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經方組合的解讀與臨床運用舉隅(一):經方合經方
方劑是中醫學的核心、靈魂,是中醫治病的主要手段。古今創制和流傳于世的方劑,多達十余萬首,其中成就最高的,當屬經方。經方主要見載于《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共200多首,為張仲景所用,但并非仲景所獨創,其淵源來自于《漢書·藝文志》中“經方十一家”的《湯液經法》,從學術體系的歸屬來看,不屬于《黃帝內經》系統,而屬于《神農本草經》一脈。這一批經方,凝聚的是幾百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眾多醫家集體創造的成果,經過了千錘百煉的臨床實踐的檢驗,故療效一般超過后世的時方。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經方的出現,即終結了后世名方的再創造,也不意味著張仲景對經方的使用,已經到了爐火純青、不可逾越的地步。筆者40年前學醫時,業師教我讀的第一本醫書即《傷寒論》,出師時,業師又諄諄教誨:“今后臨床看病,凡能用經方治療的,務必使用經方,經方有所不足、有所不備的,則合以時方、配以時方,或改用時方。總之。學習經方,既要執著,又要靈活,一切以療效為標準”。幾十年來,我始終信守這個原則,臨床治病,以經方為主,不排斥時方,以病證的需要而決定取舍。今就經方合經方、經方合時方、經方配時方等經方組合諸問題,舉例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

一、

    1、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苦酒湯治療急性喉炎

    驗案舉隅--1

    陶某,48歲,長沙市人,機關干部,2006年11月15日初診。

    患者于一周前出差回來,路上感受風寒,出現聲音嘶啞。西醫某醫院檢查,咽喉充血,喉頭高度水腫,開始用大量抗生素,后來用激素治療,漸至不能發聲。察之面色紅潤,體型較胖,咽喉微痛,痰涎壅盛,色白清稀,不咳嗽,口渴,喜熱飲,舌偏紅,舌體胖,舌苔厚膩色白細膩,上有浮黃苔,脈弦緊,自訴屬于陰虛火體,經常咽喉疼痛,大便干結,有慢性咽喉炎病史。此為寒火閉結于咽喉,宜先溫開,處方:

    麻黃10克  附子5克  細辛5克  生半夏15克  桔梗15克  甘草15克  射干10克  茯苓15克  威靈仙15克  白芥子10克  石見穿10克訶子10克  金果欖10克  木蝴蝶10克  一劑

    上方煎煮時,加陳醋15克、蜂蜜30克,煎15分鐘,取一大碗,再加醋、蜜煎取一碗,兩碗混合后,不分晝夜,多次頻服,每15分鐘服一次,每次服一小口,慢慢咽下。

    11月20日二診:服上方一劑后,即能發聲講話,察之舌苔已經褪凈,舌紅,有少許薄黃苔,脈滑口渴,喜冷飲,咽喉疼痛,大便三天未解。當清潤化痰,處方:

    桔梗15克  甘草15克  栝蔞皮15克  川貝10克  麥冬10克  金果欖10克  訶子10克  木蝴蝶10克  茯苓15克  七劑

    服上方后,咽喉疼痛消失,大便亦通暢,以原方為蜜丸,鞏固療效。

    組方解讀

    麻黃附子細辛湯為少陰篇主要方劑之一,原文為“少陰病,始得之二三日,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此方證所適合的病機是“表寒實證”,與麻黃湯證所適合的“表實熱證”恰好是一對方。古今醫家用之治療感受外寒之后,大寒客于少陰,導致陽氣郁閉而失音的驗案比比皆是。然而,本案患者素體陰虛火旺,寒閉于外,熱郁于里,造成寒熱錯雜的局面。西醫開始用大量抗生素、后來用大量激素治療,致使陽氣受抑,生濕生痰,寒邪內陷,火郁更深,越治效果越差,乃至于最后完全不能發聲。古人云:“金破不鳴,金實亦不鳴。”寒痰膠結,是本案患者不能發聲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時治法,當大力扶陽,溫散寒邪,宣通肺氣,化痰開竅。麻黃附子細辛湯雖能助陽宣肺散寒,然化痰之力不足,故合用半夏苦酒湯、桔梗甘草湯。桔梗甘草湯排膿解毒,消除咽喉部的炎癥有效:半夏苦酒湯則《傷寒論》312條云:“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重在化痰。苦酒即醋,方中藥共三味,半夏、醋、雞蛋清。筆者以蜂蜜代替雞蛋清,醋性收斂,蜜性甘潤,兩者同用,酸甘養陰,有利于保護咽喉,又可防止其他藥辛溫發散太過而傷陰。采取頻服、每次一小口的方法,使藥物多次經過咽喉,有局部治療的作用。借張仲景三首經方的大力,溶溫陽、散寒、化痰、宣肺、開竅、養陰于一爐,又加威靈仙、茯苓、白芥子以助半夏化寒痰,并以射干降肺氣,訶子斂肺氣,金果欖、木蝴蝶苦寒利咽,以防溫燥宣泄太過,帶動咽喉中的伏火。患者一天之后即將作重要報告,焦急異常,雖屬火體,亦當急者治標,故勉用剛陽之劑,未料一劑而聲音開,能夠堅持做完長達幾個小時的報告。二診寒痰溫散,已見陰傷火旺之象,轉用鐵笛丸加減,從本論治,取效后,并以蜜丸善后,得以痊愈。

