
江蘇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呂美曄:農產品從生產出來最終流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小商、小販、批發商,再往上才到零售商。流通的環節太多,層級太多,擠壓農民的利潤。農村電商為農民增加了銷售渠道,讓更多的市場信息流到農民這里來,讓他們更懂銷售也更會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生產。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諸紀錄:供銷合作社致力于成為發展農村電商的國家隊。第一,省市有電商平臺或者第三方平臺,把每個地方最好的名特優農產品放到平臺上去。第二是鄉村有服務站點,在省定的經濟薄弱村的電商服務站,我們供銷社去幫他建電商服務店。第三是大力發展電商企業。目前創辦了電子商務公司有90家,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有306個,開展電子商務專業合作社有600多個。
完善物流配送體系 提高農村流通效率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諸紀錄:農村物流配送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比如道路問題,要靠交通部門推進農村五好路建設;物流冷鏈問題,需要各種各樣的企業完善供應鏈的建設。根據《江蘇省“十三五”供銷合作事業發展規劃》的要求,我們將加快形成網上交易,倉儲物流和重大配送的一體化經營的電商一張網。新網工程的專項資金和產業發展基金,將優先的投入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配送這些企業的建設。
農民不光要地種得好,產品銷路廣,
生活的質量還得高起來。
目前農村存在大量山寨產品,
該如何改善這方面的服務,
讓農民生活更有質量?
提檔升級
打造服務農民生活的“放心店”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諸紀錄:根據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們在致力于對農村綜合服務社進行提檔升級,一個是確保商品的質量,第二個優化購物環境。
比如江蘇人熟知的蘇果超市,就是由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一手創辦的企業,有60%的網點,有1000家門店下沉到縣及縣以下農村的市場。還會聯手品牌供應商深入到一些重點的農村鄉鎮,開展送年貨下鄉活動,精選優質大品牌的生鮮、進口商品和年貨,在今年春節期間可能籌劃550場送年貨下鄉活動。
順應農村消費升級需求
創建鄉鎮經營綜合體“shopping mall”
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諸紀錄:鄉鎮經營綜合服務體是提升鄉鎮功能的重要載體,也是發揮供銷社重要的一個重要抓手,順應了廣大農民的供應需求。到目前為止,已經建成了65個鄉鎮經營服務綜合體,到2020年大概有1/4的基層供銷社,能夠創建200個左右的鄉鎮經營服務綜合體。
江蘇臺記者去供銷合作社打造鄉鎮版Shopping mall體驗了一回,里面的超市有3萬多種商品自由選擇,鞋服城有多個品牌商家入駐,科技產品也能買到,不用擔心買到山寨機,美食廣場里還有咖啡廳。
讓改革跑出加速度,
讓百姓更有獲得感!
《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