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孫子兵法》
一介老朽書生,面對變幻莫測的世界風云,突然引起我對“戰爭”的關注。戰爭會打得起來嗎?我們應如何對付戰爭?不斷地盤旋在我的腦海。網絡上關于“戰爭”的種種言談,難辨是非。于是,我翻開了《孫子兵法》,看看古代軍事家如何分析“戰爭”。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一部經典的軍事著作。曹操曾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歷代兵家將領,多學《孫子兵法》運籌帷幄,今天我國軍事學院仍以《孫子兵法》為必讀教材,連外國的的軍事家也把此書作為中國軍事教科書的經典之作。
當今世界形勢錯綜復雜,戰爭的風云隨時籠罩在我們的上空,局部的戰爭從未間斷過,中日釣魚島之爭、中菲、中越南海諸島之爭,隨時都會擦邊走火引起戰爭。普通老百姓雖不是兵家,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家事國事天下事”,應該事事關心,我以為讀一讀《孫子兵法》,對觀察戰爭的形勢走向,提高備戰思想,大有裨益。
1,戰前準備“不可不察”
《始計篇》,這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笆加嫛闭?,是指對戰前敵我雙方客觀條件的分析,對戰爭的勝負作出預測、謀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開戰,就做到瞻前顧后,這是兵家之常識,決不能貿然然行事。
兩國交戰,不是小孩打架。戰爭是殘酷的,是要流血死人的?!皩O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開篇就指出了“戰爭”的重要意義?!安豢刹徊?/span>”,點出戰前謀劃的必要性。“察”什么?孫子指出有“五事”必“察”:“一曰道(政治),二曰天(天時),三曰地(地利),四曰將(將領),五曰法(法制)”。戰前必須對這五個方面做詳細的分析考察。這五個方面對我都有利才能言戰。
戰爭是要講究謀略的。并不一定是勇者勝、強者勝、多者勝,也可能是柔者勝勇、弱者勝強、寡者勝多。這就是說戰爭要講究戰略戰術。孫子說,“兵者詭道也”,即詭詐之道。一旦開戰,并不是硬碰硬。孫子提出“詭者十二法”:“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本褪且约賮y真,讓敵人摸不著頭腦,從而“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獲得戰爭的主動權和最后的勝利。
戰爭未開戰,就要先未雨綢繆,瞻前顧后,嚴禁莽撞行事。在“道”(政治——包括國情民心、國際關系)、“天”(天時),“地”(地利),“將”(將領),“法”(保障戰爭勝利的法制)等等方面,都已經做了充分的考量。今天的戰爭,已經進入了現代科技的新時代,許多新式武器登上了戰爭的舞臺,什么電子戰、網絡戰已經改變了過去短兵相接人肉搏斗的戰爭局面,這給我們的作戰指揮者提出了更廣闊的戰前準備空間。絕不能打無準備之仗。要做到不打則已,打則必勝!
2、“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一旦開戰,要“兵貴速,不貴久”。即要速戰速勝, 不要曠日持久。《孫子兵法》在《作戰篇》里說:“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蔽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薄皣氂趲熣哌h輸,遠輸則百姓貧。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span>
戰爭是要花費許多財力物力的,戰事一拖長,必然造成“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國家苦不堪言。
所以,用兵之道,一旦開戰,必須速戰速決!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戰爭的全勝!
《孫子兵法》在《謀攻篇》里更提出“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戰爭的真正勝利者。
孫子說,會打仗打勝仗,不一定是戰爭的勝利者?!鞍賾鸢賱?,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钡恫谎?,而使敵方自動放下武器臣服,這才是真正勝利者。所以孫子說:“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薄肮噬朴帽?,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span>
因此,一國之主,不要輕易言戰。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頭腦不能發熱,魯莽輕敵,單憑匹夫之勇草率開戰,而必須冷靜分析,充分做足“伐謀”、“伐交”,把握好敵我友各方的實力和動向,選取最佳的作戰方略,贏得戰爭的真正勝利。
戰爭的真正謀略,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紙上談兵容易,真正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談何容易!現代信息社會,經濟全球化,信息情報網絡化,國與國之間較量比拼,再不能像古代那樣單純用戰爭手段解決。有時軍事力量的比拼可能會轉化成國家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實力的比拼,是政治謀略和外交智慧的比拼,達到“兵不頓而利可全”,這才是真正的贏家。
“伐兵”與“攻城”都是“不得已”的下策。即使打起來,也應該是“速戰速決”!
