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4日,星期四,晴
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你認為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對方好,但對方并不買賬,讓人很是郁悶。
一、父母與子女的較量
作為父母,把全身心都放到了子女身上,一心為子女著想。
生活中的各種忙碌,學習上的各種操心,交友上的各種擔憂。吃飯怕燙著,干活怕累著,學習怕苦著,交友怕被騙,婚姻怕受氣。總之,有著操不完的心,說不完的痛。
孩子對父母所做的一切,似乎根本不買賬,嫌你嘮叨,嫌你煩,嫌你管得太多,嫌你侵犯了他的自由。輕者不理你,重者與你頂撞,再嚴重者和你對著干,一見面就吵,一說話就掐。
父母總說,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那樣做是為了孩子好,可孩子卻一點也不領情。
二、老板與員工的斗爭
在職場,老板總擔心員工不好好工作,總想找機會給員工壓壓擔子,于是加大了工作量,提高了各種任務和指標。
老板這樣做,可能是出于好意。只是想著讓員工盡快得到鍛煉,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經驗不斷增長,技能快速成長。
而員工面對工作重壓,總是抱怨聲不斷,感覺不耐煩。他們認為上司是故意刁難,認為老板是和自己過不去。
于是職場風云再起,勾心斗角場景不斷,直把職場變成了戰場。
三、丈夫和妻子的分歧
在婚姻生活中,大家都認為自己為對方付出了太多,可對方卻總不認可。
丈夫認為:我在外面奮力打拼,還不是為了多賺錢,買大房子,買好車子,讓妻子和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買什么就買什么,還不是為了一家人能夠過上幸福生活。
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很多男人在外忙忙碌碌掙錢養家,回到家就翹起二郎腿,不擦桌子不掃地,不抱娃來不洗碗。他們認為,自己在外面打拼太累了,回到家就想休息一下。而家里的活就是妻子應該做的。
妻子認為:我每天要上班,回家還要忙里忙外。要干家務,要帶孩子,要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一天到晚,忙了孩子忙屋子,忙了屋子忙鍋子,從早忙到晚,忙得腰酸背痛腿抽筋,忙得不得一點空閑,哪有心情去管你,哪有時間去理會丈夫在外的辛苦。
看到丈夫回家后不幫一點忙,于是委屈爆棚,矛盾升級,埋怨變成了爭吵。于是乎,夫妻之間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吵著吵著,感情吵淡了;吵著吵著,恩愛吵沒了。
如果大家做一個換位思考,丈夫看得見妻子在家的付出也是工作,妻子看得見丈夫在外上班的辛苦勞累,相互遷就,相互包容,這樣的婚姻關系自然會長久安定。
四、換位思考讓她應聘成功
曾看過一個拿破侖招聘秘書的故事,很受啟發。
某年,拿破侖登報招聘秘書,世界各地的應聘信件像雪花一樣蜂擁而至。看了大部分應聘信件后, 拿破侖很是失望。因為這些應聘信件千篇一律,沒有一點能夠特別打動他的地方。
正當拿破侖想要放棄這次招聘計劃時,他看到了夾雜在眾多信件中的一封信。信中的第一句,讓拿破侖眼前一亮。
這封信的大致內容是說,這次招聘,一定會收到大量的求職信件,拿破侖日常事務繁多,一定沒有時間去認真閱讀和處理這些信件,只要拿破侖愿意撥打這個電話,她就可以幫助他整理這些信件。信的末尾還附上了自己十多年的工作簡歷。
結果毫無懸念,這位女士被錄取了。
這封信很短,但寥寥數語就能體現應聘者的自我價值。她通過換位思考,了解了拿破侖的真實需求,然后對癥下藥,最終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五、你說那是為我好,可我并不需要
了解別人需求,從別人的角度看世界,會更好地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我們對自己有著清晰的認知,卻忽略了我們的行為,會對周圍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我們認為好的東西,并不見得就是對方所需要的東西。要想讓對方接受我們的觀點,接受我們的幫助,接受我們的建議,就需要做一個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去思考一下,看他們到底有什么樣的需求。
明白對方需要什么,明確自己的行為將對他人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是自我意識塑造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指標。
你說那是為我好,可我并不需要。你說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讓我承受不起。
與其讓這些悲劇再次上演,還不如先冷靜下來,認真想一想,對方到底需要什么?認真思考一下,自己這樣做,會不會給對方造成壓力,產生不良的影響?
一定要記?。合胱寗e人領情,就要先了解對方;想要對方接受你的建議,就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