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托起明天的希望
陳倉區虢鎮西堡中心小學 劉玫
“用心與用力不一樣,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斷地想著它、念著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這是北大附中校長張思明的教育心得。從工作至今,我一直從事著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也一直在琢磨它,感悟它,并享受它。班主任不僅是個普通教育者,更是一個心理教育家,用心解除學生學習上,心理上的各種障礙,讓學生揚起對學習生活的希望。
【案例一】用心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對于一個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犯錯是難免的,但對于犯錯誤的孩子,每個班主任都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我認為不妨也給他們留一些面子,維護一下他們的自尊心,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天早上,我一走進教室就看到一群學生圍在講臺邊,正在七嘴八舌地討論著什么。 又出什么事了?我帶著一肚子的問號走了進去。小歡第一個見到我,連忙奔過來向我匯報:“老師,今天我們教室里少了一本書,不知道被誰拿走了。” 我一愣,臉頓時陰沉了下來,心中不禁有些生氣,這學期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我從圖書館里借了50本圖書,本想放到辦公室里的,但出于對學生的信任,我還是把書放在了教室的圖書角,沒想到第二天就少了書,頓時,教室里鴉雀無聲,我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說:“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怎么會少書的?”才問出口,就有學生站了起來,我一看,又是小歡,她很大聲地說:“昨天我走的時候數了一下書,是50本,今天早上來,我又數了一下,就成49本。一本書不知道去哪了。”教室里出了這樣的事情,作為班主任,真的感到很頭疼,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我決定查個徹底,學生自然也同意了我的做法。
于是,我就先從數書這事著手,一般的孩子不會那么細心每天數書。我開始詢問誰是昨天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又是誰第一個來到教室的,一查后得知,昨天最后離開教室的是小歡,今天早上來到教室后第一個數書的也是小歡。她不是教室里的圖書管理員,今天怎么會想到第一個跑去數書呢?我心中打了個問號。小歡的媽媽爸爸很早就離婚了,現在跟著個游手好閑的爸爸,爸爸還經常做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小歡在這樣的環境中,難道她也學了她爸爸的壞毛病?經我這么一調查,同學們也覺得小歡有可疑,甚至都認為是小歡拿了書。學生這樣的想法馬上被我否決了,我鄭重其事地說:“在事情沒有弄清楚之前,誰都不可以針對班級里某個同學。”而對于小歡,我心里還是有個疑問:難道真的是她?
但是小歡的自尊心是特別強,如果在這樣的情形下我不分青紅皂白就一聲粗暴的呵斥,一句不當的責備,往往會給她的心靈留下創傷。思及這點,于是我決定好好地找小歡談一次話,讓我和她處于同一個層面上進行談話,課后,我找到了小歡。她并沒有一絲害怕,大眼睛使勁盯著我,我看著她的眼睛,輕輕地問:“小歡,昨天是你最后走的嗎?”她很認真地點了點頭,說:“我昨天走的時候數過書,是50本,一本不少。”說完,又眨巴著一對大眼睛看著我,我點點頭,接著問:“你確定嗎?”她又使勁地點了點頭,我耐著性子,又嚴肅地說:“你能看著老師的眼睛再說一次嗎?要考慮仔細了。”這時,她愣了一下,眼睛已經不似剛才那么自信了。見她這樣,我心里明白了幾分,我又說道:“你說會不會是我們班有人把書給‘借’回去看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真希望她明天能悄悄地還回來,老師不會和她計較的!”這一次她抬起頭時,眼睛里已經滿是淚花了,她輕輕地說:“老師,書被我借回家看了,明天我一定還回來。”終于,我松了一口氣。我拍拍她的肩膀點了點頭。我相信她一定會還回來。
果然,我這一談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天,她一到學校就跑辦公室來找我,輕輕地把書放在我辦公桌上,尷尬地一笑,然后跑出了辦公室。晨會課上,我高興地說:“同學們,我們昨天丟的書今天已經找到了,原來是隔壁班的同學問我們班借了沒還,現在沒事了。”說完,我看了一眼小歡,她很驚訝地看著我,但很快,她又朝我感激地笑了!我也沖她一笑。
【案例二】用愛心融化厭學心理
小文,一個特殊的學生。開學初進入了我們班,在進入我們班之前我對他已有所了解,很聰明,但愛逃課,還愛撒謊。對于這樣一個孩子,讓人真是又愛又恨。但我相信這樣的孩子也能用愛心去感化他。
這天,小文又是最后一個來到教室,他已經習慣每天最后一個進教室了,看到他來,我從教室走了出來,微笑著把他請進了我的辦公室。他也很自覺地跟著我進了辦公室。我輕輕地拉他到身邊,看著他,他也很無奈地看著我,我知道這是他慣有的表情。我詢問:“今天怎么會來那么晚啊?”
