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非常愛面子,即使有時候自己非常不情愿,也會強裝笑臉,做一些自己不太喜歡的事。
有的人為了所謂的面子,不僅浪費了時間和金錢,也失去了原本應該有的快樂。
面子是對一個人道德品質、能力素質、工作成就的一種認可,是對一個人社會地位的定位。
面子又可分為道德臉面和社會臉面。
比如過去村子里通常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生活經驗豐富、心地善良、心胸寬廣、可以說見多識廣,村里的人都非常尊敬他們。一旦村子里有人家遇到麻煩事,或者幾家之間發生沖突,都會找這些老人進行調停。
他的話大家都會聽,也會賣給老人家面子。這些老人就是道德臉面的象征。在別人看來,他的話就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標準,是衡量一個人的道德底線。
在許多小說和影視劇當中,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橋段,當兩方出現一些矛盾,即將面臨一場爭斗時,一方為了息事寧人,總會找一些社會地位高的局外人過來調和,這些中間人總會說,“能否給我一個面子,這件事就這樣翻過去如何。”就這樣,矛盾沖突的雙方在中間人的協調下化干戈為玉帛。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雙方都給了中間人的面子。
這些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就是一種社會臉面。他們可能是某個行業的翹楚,也可能是在某些勢力的代表,他說的話許多人還是會給面子的。
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等倫理道德,說到底就是要有效解決如何分配社會資源、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的問題,或者說是要解決給誰面子、不給誰面子、給多大面子的問題。
事實上,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于社會上的,都會與他人發生一系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一個人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也不能干涉別人去喜歡誰。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尊重自己的內心,做好自己,而不是僅僅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喜歡和認可而活著。
凡事不必太在意,也不要過于強求,一切順其自然。無論我們處于人生的什么階段,處于什么樣的狀態,都要愛惜自己,忠于自己,相信自己。
每個倏忽而逝的瞬間,每種順心或鬧心的處境,每件耗費心神的事情,都是我們修煉心智、豐富內心、創造價值的機會,都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認真對待。
只有你是你自己時,才能吸引真正喜歡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