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ID:BJshuibao
政務 | 專題 | 交流 | 分享
流域生態治理
新的河道治理理念,要求在基本滿足行洪需求的基礎上,宜寬則寬、宜彎則彎、宜深則深、宜淺則淺,形成河道的多形態、水流的多樣性。
作用:(1)水流的多樣性,能夠滿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階段對水流的需要;(2)河道的多形態、水流的多樣性本身是水系景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兩岸植樹
河岸上盡可能留出空間,種植樹冠較大的樹木,逐步形成林帶,地面則鋪上草坪,貼岸的樹冠還可以伸向河道上空。
作用:(1)大樹扎在土壤里深而密的根須與草坪能夠形成一個土壤生物體系,可以增強生態功能;(2)岸邊的林帶草坪與河道組合,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區的溫度、濕度與舒適度,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河坡植草坪(或灌木)
傳統的做法往往忽視生態,把河坡搞成直立式,或用塊石和水泥板覆蓋河坡并勾縫,其實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破壞了生物的生長環境。從修復水生態系統出發,有條件的河坡都應植上草坪或灌木。
作用:(1)草坪和灌木與土壤形成的土壤生物體系,同樣可以像兩岸的樹林與草坪一樣,起到減少有機物對河道、湖泊的沖擊和營養化程度的作用,有些灌木的根須還能夠直接伸到水體中吸收水中的營養成分;(2)河坡是水域向陸域的自然過渡帶,草坪和灌木與土壤的結合,改善了溫度、濕度,提供了食物;(3)在穩定邊坡、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時,改變了護坡硬、直、光的形象,給人們以綠色、柔和、多彩的享受。
◆ 淺水挺水植物
近岸淺水帶是水生態系統里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盡可能構建挺水植物多樣性的環境。
在種植方法上,一般可以直接栽在河邊的灘地上、斜坡上,也可栽在盆、缸及竹木框之類的容器做成的定植床上;直立式防汛墻的下面,在不影響河道斷面的基礎上,利用河底淤泥在墻邊構筑一定寬度并有斜坡的濕地帶,創造挺水植物生長的條件。
作用:(1)提高物種多樣性;(2)提供生物棲息場所;(3)景觀觀賞。
通過建立穩定的水體生態系統,讓水體具有自凈能力,從而達到長效穩定的生態效果。
◆ 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是水體生態系統的基礎,在水體生態修復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同時又有“水草豐茂”的美景。
作用:(1)封固底泥、沉降懸浮物;(2)提高溶解氧、增加自凈能力;(3)吸收營養鹽、降低富營養化指標。
◆ 魚類
通過放養適當比例的雜食性魚類、肉食性魚類,在水體中形成穩定的食物鏈,產生“魚翔淺底”的景觀。
◆ 蝦螺貝
螺、貝、蝦等和大量的底棲動物,在水底形成了另一個世界,它們以有機碎屑為食,是名副其實的水底清道夫。其作用主要是清除有機顆粒、食物殘渣、魚類糞便等,是水體食物鏈不可缺少的一環。
◆ 浮葉植物
通過種植睡蓮、銅錢草、大薸等浮葉植物,營造水體景觀。
從還原流域自然面貌的角度出發,“修復好生態、治理好流域”,以一貫的工匠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加快實現流域“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文明環境。
文章來源:上源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