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當歸10g 生白芍30g 川芎6g 白術12g 茯苓12g 澤瀉12g
【用法】
水煎服或為散入酒服。
【主治】
1. 婦人妊娠,肝脾不和的腹痛。證見腹中拘急、綿綿作痛、小便不利、足附浮腫等。
【方義體會】
肝脾者,化精藏血之臟,脾虛則運化失能,濕氣縱生,肝虛則血無所藏,氣失其琉。《金醫要略?婦人妊娠病篇》所云“婦人懷娠,腹中疞痛”是謂肝血不足,濕困脾土,肝氣滯而不疏,脾濕郁而不化。故設“當歸芍藥散”調和肝脾,養血利濕。
血貴乎和,貴乎活,貴乎養,濕勝于燥,勝于利,勝于滲。所以本方用當歸、芍藥、川芎和血、養血、活血,以補肝虛;白術、茯苓、澤瀉燥濕、滲濕、利濕,以健脾氣。更以清酒引藥入營,溫運氣血。故本方為養血利濕、調和肝脾的好方劑。
【臨床應用】
一、 習慣性流產
例:趙xx,女,24歲。曾流產兩胎,第三胎懷孕后,又出現流產預兆,于是請余診治。證見,下腹虛脹發冷,每晚少腹疼痛,此系血虛濕滯,久之胎兒受抑,影響發育,造成墜胎。治以當歸芍藥散湯加川椒6克、阿膠12克(烊化),囑其產前五個月,每月服二劑;五個月后每月服三劑。該患遵囑服藥,安然懷胎九月余,順生一男孩,現已六歲。
二、 治妊娠婦女羊水過多
例:田x,女,34歲,妊娠后,胎不滿五月,腹大而沉重,下肢浮腫,行動不便,好似妊娠盡月一般,小腹隱隱作痛,胎動不安。婦科診為:羊水過多癥,令其注意營養,常服維生素。后找余診治,觸其全腹脹大而不硬,且有光滑之波動。此并非胎兒體大,確系羊水過多。于是處以當歸芍藥散湯劑,服藥二劑后,小便量增,下肢浮腫減輕,飲食、睡眠亦好。略施加減,令再服二劑,后安然懷妊至順產。
三、 子腫
妊振懷孕七八月之后,下肢或全身浮腫,稱為“子腫”。多以血虛、血淤、濕滯而論。可與“當歸芍藥散”治療。
四、 痛經
痛經是臨床常見之癥,其發生機理多為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淤,寒濕下注。余治療此癥甚多,不論久病痛經者,新病痛經者,多選用當歸芍藥散加丹皮9克、元胡9克、肉桂3克治之,療效很好。
五、 慢性腎炎
例:晉x,男,40歲。五年前因患腎炎住x醫院,患者浮腫、心口憋脹、小便不利,化驗尿蛋白(+++),經治療二月,諸證基本消失而出院。近來由于勞累過度,諸證復發,化驗尿蛋白在(+)或(++)之間,醫院建議中醫治療為好。患者找余與治,診其脈不浮不沉,便處以當歸芍藥散令其長期以散服之。一年后,余下鄉時遇見該患,其云:服藥不到一月就見了大效,后又堅持服藥一段時間,癥狀全部消失而自行停藥,近日醫院化驗尿蛋白仍為(一)。
六、 治療無名全腹腫大癥
例:周x x,女,21歲,未婚,全腹腫大四個月之久,曾赴醫院婦科、內科及x光透視詳細診查,確定:無懷胎、無肝、腎病變。醫院查無病因,故請中醫診治。余觸之溶溶大腹,實感異常,詢其無痛感,脈象略弦。如此全腹腫大竟無病證?余思時許,是淤血?積氣?蟲疾?最后細思辨為肝脾不和,水濕內停,試與當歸芍藥散湯劑,茯苓倍量一劉。豈知藥后小便增多,腹腫大減,醫患均為之贊。再擬當歸芍藥散湯加茯苓皮12克,木香9克、生姜9克,令服三劑,腫脹消解,全腹柔軟而告愈。
當歸芍藥散具有調養氣血、和血利濕之功。臨證常基于此靈活運用,曾治療多類如上述病機之難癥,此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