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藥材大典3
絲瓜絡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l (L.) Roem.老熟果實的纖維。秋季采收。切碎生用或炒用。
別名:絲瓜筋、絲瓜網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味甘,平。歸肺、胃、肝經。
功能與主治:祛風,通絡,行血。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胸脅疼痛,乳汁不通。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4.5-9g,或燒存性研末;外用段存性研末調敷。外用適量。
貯藏:置干燥處。
臨床應用:
1.通絡止痛湯(《中藥臨床應用》)治跌打損傷,腫痛,尤其腰背和胸脅部瘀痛:絲瓜絡9g,橘絡、枳殼各6g,白蔻殼1.5g,柴胡6g,白芍9g,乳香炭、沒藥炭各6g。水煎服。方中絲瓜絡通絡,止血,為君藥。
2.(《全國中草藥匯編》)治水腫,腹水:絲瓜絡60g。水煎服。方中絲瓜絡通絡,行水,為君藥。
3.絲瓜絡湯(《中藥臨床應用》)治跌打損傷:絲瓜絡9g,枳殼5g,沒藥6g。水煎服。方中絲瓜通絡,止痛,為君藥。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的干燥成熟種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種子,干燥。
別名:漏苓子、藤桐子、木鱉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苦、微甘,涼;有毒。歸肝、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散結消腫,攻毒療瘡。用于瘡瘍腫毒,乳癰,瘰癘,痔漏,干癬,禿瘡。
用法與用量:0.9~1.2g;外用適量,研末,用油或醋調涂患處。孕婦慎用。
貯藏:置干燥處。
臨床應用:
1.驗方:用于支氣管炎。(《穴敷療法聚方鏡》)。白胡椒、桃仁、木鱉子各7粒。]共研成細末,加雞蛋清調勻成膏。貼在足心,男左女右,臥床休息1日,一般1次即有效果。
2.驗方:消炎活血、祛風止癢。適用于手癬。(《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大楓子、木鱉子、防風、紅花、地骨皮、五加皮、荊芥各10克,明礬、皂角各3克,米醋2000毫升。上藥共研粗末,浸入米醋中浸泡1周后,過濾去渣取汁,用其浸泡患手。每日浸泡1--2次。
3.驗方:散血清熱,除癰消痞。適用于肝癌疼痛。(《普濟方》)。木鱉子去殼3克,獨頭蒜、雄黃各1.5克,杵為膏,入醋少許,蠟紙貼患處。
火麻仁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種仁。秋季采收。曬干。生用或炒用。用時打碎。
別名:麻子、麻子仁、大麻仁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味甘,平。歸脾、胃、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潤燥滑腸。用于老年津枯,病后津虧,產后血虛所致的腸燥便秘。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榨油涂。脾胃虛弱者慎用。
貯藏:置干燥處。
臨床應用:
1.麻仁蘇子粥(《大同方劑學》)治產后大便不通及老人峰秘等證:火麻仁、紫蘇子各等分。上2味,洗凈合研,再水研取汁,煮粥服用。方中火麻仁潤燥滑腸,為君藥。
2.麻仁湯(《圣濟總錄》)治痢后四肢浮腫:大麻仁、商路、防風、附子、陳橘皮、防己各3g,赤小豆100粒。水煎,分2-3次服。方中火麻仁潤燥滑腸,為臣藥。
3.麻仁丸(《證治準繩》)治產后大便秘澀:麻仁(研和泥)、枳殼、人參各30g,大黃15g。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溫酒送下。方中火麻仁潤燥滑腸,為君藥。
太子參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塊根。夏季莖葉大部分枯萎時采挖,洗凈,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略燙后曬干或直接曬干。
別名:孩兒參、童參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平。歸脾、肺經。
功能與主治: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于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用法與用量:9~30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潮,防蛀。
臨床應用:
1.(《陜西中草藥》)治自汗。太子參9克,浮小麥15克。水煎服。
2.(《天目山藥用植物志》)主治勞力損傷,神疲乏力,食少納呆,脈細弱。取太子參15-18克,放入碗中,加黃酒、紅塘適量,隔水蒸汁。每天3次,口服,每天1劑。
3.清中消痞湯(名醫李壽山之方)主治淺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病,癥見胃脘痞塞,灼熱似痛,似饑不欲食,口干不欲飲,五心煩熱,納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紅少津或光剝龜裂,脈細或數等。太子參15克,麥門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梔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參15克,甘草6克。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20分鐘,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鐘,二煎沸后文火20分鐘。煎好后兩煎混勻,總量以200毫升為宜,每日服1劑,早晚分服,飯前或飯后兩小時溫服。視病情連服3劑或6劑停藥一天。俟病情穩定或治愈后停藥,服藥過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藥物。慢性萎縮性胃炎一般需堅持治療3個月為一療程。 方中太子參、甘草補中益氣,以助脾胃之氣陰。