“……”
“是你起來的晚了?”
無語,搖頭。
“你家住的遠?”
繼續無語,搖頭。
“你不想來?”
“不是的。”終于發話了,我松了口氣。
“是不是又肚子疼了?還是頭疼了?”
“都不是的。”
“那你上次那肚子疼是……”
“上次是裝的?”
“上上次是真的胃疼,上次還有前一次是裝的。”哦,是這樣。
“為什么要裝啊?是因為來晚了嗎?你來晚了老師罵你了嗎?”
“沒有。”
“你肚子疼,老師怎么會不管呢?這么嚴重的事情你知道老師有多擔心啊,昨天因為送你去醫院,老師都沒來得及吃早飯呀!”
“我知道的。”說著,眼睛里盡是淚珠。
“男兒有淚不輕彈,你怎么說掉就掉了啊?趕快把眼淚擦了,老師知道你的胃不好,有時會疼,你可以盡
“我覺得對不起老師了。”說出這么一番話,我都驚訝了。
聽他說這番話,我意識到這孩子還是懂事的。“你沒有對不起我啊。你是對不起你自己了。你知道嗎,其實你一直都很聰明。你看你的作文,文通字順的,每一句話都那么精彩。考試成績也不差,兩天沒來,還照樣和別的同學考的一樣好,就說明你真的是聰明的,但是一個人只靠天生聰明,不再用功,那是沒用的哦,知道嗎?”接著,我又給他講了傷仲永的故事,說完這些后,沒有再多說,示意讓他回教室里。
第二天的日記里,他寫道:“我會按老師說的去做,我要做個好學生,讓同學們都刮目相看,更不
【案例三】用關心去撫慰孩子偏激的心靈
在大家眼中這些十來歲的孩子都應該是快樂幸福的,而在我們班卻有一個學生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他沉默寡言,課間常常躲在角落里,只顧自己一個人看書。性格也十分孤僻,行為散漫,個人行為習慣特別差,常常和班里同學打架。前不久和班里一學生打架,因為打急了,就用牙齒去咬,因此還咬傷了兩個孩子。怎么拉都拉不住,最終幾個人合力拉開了他,但是他卻還很不過癮的樣子,咬牙切齒地還要打。
為什么陽光般的年齡卻有如此偏激的表現呢?我在腦子里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于是,我找來了他的父母,希望從那里能得到答案。通過我的了解,他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跟著父親過,父親又娶了個后媽,后媽對孩子管教十分嚴格。又通過和孩子的交流發現,他并不喜歡他的后媽,甚至有些反感。因此還表現出一個現象就是不愿意住在家中。而在學校里,他總覺得周圍沒有朋友,誰都無法信賴,誰得罪了他,他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打架。造成他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缺少關心,特別是
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應該像陽光照射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溫暖每一顆還十分稚嫩的心,特別是那些心靈受過傷害的學生。家庭變故已經給他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創傷,使他自我感覺不能像正常學生那樣得到父母的撫愛和家庭的溫暖,許多要求得不到滿足,不愿和人交往,行為偏激。心理學認為,教師對學生誠摯熱愛的情感,能夠感染打動學生,乃至轉化為學生的心理動力,影響其品德的形成和個性發展的方向。我決心以行動去關心他,消除他偏激的心理。
我找機會在放學后,單獨找他談家里的事、同學的事,談他喜歡讀的書等,并經常告訴他要衣著整齊,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特別談及讀書時,他顯得特別激動,我也驚奇地發現,這孩子讀了不少的書,但由于環境問題,所以讀的書很雜亂。但談起課外書時,他總是特別興奮。于是我趁機找了多本適合他看的課外書借給了他,并告訴他:“如果學習上表現的好,老師還能借更多的書給你。”他聽到我的這句話,一直低著的頭猛地抬了起來,很激動地點了點頭。
與此同時,我把他的情況告訴了他的父母,要求他們也配合,在我的勸說下,他們也愿意改換一種教育方法,也開始嘗試著尊重他的看法,滿足他的一些要求。
果然,沒過幾天,他的后媽悄悄地來告訴我,他回家了,也能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了。聽到此,我自然很高興,而課堂上,他舉手次數也多了。更可貴的是,他的作文精彩多了,課余時,我也常常找他交流看書心得。看著他一天天的進步,我深深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用心做教育,用愛心、恒心、關心去愛護每個孩子,去尊重他們。“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一句樸實的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也道出了我們對教育的態度——用心去做。我相信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夠托起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