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時間!
看這里
寶寶發燒到醫院看病時,醫生常要求采血做個“血常規+全血CRP”檢查。不少家長都希望能省去這一針,覺得扎針寶寶都得哭半天,很是心疼!
到底這兩個檢查有什么意義?
為什么要做呢?
能鑒別感染類型
血常規很多家長都知道是什么項目,全血CRP指C-反應蛋白檢查,這兩項作為常規檢查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血常規能詳細看出患者的感染程度,通過分析血常規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指標,可以提示究竟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如果發現白細胞增加,以中性粒細胞為主,那么寶寶很可能為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計數增高,那么提示很可能為病毒感染。單核細胞的正常值是3%-8%,如果大于10%的話,證明更有可能是病毒感染。
可以監測病情進展
血常規雖然能區分感染類型和程度,但一般在患者感染兩天后才會有所變化,而微量血CRP的檢查,能在病人感染后12-24小時就會產生變化,可早期判斷感染類型,它同血常規一樣,常用于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
每當病毒或細菌支原體刺激機體后,我們的身體就會快速產生這種C反應蛋白。一旦細菌感染,C-反應蛋白水平立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反應蛋白大都正常。
血常規檢測出的指標比C-反應蛋白更為詳細,而C-反應蛋白比血常規的反應更快更靈敏。所以,對感冒發燒的小孩化驗血常規和CRP都十分必要,兩者聯合可以幫助醫生對疾病作出快速、準確的診斷,對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作者:檢驗科檢驗技師 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