天麻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的干燥塊莖。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凈,蒸透,敞開低溫干燥。
別名:冬麻、春麻。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肝經。
功能與主治:平肝息風止痙。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用法與用量:3~9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臨床應用:
1.玉真散(《外科正宗》)治風毒痰阻之破傷風。牙關緊急,口撮唇緊,身體強直,角弓反張,脈弦緊。南星6g,防風6g,白芷6g,天麻6g,羌活6g,白附子6g。上為末,每服2錢,熱酒一盅調服,更敷傷處。方中天麻長于熄風止痙,為佐藥。
2.天麻鉤藤飲(《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治肝陽偏亢,肝風上擾證。頭痛,眩暈,失眠,舌紅苔黃,脈弦。天麻9g,鉤藤12g,石決明18g,梔子9g,黃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水煎服。方中天麻入肝經,有平肝熄風之效,且有定眩暈之專長,為君藥。
3.半夏白術天麻湯(《醫學心語》)治風痰上擾證。眩暈頭痛,胸悶嘔惡,舌苔白膩,脈弦滑等證。半夏9g,天麻6g,茯苓6g,橘紅6g,白術18g,甘草3g。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方中天麻平肝潛陽,以熄肝風,為治風要藥,為君藥。
丹參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別名:紅根、紫丹參、大紅袍、木羊乳。
藥性類別:活血調經藥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徵}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用法與用量:9~15g。不宜與藜蘆同用。置干燥處。置干燥處。
貯藏:置干燥處。
臨床應用:
1.天王補心丹(《校注婦人良方》)治陰虧內熱,心神不寧證。虛煩少寐,心悸神疲,夢遺健忘,大便干結,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數。生地黃120g,人參15g,丹參15g,玄參15g,白茯苓15g,遠志15g,桔梗15g,五味子30g,當歸身30g,天門冬30g,麥門冬30g,柏子仁30g,酸棗仁30g.上藥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三、五錢為衣,臨臥竹葉煎湯下三錢,或圓眼湯佳。方中丹參補血和血,養心除煩,為佐藥。
2.丹參飲(《時方歌括》)治血瘀氣滯之心胃諸痛。丹參30g,檀香、砂仁 各5g.以水一杯半,煎至七分服。方中重用丹參活血止痛,有活中兼養,祛瘀不傷血之長,為君藥。
3.活絡效靈丹(《醫學衷中參西錄》)治氣血凝滯證。心腹疼痛,或腿臂疼痛,或跌打瘀腫,或內外瘡瘍等。當歸15g、丹參15g、乳香15g、沒藥15g。水煎服。方用丹參活血祛瘀,為臣藥。
烏藥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 strychnifolia (Sieb. Et zucc.)Vill.的塊根。全年均可采挖。趁鮮切片,曬干或直接曬干。
別名:臺烏藥、旁其、矮樟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味辛,溫。歸胃、腎、膀胱經。
功能與主治:行氣,散寒、止痛。用于胸腹脹痛,寒疝腹痛,下焦虛寒、小便頻數。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4.5-9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貯藏:置干燥處。
臨床應用:
1.烏藥順氣散(《三因方》)治風氣不順,手腳偏枯,流注經絡,并濕毒侵襲腿膝攣痹,筋骨疼痛:烏藥、麻黃、橘皮各6g,甘草、川芎、枳殼、桔梗、白芷各6g,白姜3g,白僵蠶6g。姜、棗,水煎,分2次服。方中烏藥行氣,散寒,止痛,為君藥。
2.加味烏沉湯(《奇效良方》)治婦人經水欲來,臍腹疼痛:烏藥、縮砂、木香、玄胡索各3g,香附子6g,甘草5g。生姜,水煎,分2次服。方中烏藥行氣,散寒,止痛,為君藥。
3.肝氣犯胃方(《雜病源流犀燭》)治食痹,胃痛上支兩脅,里急,飲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入即痛吐出乃止:烏藥汁7匙,灶心土3g,炒砂仁1g。將后2味煎湯沖諸汁服。方中烏藥行氣,散寒,止痛,為君藥。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異葉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I.或東北天南星 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塊莖。秋、冬二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外皮,干燥。
別名:虎掌、半夏精、蛇頭天南星、虎膏、蛇芋、蛇包谷、藥狗丹、三棒子、斑杖、野芋頭、蛇木芋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
功能與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于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
用法與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9g;外用生品適量,研末以醋或酒調敷患處。孕婦慎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臨床應用:
1、天南星膏(《百一》卷十六,《普濟方》卷二八六):治風毒癰癤。天南星一兩,厚黃柏半兩,赤小豆一合,皂角一挺(不蛀者,燒存性),上為末,新汲水調成膏,皮紙攤貼之。
2、天仙膏(《楊氏家藏方》卷一):治中風,口眼(口咼)斜。 天南星一枚,白及一錢,草烏頭一枚,白僵蠶七枚。上藥并生為線末。用生鱔魚血調敷(口咼)處,覺正,便用溫水洗去,卻服后涼藥天麻丸。
