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不建議你學巴菲特?因為你身邊沒有像巴菲特一樣的好友兼軍師:查理·芒格。
沒有芒格,巴菲特可能現在還只是一個別人眼里只會說大話的狂妄老頭。
甚至連巴菲特自己都說,芒格對他的影響非常之深:“……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很多。”究竟是什么人,能讓一向自視清高的股神巴菲特肯低下驕傲的頭顱,承認自己年輕時的投資行為“像猩猩”?究竟是什么人,在被冠以“巴菲特的右手”之稱后,以全球財富榜千名之后的低調作風,讓一眾投資人躺在沙發上就能享受分分鐘來錢的快樂?
毫無例外,這些最初的“倉鼠交易”為他未來的股票投資打下了基礎。因為那時,芒格已經學會如何用最少“本金”的換來自己未來最好、最有潛力的“籌碼”。等到了年齡,芒格不得不和自己心愛的倉鼠告別,去當地的鄧迪小學讀書。老師們至今還記得,當時的芒格就是個聰明的小孩:“他會把內容記在腦子里,用學到的知識來提問和質疑一切他感到好奇或者不認同的事情。”老師們在采訪中說。為了買更多的書來看,芒格在學習之余也會在鎮上打些零工。
▲芒格與巴菲特舊照
而在商店打零工的經歷,讓芒格第一次和巴菲特有了交集。當時芒格在相隔6個街區外、巴菲特祖父開的一家名為“巴菲特父子商店”的高檔雜貨店工作。巴菲特的祖父恩尼斯特是個嚴厲而又苛刻的老頭。他要求來上班的年輕人必須上滿12個小時,期間不能吃東西、也不能休息,下班時拿走1美元8分錢,剩下的2分錢還得上繳。這段辛苦的打工的經歷深深影響了芒格,這讓他在日后回憶起這段往事時,他直言不諱道:“這個打工對于我來說也許是一次理想的從商入門教育,因為這讓我放棄了之前做工人或者花匠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它迫使我向更高的地方看,去尋找更輕松的職業。”雖然在巴菲特祖父的商店打工,但是因為時間岔開的緣故,巴菲特和芒格兩人并沒能直接見成面。不過這并不礙于在經過幾十年后,二人第一次見上面找到了共同的話題:他們一起談論了在商店打工的趣事,并吐槽巴菲特的祖父的嚴苛,讓這場橫跨多年的見面“一見如故”。
▲芒格穿軍裝舊照
好在這種苦日子沒持續太久。新兵訓練結束后,芒格就被安排到加州理工學習專攻熱力學和氣象學,美國政府希望他能被培養成一名氣象學家。顯然,醉心于數學和物理的芒格對于成為氣象學家這件事沒什么興趣。日后再回憶這段經歷是,芒格自己都說,“如果不是戰爭的壓力,我對氣象的興趣是零。”認識一個名為南希·哈金斯的女士,也許是芒格在這段壓抑的服役時間里最幸運的事情。兩個人經由芒格的妹妹瑪麗介紹認識,幾乎是一見鐘情。談了幾個月的戀愛后,21歲的芒格和19歲的南希迅速閃婚。
婚后不久,他們便有了一個男孩,芒格給這個孩子取名為泰迪。1946年,22歲的芒格終于從美國陸軍空軍兵團退役,終于得以和自己的妻兒團聚。退下來后,聰明又愛讀書的芒格琢磨起了回校深造的事宜。因為大二時,他就被應征入伍。到了軍隊,芒格更是因為政府分配而不得不在幾個大學里輾轉流離。所以一通亂讀之后,芒格最終也沒能拿到本科畢業證。于是他便借自己退伍軍人的身份和“復員軍人安置法案”的福利,申請了哈佛法學院。
▲年輕時的芒格
但因為沒有本科學位,所以哈佛直接拒絕了芒格的申請。無奈之下,芒格只能走后門,找了芒格家族里的一位世交幫忙。而這個世交,就是哈佛法學院前任院長:羅斯科·龐德。雖然給芒格開了后門,但是他并沒有給這位世交叔叔丟臉,來的第一年就拿到了獎學金。畢業時,芒格更是成了哈佛的12名榮譽優秀畢業生里的一份子。1948年,芒格本來想加入父親的律師事務所,但是后來為了發展前途他還是帶著妻子去了南加州,在那里的事務所當了一名拿著高薪的律師。而在此期間,芒格有了三個孩子,后來又在南帕薩迪納修建了一座房子,并在房子里堆滿了他想看的書。當在軍營的小小夢想全部變為了現實時,芒格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滿足又最幸福的人。而那時候,芒格怎么也沒有想到,不幸竟然降臨的如此之快。
▲芒格與南希
為了讓芒格迅速振作起來,好友便給他牽線搭橋,給芒格介紹了一位從斯坦福畢業,離婚又帶了兩個孩子的女性。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意外,這名女性的名字也叫南希,和他的前妻一個名。一開始,芒格并沒沒有談戀愛的心思。因為二人都有孩子,芒格家里的兩個女兒又特別喜歡南希家里的兩個小哥哥,所以兩家孩子經常湊在一起玩。而幾次相處之后,芒格覺得他和南希兩個人特別合拍:他們都喜歡孩子,喜歡高爾夫,還都喜歡去海邊曬日光浴和去俱樂部跳舞。于是二人互生情愫,談了幾個月的戀愛后,1956年,兩個人結婚了。
▲芒格一家
婚后,芒格在漢考克公園附近買下了一棟房子(至今他們仍住在那里),兩人也把4個兒女都帶到了新家,并又生了三兒一女,加起來一家十口,其樂融融。原本芒格以為他可能就這么平凡而普通的過一輩子時,家里突然傳來了噩耗,芒格的父親突然去世了。悲傷不已的芒格急忙回到老家料理父親后世,卻沒想到,這次回家,卻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
巴菲特說,“……那天夜里某個時刻,當查理為自己講的笑話而笑得前俯后仰時,我知道我遇到氣味相投的人了。”
此后,芒格因工作原因返回了洛杉磯,但是他們之間的交流仍沒有斷,甚至巴菲特還給芒格寄了長達9頁的信件。
如今,芒格已經96歲,卻依舊喜歡隱居幕后,低調做人,閑余之時還喜歡做慈善。去年和巴菲特一同出席會議時,精神矍鑠,吐字清晰,完全看不出這已經是一位近百歲的高齡老人。甚至還有很多人追問芒格:你究竟如何致富?你的投資理念和風險意識是什么?你為什么能一直保持這么好的聲望?你是怎樣面對失敗的投資的?這個充滿智慧的老人搖搖頭,笑:“不嫉妒,不抱怨,不過度消費;無論面對什么困難,都保持樂觀的心態,交靠譜的人,做本分的事……都是些簡單的道理,也都是些老掉牙的道理。做到了,一生受益。”這是他做人經商的哲學,也是他為人處世處世之道。一切,已經不盡在言中。
作者 | 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