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的瑜伽理療
在瑜伽練習中,腰、膝可能是最容易受損的部位了,由于不正確的練習,或是過度的練習,它們承受了身體大部分的重量,從而導致磨損、出現炎癥、疼痛等。那么,如果針對腰椎間盤突出或腰背痛、腰肌勞損、腰背疼痛等問題,進行合理的課程設計以及練習呢?下面,我們以腰椎間盤突出癥為例,進行瑜伽理療的分析與設計。
椎間盤是脊柱上下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盤。仿佛兩節椎骨間的軟墊子。由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三部分組成。軟骨板與纖維環由不同類型的軟骨組成,加固上下椎體的聯系,防止椎體間的過度旋轉。髓核被環包在中心,是一種半流體組織。由于椎間盤本身無血管給予營養,而是靠椎體組織的滲透獲得營養,因此很容易發生變性,刺激附近的韌帶或神經根而引起疼痛。
腰椎間盤突出實際上是纖維環的一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經破口突出。突出后刺激或壓迫一側或兩側的神經要或脊髓的馬尾,發生組織的充血、水腫和粘連,以及神經變性產生坐骨神經痛或馬尾神經癥狀。另外,由于髓核突出,椎間隙變窄,也使相關的小關節和韌帶的正常關系發生改變,引起小關節炎癥,產生腰痛。
疾病成因:
1、脊柱畸形或脊柱生理曲度的改變,如脊柱側彎或畸形。
2、過度負荷,造成椎間盤早期退變,如重體力勞動和舉重運動。
3、長期從事彎腰工作者,特別是在提取重物時,使椎間盤內壓力大大增加,易造成纖維環破裂。
4、長期震動,長期坐位及顛簸狀態時,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較大,長期反復作用可致發病,如駕馭汽車或拖拉機。
5、年齡,此病發病率在中青年中最高,20-40歲占絕大多數。
6、妊娠,多次妊娠的女性發病率較高。
7、糖尿病。
8、除此之外,發生椎間盤突出者還有一些誘因,如急性外傷使腰背部肌內失去保護,脊柱畸形、吸煙、遺傳等因素都可以誘發腰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的類型:
椎間盤突出根據髓核突出程度可分為三類:
1、腰膝間盤膨出:是腰椎病變中最輕的一種類型,主要以腰部酸困、疼痛、不適為其主要表現,或造成椎管狹窄,臥床休息后癥狀減輕,咳嗽、噴嚏或用力大便時,均可使疼痛加重。
2、腰椎間盤突出:主要表現在腰部酸痛、椎旁明顯壓痛,重壓后可沿坐骨神經向下放射。出現單側或雙側神經壓迫癥狀,輕者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側直達足部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重者則表現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站久后壓迫癥狀加重,可出現間歇性跛行,稍休息后減輕。
3、腰椎間盤脫出:是突出的髓核掉入椎管引起椎管狹窄,壓迫神經,使腰部及腿部有麻痛感,嚴重者大小便失禁,肌肉萎縮,甚至癱瘓,這是腰椎間盤病變中最重的一種類型。
臨床表現:
1、腰背部疼痛:這種疼痛一般出現在腿痛之前,有時也可同時出現。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其原因主是是腰椎間盤突出后刺激了纖維環外層和后縱韌帶中的神經纖維所產生。疼痛部位較深,難以定位,一般鈍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2、下肢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間盤突出多發于腰4、5和腰5骶1間隙,而坐骨神經正是來于腰4-5和骶1-3神經,所以有許多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或從臀部開始疼痛,逐漸放射到大腿后外側、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底外側及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雙側坐骨神經痛,咳嗽、大小便等腹內壓增高時,下肢放射痛會加劇。腿痛重于腰背痛是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體征之一。