3、要獲取戰爭的主動權
戰爭是變化多端的,決不能紙上談兵墨守成規,只能因勢利導。什么時候開打?第一仗打敵方何陣地?如何做到攻防有理、有利、有節?諸如此類的問題,心中都有數,主動自如。孫子說:“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掌握態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兵勢篇》)即是說,會指揮作戰的將帥,“求之于勢”,會造就贏得戰勝利的態勢。有了有利戰爭的態勢,就會好像轉木石一樣,運動自如?!澳臼?,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勢,即戰爭取勝的態勢。指在軍事實力的基礎上,發揮將帥的主觀能動性,因而造成有利作戰的態勢,獲得戰爭的主動權。
誰獲得戰爭的主動權,誰就獲得戰爭的勝利。獲得戰爭的主動權,就能主動出擊,進退自如,就能牽著敵人的鼻子走,消磨敵人的軍威軍力,擊潰它的斗志,最后完全瓦解敵方。
獲得戰爭的主動權還表現在,將帥能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孫子說,“夫兵形像水也,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長短,月有死生。”(《虛實篇》)
這段話的意思是,用兵的規律就像流水,流水的屬性,是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作戰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攻擊敵人的弱點。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約其流向,作戰則根據不同的敵情而制定取勝的策略。所以,用兵打仗沒有固定刻板的態勢,正如水的流動不曾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靈活機動取勝的,這就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沒有固定的常勝,四季輪流更替也沒有不變的位置,白天有長有短,月亮也有圓有缺。
戰爭的態勢是會變化的。因天時、地形、兵力等諸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指戰員必須因勢利導,及時調整作戰方案。對敵作戰,要遵循“避實而擊虛”原則。因而,必須對敵人的虛實了如指掌,而將自己的虛實讓敵人摸不著頭腦?!肮噬乒フ?,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庇袝r盡管我方軍力雄厚,但作戰時機不成熟,可暫緩出擊;有時因天時地利人和盡占優勢,該出手時就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觸將敵人擊破;有時趁敵人虛弱之處,單兵直插敵人心臟;有時放開一馬,讓敵方闖進我陣地,然后收縮口袋將其一網打盡。這就是戰爭的奇妙神奇!
要獲取戰爭的主動權,這就無往而不勝。
4、營造出奇制勝的作戰有利條件
打仗要靠武器,但更要靠智慧。孫子說;“凡用兵之法……莫難于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保ā盾姞幤罚败姞帯保竷绍娮鲬馉帄Z有利的作戰條件?!败姞幹y”,即指作戰最困難之處在于爭奪制勝條件。
爭奪制勝的條件,是靠將帥的智慧。就要懂得運用“迂直之計”。何謂“迂直”?孫子說,要使自己的彎路變成直路,使自己的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同時,要使敵方的近直之利,變為迂遠之患,并用小利引誘敵人,這樣就能達到比敵人后出動而先抵達必爭的戰略要地?!耙杂貫橹保曰紴槔?,這就是迂直之計。
“迂直之計”,要靠將帥的智慧去營造。孫子指出,“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兩軍作戰,兵之“氣”,將之“心”,是軍爭的重點。孫子說,“三軍可以奪氣,將軍可以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边@就是說,將帥憑借審時度勢的智慧,通過心理戰,運用“迂直之計”,先擊敗敵方兵之“氣”、將之“心”,最后達到出奇制勝收拾敵方。
作戰要講計謀,用兵者,善于治“氣”、治“心”,奪得出奇制勝的主動權,就能獲得戰爭的全勝。并不一定是“兩軍對壘勇者勝”。孫子指出“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眾……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九變篇》)將帥帶兵作戰,必須靈活多變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指揮,變“迂”為“直”,才能取得勝利,否則會指揮失誤遭致失敗。