3、天南星丸(《圣濟總錄》卷六):治破傷風,口噤不開,口面(口咼)斜,肢體弛緩。天南星一枚(炮),地龍五條(醋實),土 蛇一條(去頭尾腸皮骨、醋炙),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每服三丸至五丸,生姜酒送下,稀蔥粥投,汗出即愈。
天花粉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雙邊栝樓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erms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切段或縱剖成瓣,干燥。
別名:瓜簍根,蔞根,白藥,天瓜粉,瑞雪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生津,消腫排膿。用于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
用法與用量:10~15g。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臨床應用:
1.瓜蔞牡蠣散(《金匱要略》)治百合病,渴不瘥者。天花粉、煅牡蠣各等份。為細末,飲服10g,每日3服。方中天花粉配伍牡蠣之痰火郁結,癭瘤痰核等及百合病。
2.單味研末,蜂蜜拌勻,內服,治鼻腫痛,發干。
3.單味針劑加生理鹽水,作靜脈滴注,治惡性葡萄胎。
木香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本品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英)CostusRoot
別名:云木香、廣木香。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2m,主根粗大。莖被稀疏短柔毛。莖生葉有長柄,葉片三角狀卵形或長三角形,長30~100cm,寬15~30cm,基部心形,下延成不規貝勺分裂的翅狀,邊緣不規則傾波狀或淺裂并具稀疏的刺,兩面有短毛;莖生葉基部翼狀抱莖。頭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序直徑約3cm,常數個集生于花莖頂端,總苞片約10層;花冠暗紫色,5裂;雄蕊5,聚藥;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外。瘦果長錐形,上端有兩層羽狀冠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產云南、四川。
采制:秋、冬季采挖,除去雜質,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性狀:根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長5~10cm,直徑0·5~5cm。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有皺紋、縱溝及側根痕,有的可見網狀紋。質硬,難折斷,斷面較平坦,棕色至暗棕色,散有棕色點狀的油室,形成層環棕色,有放射狀紋理,老根中央多枯朽。氣芳香,味甜、苦,稍刺舌。
醫藥網www.PharmNet.com.cn整理
化學成分:含木香內酯(cosiuslacione)、二氫木香內酯(dihydrocostuslactone)、風毛菊內酯(saussurealactone)、木香烴內酯(costunolide)、二氫木香烴內酯(dihyd-rocostunolide)等。
性味:性溫,味辛、苦。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
五靈脂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本品為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的干燥糞便。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肝經。
【功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主治】胸脅、脘腹刺痛,通經,經閉,產后血瘀疼痛,跌撲腫痛,蛇蟲咬傷。
【成分】含維生素A類物質、樹脂等。
【藥理】散瘀止痛。生用活血,炒用止血。臨床觀察止痛效果較好。
【用法用量】3-10g。包煎,或入丸、散用。外用適量。外治蛇蟲咬傷,可配雄黃(2 :1),共研細末,用麻油或菜油調涂患處。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十九畏”認為人參畏五靈脂。可供使用時參考
天冬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的干燥塊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凈,除去莖基和須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熱除去外皮,洗凈,干燥。
別名:大當門根、天門冬、顛勒、天棘、顛棘、萬歲藤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甘、苦,寒。歸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養陰潤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頓咳痰黏,咽干口渴,腸燥便秘。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
臨床應用:
1、天冬膏(《惠直堂方》卷一):治潤肺補肺,久服補五臟,養肌膚。天冬不拘多少。上藥滾湯泡去皮,取起曬干,半捶去心,搗如泥,入砂鍋內,水煮成稀糊,布濾過,再入蜜糖,和勻煮稠,瓷罐收貯。每服三、五錢,早、晚、日中隨意滾水或酒送下。
2、天門冬散(《圣惠方》卷三十一):治漸加羸瘦。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前胡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川升麻三分,百合半兩,黃芩三分,白前半兩,柴胡一兩(去苗),杏仁二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桑根白皮一兩(銼),桔梗一兩(去蘆頭)。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溫服。
