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湯
治痢芍藥湯,(黃)芩(黃)連(肉)桂大黃,(木)香檳(榔)(當)歸甘草,后重即安康。
溫六丸
滑石(六兩水飛) 粉草(一兩) 干姜(五錢) 為末,水丸。
清六丸
滑石(六兩水飛) 粉草(一兩) 紅曲(五錢) 為末,水丸。
立效散
黃連(四兩酒洗) 吳茱萸(二兩,二味同炒去茱萸) 陳皮(二兩) 枳殼(二兩麩炒) 共為末。每服三錢,黃酒送下。噤口痢用陳倉米煎湯調下。
桃仁承氣湯見16頁
人參敗毒散見17頁
養臟湯
養臟(白)芍當歸,人參(肉)桂(白)術隨,木香甘(草)米殼,訶子(肉)蔻烏梅。
和中湯
和中(當)歸酒(黃)連,陳(皮)(白)芍(厚)樸蒼(術)甘(草),茯苓并枳殼,新久痢皆痊。
按:痢疾是濕熱之邪積滯腸道引起,故治療大法,應清熱祛濕導滯。初起如有發熱,可予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加減,濕熱清,則發熱自除,下痢自止、又痢疾初起,不宜用澀止藥,蓋濕熱未清,收澀過早,易轉成休息痢。
葛根芩連湯
葛根 黃芩 黃連 甘草,水煎服。
白頭翁湯
白頭翁 秦皮 黃連 黃柏,水煎服。
上兩方亦可酌加當歸、白芍、山查、馬齒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