3、麻木及感覺異常:腰椎間盤突出后,可造成神經根接觸區域的局部性壓迫和牽扯性壓迫,使神經根本身的纖維和血管壓而導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經根支配區域出現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腰4、5椎間盤突出可累及腰5神經根并出現大腿后側、小腿外側、足背外側及拇趾背側皮膚感覺異常。腰5骶1椎間盤突出可累及4、5趾背側皮膚感覺異常。如果椎間盤突出物壓迫或刺激椎旁交感神經纖維,可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縮而出現下肢發冷、發涼、足背動脈減弱等現象。
4、肌肉癱瘓:腰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神經根時間較長者,可造成神經根缺血缺氧變性而出現神經麻痹、肌肉癱瘓。
5、間歇性跛行:由于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神經根,造成神經根的充血、水腫等炎性反應和缺血,當行走時,椎管內受阻的椎靜脈叢充血,加重了神經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擴張,同時也加重了神經根的壓迫而出現間歇性跛行及疼痛。
6、脊柱姿勢改變:腰椎間盤突出后約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側凸,多數凸向患側,少數凸向健側,主要視突出物與神經根的關系。側彎是減輕突出物對神經根壓迫的一種保護性措施。
腰椎間盤突出的瑜伽理療控制:
體式:
在瑜伽的體式練習上,并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需要根據患者脊柱屈肌和伸肌的強弱情況、腰椎前凸弧度大小及病人表現的癥狀(是前彎疼痛還是后彎疼痛),對偏弱的一方做重點練習。
同時,要特別注重腰背部肌肉的訓練,這是維持腰椎穩定的重要練習之一,加強腰背部肌肉的鍛煉,有助于維持及增強腰椎的穩定性,從而延緩腰椎勞損退變的進程,可以有效地預防急慢性腰部損傷和腰痛的發生。這對于曾經有過急慢性腰肌損傷、腰肌筋膜炎、腰肌勞損或腰椎間盤突出癥,而目前處于緩解期的人,防止病情復發尤其重要。由于腰腿痛而臥床休息或佩帶腰圍治療的人,腰部不活動,不受力,長此以往可以引想腰肌的廢用性萎縮和無力,因此,也應當加強腰背肌的訓練。
在增加腰背部肌肉練習的同時,還要特別注重腹肌的練習,這不僅是因為腹肌和腰背部肌肉為互為拮抗肌肉,雙方協同才能加強整個腰椎的穩定性,同時,通過強化腹肌來保持穩定的腹壓,也可以保證腰椎的穩定與腰背部肌肉的強壯。
在急性期,應該采取面朝下的體位俯臥在硬板床上,以鱷魚式進行延續時期的休息,減少椎間盤的勞損和神經損傷,提供疼痛的緩解,促進愈合復原。俯臥式和魚戲式可以在急性的狀態下為緩減疼痛而采用,然后盡可能地增加完整的、安靜的休息。 當治療收效和疼痛減少時,可以嘗試下面的治療體式獅身人面式
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獅向人面式之后,可以開始練習眼鏡蛇式。俯臥,兩腿分開與肩寬,腿趾尖指向正后方,五指分開,肩胛骨內旋,肘尖指向天空,夾緊身體兩側,頸后側伸展,額頭點地。吸氣時,先收緊腿部、臀部、下背部,首先用腰背部力量將軀干抬離地板,接著用手掌推地,將軀干再抬高一些,肚臍及以下區域始終不離開地板。呼氣時,收緊腹肌,屈肘內收,肩胛下壓,將胸椎朝上朝前伸展。保持在這個姿勢上,進行舒適的呼吸,3-5次。
注意:將身體的重量分配在整個身體上,而不要放在手肘關節和手腕上。同時,注意腰椎的感覺,如何覺得腰部有疼痛感,則可以將軀干放低些,放松腰部。或者在肚臍下墊上毛毯。以減輕腰椎的壓力。蝗蟲式
仰臥,雙腿打開與髖同寬,雙臂夾緊身體兩側,手掌心朝下,調呼吸,放松身體。吸氣時,腿跟朝后蹬,伸展脊柱。呼氣時,收緊手臂、腹部、臀部、大腿及小腿肌肉,將腳跟和手臂壓入地板,稍稍屈膝,將身體向上抬起,成弧形,注意收緊肩胛骨,抬起胸廓,下巴微收,讓頸后側舒適地落在地板上。保持胸部呼吸3-5次。或嘗試屏息到自己能承受的時間然后自然呼吸。