 

    2、烏梅丸合白頭翁湯治療霉菌性陰道炎

   驗案舉隅--2

    周某,女,37歲,教師,已婚,生有一男,已六歲,2010年10月21日初診:

    自從生小孩以后,月經不調數年,每次月經來,或不暢,或淋漓不止,須拖拉八九天,有少量血塊,顏色暗紅,月經前后陰癢,白帶多,色黃,呈漿糊樣,有異味,納差,失眠,西醫檢查屬于霉菌性陰道炎,用過多種西醫、中藥,效果不顯。察之舌淡紅津多,有齒痕,脈弦細。擬烏梅丸合用白頭翁湯為丸,處方: 

    烏梅90克  白頭翁60克  秦皮30克  黃柏60  黃連30  干姜15克  川椒15克  桂枝15克  蛇床子15克  茯苓30克  當歸30克  白參30克  苦參30克  白鮮皮30克  五倍子30克  穿山甲30克  蜂房30克  烏梢蛇60克  熊膽5克  一劑,為蜜丸,每次服10克,每天2次,一料大約可以服兩個月

    洗劑:苦參60克  川椒15克  川槿皮30克  五倍子60克  白礬30克 蛇床子30克  貫眾30克  百部30克  白鮮皮60克  石榴皮60克  狼毒10克  五劑,每瘙癢時煎洗

    2011年1月16日二診:

    服上方期間,來過兩次月經,洗劑僅用過一次,白帶顯著減少,瘙癢大為減輕,月經也比原來通暢,顏色鮮紅,經期縮短至五六天,感覺精神、睡眠均有改善,脈舌同前,效方不改,仍然以上方為蜜丸,續服一料

    組方解讀

    霉菌性陰道炎屬于婦科頑疾之一,病情纏綿不已,患者苦惱不堪,長期使用抗生素,不僅療效逐步降低,患者體質變差,而且導致菌種紊亂,霉菌滋生,中藥煎劑也鮮有確定的效果。從病機來分析,此病屬于濕熱凝滯于下焦,導致寒熱錯雜、虛實夾雜,治療須兼顧多方面,遣方用藥不易把握尺度。本案選用的主方白頭翁湯,用于治療“熱痢下重”,烏梅丸用于治療“蛔厥”、“久利”,從“方證對應”的角度來看,兩方似乎都與婦科“帶下”渺不相涉,但白頭翁湯證的“熱痢下重”,其病機是肝經濕熱,而霉菌性陰道炎大多數也屬于肝經濕熱,由于病機相同,故白頭翁湯涼肝解毒、清熱燥濕的作用,用治本病可謂切中肯綮。然而,白頭翁湯的藥性一派寒涼,治療急性期有效,用于慢性期無效,也無法防止其再度復發,這是霉菌性陰道炎的病機由于濕熱久纏導致寒熱錯雜、虛實夾雜所決定的。而烏梅丸證恰恰是對付這種復雜病機的一首效方,兩方相合,再加入止癢、攝帶的苦參、白鮮皮、蛇床子、五倍子、烏梢蛇等,制成丸劑緩圖,并輔以外洗藥治標,最終得以痊愈。本案說明:用經方雖力求方證對應,但方證不對應時,方與病機對應,同樣可以有效,這符合異病同治的道理,非如此難以拓展經方的用途。

 