3、天門冬丸(《御藥院方》卷九):治唇焦舌干,腮頰生瘡。天門冬(慢火炙),玄參(湯洗、焙干),牛蒡節子(炒)各一兩,白藥煎、紫蘇葉各半兩、甘草(炙),人參各一兩半。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一丸。食后噙化、咽津。
烏梢蛇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 的干燥體。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蛇腹或先剝去蛇皮留頭尾,除去內臟,盤成圓盤狀,干燥。
別名:烏蛇、劍脊烏梢、黑花蛇、烏峰蛇、青蛇、烏風蛇、黃風蛇、青大將、劍脊蛇、黑烏梢、三棱子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肝經。
功能與主治:祛風,通絡,止痙。用于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疬惡瘡。
用法與用量:9~12g。
貯藏:置干燥處,防霉,防蛀。
臨床應用:
1、烏蛇散(《醫方類聚》):主治白癜風,及身體頑麻。功效:祛風止癢,燥濕消痰,溫通血脈。 烏蛇9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黃),白僵蠶60克(微炒),肉桂15克,獨活60克,天麻60克,川烏15克(炮裂,去皮臍),細辛15克,防風15克(去蘆頭),胡麻子60克,枳實15克(炒微黃),蟬殼15克,白附子15克(炮裂),天南星0.3克(炮裂)。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7.6克。
2、三味烏蛇散(《圣濟總錄》):主治一切干濕癬。功效:祛風除濕,清熱散瘀,理氣 通絡。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30克,干荷葉15克,枳殼(去瓤,麩炒)1克上3味,搗為散。每服7~10克,空心蜜酒調下,日、晚再服。
3、烏梢蛇散(《浙江中醫雜志》1986;(2)):治牛皮癬。 烏蛇、白蘚皮、丹參、銀花、地膚子各30克,荊芥、防風、蟬衣、苦參、赤芍、連翹各20克,浮萍、紫草各15克,甘草10克。共為末,日服2次,每次9克,開水送服。
4、黃芪丸(《圣濟總錄》):治干疥瘙癢久不差。 黃芪60克(銼),烏蛇12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黃),川烏頭90克(炮裂去皮臍),附子60克(去苗),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克,食后以荊芥湯下,以差為度。
升麻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概述: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興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 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莖。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至須根干時,燎去或除去須根,曬干。
別名:綠升麻、龍眼根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于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宮脫垂。
用法與用量:3~9g。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臨床應用:
1.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治大頭瘟。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痛,目不能開,喉嚨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黃,脈數有力。黃芩、黃連各15g,陳皮、甘草、玄參、柴胡、桔梗各10g,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各5g,僵蠶、升麻各3g。水煎服。方中升麻與柴胡配伍疏散風熱,并引諸藥上達頭面,使風熱疫毒之邪宣散透發,為佐使藥。
2.清胃散(《脾胃論》)治胃火上攻證。牙痛牽引頭腦,面頰發熱,其齒惡熱喜冷;或牙宣出血,或牙齦腫痛潰爛;或唇舌頰腮腫痛;口氣熱臭,口干舌燥,舌紅苔黃,脈滑大而數。生地黃、當歸身各6g,牡丹皮9g,黃連6g,升麻6g。作湯劑,水煎服。方中升麻辛甘微寒,入胃與大腸經,清熱解毒,升而能散,為臣藥。
3.補中益氣湯(《內外傷辨惑論》)治脾不升清證。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耳鳴耳聾,少氣懶言,語聲低微,面色萎黃,納差便溏,舌淡脈弱。氣虛發熱證。中氣下陷證。黃芪18g,炙甘草9g,人參(去蘆)、升麻、柴胡、橘皮、當歸身(酒洗)、白術各6g。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早飯后溫服。方中升麻輕清升散,為佐使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治療疤痕疙瘩的偏方
中藥分類——化痰止咳平喘藥
細品2020版中藥藥典第十二期(每天學習十味中藥)
中藥分類
三合湯治療久治不愈的胃脘痛
玉真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江市| 法库县| 蛟河市| 南郑县| 虞城县| 图们市| 诸暨市| 济南市| 麟游县| 马龙县| 古田县| 柯坪县| 禹城市| 玛多县| 涟水县| 区。| 杭锦旗| 临澧县| 科尔| 霞浦县| 东兰县| 博乐市| 宣武区| 绩溪县| 尼玛县| 武威市| 舟曲县| 谢通门县| 贡山| 高清| 文化| 长葛市| 明水县| 信宜市| 康马县| 米林县| 吴堡县| 错那县| 台江县| 湖南省| 铁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