孫子指出,“兵非益多也,唯無武進,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夫唯無慮而易敵者,必擒于人。”(《行軍篇》)這里說的是,兵力不是愈多愈好,只要不輕敵冒進,而能夠做到集中兵力、判明敵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夠了;那種既無深謀遠慮而又自恃輕敵之人,一定會被敵人所俘虜。打仗不是靠兵員多取勝的,靠的是軍心團結一致向敵,靠的是指揮員有勇有謀。
總之,作戰的有利條件是要努力創造的,關鍵是作戰指揮者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要將作戰的優勢發展到極致。
面對當前國際錯綜復雜的形勢,《孫子兵法》關于營造出奇制勝的作戰有利條件的論述,確實給我們振聾發瞶的啟示。
5、 要在透徹掌握敵情上下功夫
孫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無窮”(《地形篇》)。然而知己易,知彼難,要獲得戰爭的主動權,贏得戰爭的勝利,必須要在透徹掌握敵情上下功夫。
孫子認為掌握敵情要在幾個方面用力。
一是要了解敵人的作戰意圖和兵力分布。孫子認為,戰爭一發動,要耗費百姓錢財,影響社會安定,干擾經濟發展,所以“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用間篇》)“先知也”,就是了解敵情,首先要了解敵人的作戰意圖,兵力部署以及武器優劣然后才能準確作出迎敵的策略。
二要了解作戰的地形(地理環境)。 地形者,地理形狀、山川形勢。孫子說,“地形有通者(四通八達之地),有掛者(前平后險、易入難出之地),有支者(敵我雙方均可占有支撐局面之地),有隘者(狹窄險要之地),有險者(行動不便險峻之地),有遠者(距離遙遠之地)?!保ā兜匦纹罚┎煌牡匦危胁煌膽獙Σ呗?。一個指揮員,必須十分了解作戰的地形,才能獲得戰爭的主動權,贏得戰爭的勝利?!胺虻匦握?,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边@就是孫子所說的“知天知地,勝乃無窮”。孫子還對九種特殊地形的用兵之法,作了詳盡分析。何為“九地”,即“散地”(境內易集散之地)、“輕地”(剛進入境外輕易往回之地)、“爭地”(兩軍必爭之地)、“交地”(交通便捷之地)、“衢地”(與鄰國相接便于得到外援之地)、“重地”(深入敵國的軍事要地)、“圮地”(難于通行之險地)、“圍地”(易于被敵人圍打之地)、“死地”(生死抉擇之地)。不同的地理位置,應采取不同的作戰方法,“散地則無戰(不宜作戰),輕地則無止(不宜停留),爭地則無攻(不宜強攻),交地則無絕(不宜斷絕聯系),衢地則合交(結交相鄰國家),重地則掠(掠奪糧草),圮地則行(迅速通過),圍地則謀(設法脫離危險),死地則戰(力戰求生)”?!熬诺刂儯熘?,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九地篇》)
孫子主張,凡戰必須速戰速決?!氨橹魉?,乘人之不及,有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而只有洞察“九地之變”,才能達到速勝?!笆枪?,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薄盀楸拢谟陧樤敂持?,并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沒有對地理環境和敵人的作戰意圖的詳盡了解,要速勝是不可能的。
三要善于運用種種偵察的手段獲取敵情。敵情都是隱蔽的,不會公之于眾。要透徹掌握敵情,不能“盲人摸象”似的亂猜。古代會使用“鄉導”(當地百姓做向導)或派遣偵察員潛入敵方搜集情報,甚至派“間諜”打入敵方機要部門了解敵情。孫子特別對用間作了詳盡的論述?!跋戎撸豢扇∮诠砩?,不可象于事,不可驗于度,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用間篇》)可見用間偵察敵情的重要性。孫子認為間諜有五種:“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睂O子認為,用間用得好,是勝利的法寶。“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為神紀,人君之寶也?!薄肮蕿槊骶t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用兵之要,三軍之所恃動者也。”
因此,歷代戰爭的勝利者,都與善于使用間諜有關。當代軍事斗爭,刀光諜影,明槍暗箭,信息網絡,衛星通訊,高空無人機潛入,變幻莫測。一個間諜,有時頂千軍萬馬,甚至達到以弱勝強,以小勝多,扭轉乾坤!在戰爭中善用間,就好像面對茫茫大海的迷途者,得到了一副能透視千里的望遠鏡,突然眼睛一亮,捕捉到前進的目標!
2014,5,15讀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