    3、甘草瀉心湯合升麻鱉甲湯治療白塞氏病

    驗案舉隅--3

    曾慶,女,42歲,已婚已育,沅江人,干部,1989年4月27日初診。患者口腔潰瘍發作十余年,近年來,陰部搔癢,白帶多而偏黃,某西醫院診斷為白塞氏病。察之眼紅,咽喉紅腫疼痛,舌質紫暗,舌苔黃膩,口腔粘膜及舌邊尖潰瘍約有三、四處,脈滑數,長期大便溏,解之不凈,色黑氣臭,小便黃。此為濕熱火毒彌漫三焦,深入血絡,當清熱、涼血、解毒,內服、外用一起配合。內服藥處以甘草瀉心湯加減:

    炙甘草5克  生甘草10克  黃連10克  黃芩10克  炮姜5克  半夏10克  苦參10克  胡黃連10克  當歸10克  訶子10克  玄參15克  玳瑁10克  升麻10克  紫草10克  服10劑

    佐以漱口藥方:

    蒲黃15克,五倍子10克,煎15分鐘,取汁,兌入人中白10克,每次含漱5分鐘,含漱時仰頭,使藥汁到達咽喉部,每日3、5次。

    配以浸洗藥方:

    白及30克  白鮮皮30克  苦參15克  白礬10克  鶴虱10克  蛇床子15克  百部30克  川椒10克  五倍子30克 

    以上藥加1000cc水,煎開10分鐘,濾汁,乘熱坐浴,浸洗陰部,每次半小時左右,日一次。

    滴以胡連藥油:

    胡黃連1根約5克,麻油30克,將胡連放在麻油中用小火煎枯,去胡連,取油,加少許冰片攪勻,若加少許熊膽更好。每天用藥油滴眼3、4次,也可坐浴浸洗后,涂抹于陰部。

    二診,治療10天后,病情大為好轉。初服藥時,腹痛腹瀉,排出大量腥臭黑便,5天后,大便轉正常,人感覺輕松,口瘡、眼紅、陰部潰瘍搔癢均有好轉。原方去胡黃連,3劑藥制為蜜丸,服一月,漱劑、油劑及浸洗劑不變。連續服用3個月后,基本治愈,至今20余年,沒有復發。

    組方解讀

    用甘草瀉心湯治療口眼生殖器綜合癥,見載于《金匱要略》第三篇“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臨床屢有報道,這個病例也曾用過本方,但療效不顯,很可能是沒有適當加減和運用綜合療法的優勢之故,到找我診治時,病已由氣分開始轉入血分,從舌紫暗即可略見一斑,原方力量已嫌不夠,故合用《金匱要略》同一篇中的升麻鱉甲湯,取其入血分有解毒的作用。該方治療“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文,咽喉痛,唾膿血”。“陰毒之為病,面色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主藥升麻輕清升瀉,鱉甲滋陰沉降,當歸和血,甘草解毒,尚有雄黃、蜀椒解毒,合而解毒透邪,為涼血解毒的祖方。后世醫家一般不用雄黃、蜀椒,并以犀角代替鱉甲,與升麻相伍,認為解毒作用更強。如今犀角不可入藥,常規以十倍的水牛角代,我則代之以玳瑁。以玳瑁代替犀角,源于俞根初《通俗傷寒論》中的“玳瑁郁金湯”,治療痰熱蒙蔽心包,此方不用犀角,何秀山為之注解說:玳瑁“瀉熱解毒之功同于犀角”。再加紫草、玄參、胡黃連、生甘草,以加強解毒作用。胡黃連與黃連,均有苦寒清熱燥濕的作用,但黃連入氣分,胡黃連入血分,能解血分之毒。《本草正義》說:“胡連之用,悉與川連同功,惟沉降之性尤速,故清導下焦濕熱,其力愈專,其效較川連為捷”。用胡黃連治療口瘡,出自許公巖先生經驗:“胡連湯治口舌生瘡,因嗜茶酒,積濕較甚,大便干燥不爽者,用胡連12克、當歸10克、甘草12克。胡連服后,里急腹痛甚,故以歸草緩解。”《金匱要略》中治療此病,除了內服甘草瀉心湯之外,尚配合苦參洗,雄黃熏,說明綜合治療的重要性,筆者師其意,在兩方合用,氣血并治的同時,外用藥物,漱、洗、滴、搽一齊上陣,才得以取得療效。

 

    4、柴胡劑合桂枝茯苓丸治療哮喘

    驗案舉隅--4

    楊某,女,61歲,干部,2009年6月14日初診:

    病人自述患支氣管哮喘30余年,每遇勞累、天氣變化、吹風、受寒、受熱時均易發作,以晚上發作為劇。每發時須端坐呼吸,不能躺臥,伴咳嗽吐痰。近年來,發作頻繁,服氨茶堿和中藥方皆無效,須用西藥噴霧劑始能緩解。察之面色潮紅,呼吸氣粗,胸悶,煩躁,咳嗽痰黃,粘滯于咽喉,為之難受不已,唾出方舒,口渴口苦,小便黃,大便偏干,飲食精神尚可,舌暗紅苔黃膩,脈滑數。處以大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皂莢丸加減:

    柴胡15克  半夏10克  枳實10克  黃芩15克  赤芍10  大棗10克  生姜10克  虎杖30克  龍骨30克  牡蠣30克  茯苓15克  牙皂10克  五劑

    2009年6月20日復診:

    服藥后,當晚氣喘減輕,未用噴霧劑也能平臥,現活動后仍有些氣喘、咳嗽,有少量痰,口干口苦,納食可,大便通暢,舌暗紅苔薄黃,脈弦數。擬用大小柴胡湯、桂枝茯苓丸加減:

    柴胡10克  半夏10克  炙甘草10克  白參10克  枳實15  赤芍10  虎杖15克  黃芩15克  生姜10克  大棗10克  肉桂末3克(沖服)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七劑 

    2009年6月29日三診

    哮喘、咳嗽已經基本消失,倦怠、乏力,腰膝酸軟,舌暗紅苔薄白,脈細緩。擬用小柴胡湯、桂枝茯苓丸、參蛤散加減為丸:

    柴胡15克  半夏10克  炙甘草10克  赤芍10克  虎杖10克  黃芩10克  枳實10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茯苓15克  肉桂5克  沉香5克  高麗參10克  蛤蚧1對  紫河車10克  牙皂5克  生姜10克大棗10克  五劑為蜜丸,每天二次,每次10克,一料藥大約可以吃兩個月

    上方吃了三料約半年后停藥,至今未發作

    組方解讀

我最早見到用大柴胡湯為主治療哮喘,是在經方大師胡希恕的醫案上,當時感到難以理解,一則因為《傷寒論》原文沒有提到此方可以治哮喘,二則因為柴胡的藥性是疏達、提升的,而咳喘一類的病需要沉降,認為藥證不符。本案哮喘,我先后用過定喘丹、小青龍湯、厚樸麻黃湯、射干麻黃湯等麻黃制劑,效果不顯,才最后回想到用柴胡制劑。仔細思考,小柴胡湯證的“胸脅苦滿”、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的“胸滿煩驚”,與喘滿的病機是相同的,即氣機升降失常,《神農本草經》謂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也早有明訓,畏其升提之性而不敢用于治療哮喘,是沒有讀到《本經》的原文,更沒有理解《傷寒論》制方之妙:乃以柴胡之升達疏暢,與半夏、枳實、芍藥、龍骨、牡蠣之潛降酸收,相互配合,達到調節氣機、治療喘滿的道理。哮喘往往有頑痰阻塞氣道,故患者時有粘痰卡住咽喉,必唾出為快,一診光用大柴胡湯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化痰之力尚嫌不足,故更合用《金匱》皂莢丸,力辟頑痰。二診見哮喘趨于平緩,則改用小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兼以補虛和活血。三診更合以后世名方參蛤散補腎納氣,制成蜜丸長期服用,標本兼治,得以數年不再發作。大柴胡湯本有大黃,本案以虎杖代替,虎杖于近年來頻繁用于治療急性支氣管炎和肺炎,包松年先生認為:“據現代藥理研究,虎杖可抑制多種細菌,消除炎癥,虎杖甙水解后可生成大黃瀉素,有輕瀉作用;肺與大腸相表里,取其通腑,解除毒素對臟器的影響,腑氣通則肺氣降,毒素除則肺氣寧。虎杖一名清血龍,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老慢支’常有肺郁血及肺纖維化形成,虎杖通過其活血作用,可改善肺循環及肺纖維化,促進肺臟功能的恢復。且虎杖有鎮咳功效,可謂一藥多功。”我用虎杖代替大黃的原因,還有一層考慮:大黃必須后下,才有瀉熱通便的作用,煎藥者往往難以精心做到這一點,療效必然打折扣,而虎杖可以同其他藥物同煎,不影響療效,避免了煎藥過程中的麻煩。

 

    5、栝樓薤白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五苓散等治療糖尿病并發癥

    驗案舉隅--5

    金某,男,56歲,干部,2009年9月17日初診:

    患者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史,近年來檢查有 “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變性”、“糖尿病酮癥”、“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早搏”、“腦梗塞”等,長期靠注射胰島素控制糖尿病,服用常規治療心血管病的藥物。現心悸,胸悶,咳嗽,有痰難以咯出,眼睛朦,視力顯著下降,頭暈,乏力。納可,大便溏瀉,夜尿頻繁,手足發涼,皮膚瘙癢,口不干。察之面色晄白,眼瞼微腫,舌淡紫苔白,脈弦細。擬用栝樓薤白半夏湯、苓桂術甘湯、理中湯、五苓散、桂枝茯苓丸等方加減:

    瓜蔞皮15克  薤白10克  法夏10克  茯神30克  桂枝10克  蒼術15克  炙甘草10克  車前子15克  白參10克  丹皮10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澤瀉10克  豬苓10克  干姜5克  七劑

     2009年10月5日二診:

    上方連服十四劑,感覺頗佳,胸悶、心悸、氣短、咳嗽、腹瀉、夜尿多均有好轉,特別感到眼睛明亮了很多,夜尿仍然頻繁,手足涼、皮膚癢、頭暈乏力未改善,察之面色已有光澤,眼瞼腫消,舌紫苔薄白,脈弦細。擬用上方加減為水丸:

    瓜蔞皮10克  薤白10克  法夏10克  茯神30克  肉桂5克  蒼術15克  炙甘草10克  車前子15克  紅參10克  丹皮10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澤瀉10克  豬苓10克  干姜5克  附子10克  鹿茸5克  海馬5克  蟲草花10克  三劑,研末,水泛為丸,每天三次,每次6克

    2009年12月25日三診:

    患者服上方兩個月,感覺身體狀況改善了許多,各種癥狀均已減輕,脈舌大致如前,繼續吃水丸,以鞏固療效,西藥暫時不減。

    組方解讀

    本案屬于糖尿病中晚期,證候繁多,病情復雜。從整體觀察,患者是陽虛有寒,夾有痰飲瘀血,波及到全身上中下焦,故用五首經方合用,應對不同的病機。針對其胸悶、心痛、咳嗽、氣短,以栝樓薤白半夏湯寬胸化痰,疏達上焦氣機;針對其心悸、頭眩、大便溏瀉,以苓桂術甘湯、理中湯健脾和胃,溫化中焦水濕;針對其夜尿頻繁、口不渴、眼瞼微腫,以五苓散溫陽利水,促進膀胱氣化;針對其四肢涼、皮膚癢、舌紫暗,以桂枝茯苓丸通陽活血,改善全身血液運行。由于方、證、病機三者吻合,故一診即有明顯療效。為了患者長期服用方便,二診改為水丸,并加附片以及鹿茸、海馬、蛹蟲草。岳美中先生以鹿茸為末治療糖尿病的并發癥皮膚長癤瘡有效;我根據《本草綱目》介紹海馬“暖水臟,壯陽道,消瘕塊,治疔瘡腫毒”的記載,用于糖尿病中晚期并發的腎病、皮膚癤瘡;冬蟲夏草的草即“蛹蟲草” 經多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有保護腎臟和降低肌酐、尿素氮的作用。將這些血肉有情之品加入丸劑中,可以提高經方的療效。此外,方中苓桂術甘湯加車前子,前輩醫家認為有顯著的明目效果,在本案糖尿病并發眼病中得到證實,這個信息值得重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彭堅:用經方治療臨床各科疾病的經驗體會
用經方治療臨床各科疾病的經驗體會(二)
針對新冠的幾個“普適方”(1.0)
黃煌:藥證經方講解(最受歡迎的中醫講座)
《黃煌經方醫話·臨床篇》筆記
郝現軍大夫讀書筆記【63】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景宁| 怀宁县| 仁寿县| 巴中市| 温泉县| 方正县| 通州市| 嘉祥县| 姜堰市| 海南省| 石城县| 阿尔山市| 马关县| 托里县| 福鼎市| 明溪县| 壤塘县| 厦门市| 芮城县| 淅川县| 彭州市| 关岭| 平阳县| 新竹县| 湘潭市| 高唐县| 曲麻莱县| 天峻县| 县级市| 耒阳市| 江西省| 东宁县| 宁强县| 保定市| 桂东县| 阜阳市| 东兴市| 新巴尔虎右旗| 和硕县| 开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