注意:收下顎,讓頸部保持伸展放于地面,臀部收緊向上推,腰椎不要向上用力,手臂、掌心用力向下壓地面,全身肌肉協調用力。如果將身體抬起腰部有不適,保持呼氣肌肉收緊時身體一直在地面上,通過不斷呼氣收腹強健腰部肌肉力量,慢慢嘗試將身體抬起。
注意:至少六個月的時間內,避免所有向前彎的體式,以免再次促發病癥。在恢復完成后,可以加入月亮式、貓伸展式、祛風的能量收束系列。注意在整個恢復期,應該避免交叉盤腿而坐,這會增加后背下區域神經根的緊張而引起疼痛。推薦以金剛坐進行呼吸控制法和冥想練習。預防的體式練習:橋式
仰臥,屈膝,雙腿分開與肩寬,腳尖向前踩住地面,將力量均勻分布雙腿及雙腳上,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掌心相對,兩手臂盡力壓入地板,頸后側伸展,下巴靠近鎖骨。吸氣時,朝上延展脊柱,呼氣時,收緊腹肌,將腰椎壓入地板,收緊臀部、雙腿,雙腿下壓、兩手臂下壓,將整條脊柱一節一節抬離地面,使身體與地板成45度角。保持肩頸部位不離開地面,雙膝應順著腳趾方向,雙肩向后背方向收緊并向腳的方向延伸。保持在這個姿勢上,盡量嘗試用腹式呼吸,以保證腰背部的放松。
注意:雙膝內側略向中間靠,但保持平行向前,使大腿內側收緊。臀部向上用力,腰椎不要向上用力盡量放松向下。鎖腿式
坐骨坐于地板,兩腿分開與髖同寬,收緊大腿肌肉,上提髕骨,腿跟后蹬,使腳跟離開地面,膝蓋落地,充足伸展腿后側肌肉與韌帶。吸氣,手臂從體側舉過頭頂帶動脊椎朝上伸展,呼氣,軀干前傾,將雙手握在大腳趾上,下顎抵住鎖骨、收緊腹部,將后背最大程度地弓起,將額頭盡量向下去找膝蓋,讓脊柱一節節抻開。盡量保持完全式呼吸,3-5次。
注意:脊椎是在伸展的狀態下向前卷曲,尾椎向下用力,頭頂百會向前用力,腹部往腰椎方向收緊。簡易船式
屈膝,分開與髖同寬,腿掌踩在地板上,一邊呼氣,一邊收緊腹肌,以骶骨為中心,將身體重心后移,使脊柱慢慢朝后成“C”形,放松腰背部、肩胛骨。下巴微收,頸后側伸展。調整呼吸,呼氣時,分別提起兩小腿,與地面平行,勾起腳尖,再把雙手朝前伸展,與地面平行。保持在這個姿勢上,做收緊腹部的胸式呼吸,3-5次。挺臥式放松。
注意:背部伸展,頸部放松,大腿盡量放松,靠腹部用力將身體穩定,為保持穩定,可將雙手放在膝蓋后側,或可將兩手一直扶在雙膝處或將小腿位置向下放一些。雙腿背部伸展式
勾腳坐于地面,脊柱立直,上提髕骨,收緊大、小腿肌肉。吸氣,兩手臂向上舉過頭頂帶動脊椎向上伸展,呼氣以髖關節為軸,軀干向下靠近雙腿,兩手自然落于腳外側地面。吸氣尾椎向后,胸腔向前,脊椎保持伸展狀態,肩膀、頸部自然放松,呼氣收腹身體放松向下。進行舒適的腹式呼吸,3-5次。挺臥式放松。
注意:如果身體向下靠近雙腿時背部會弓起,那么將雙手扶在膝關節或者腳踝處,伸直手臂,脊椎向斜上方保持伸展。
瑜伽休息術:
根據個體情況,在每次練習后以俯臥式或挺臥式進行20-30分鐘的深層放松。也可以單獨來練習瑜伽休息術,在專業理療師的引導下,選用一些專業的理療音樂,進行深入的誘導放松,時間可以更長一些,40-50分鐘。
呼吸法練習:
俯臥,身體放松,在腹部下墊上毛毯,進行腹式呼吸的練習。吸氣時,橫膈膜下降,推動腹腔微微膨朧,再利用地板的反作用力,將脊柱,特別是將腰椎朝上伸展。呼氣時,隨著腰部放松下沉,腹部也再一次放松下沉,推動橫膈膜向上,排盡費氣。保持舒適的呼吸20-30分鐘。
這個練習能溫柔地按摩腹部深層的肌肉,讓肌群的功能得以恢復,從而才能真正讓脊柱的功能恢復正常。
其他療法:除了進行有規律的、不間斷的瑜伽練習后,還有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可以來進行緩解和治療。1、倒步走。這是目前較為推行的一種治療腰椎疾病的運動療法。倒步走時兩腿交替向后邁步,增強了大腿后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可使腰部韌帶的彈性增強,腰椎的穩定性增加,使骨骼、肌肉、韌帶的功能得到恢復,因此能使腰椎疼痛減輕甚至消失。倒步走還適用于腰傷、腰部肌肉疼痛以及小腦平衡能力差的人。2、 搓腰眼。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分,然后再退回到兩臀后屈盡處,算一次,共用力搓30-50次。另外,用拳眼或拳背輕輕叩打腰眼處,每日2-3次,每次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