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溪太后的宮廷太醫院醫案中,有專家分析過,在所有醫案中,總共使用了七十味左右的藥,其中沒有使用過靈芝,統計使用頻率最多的藥是茯苓。
老佛爺可能不喜歡運動,吃的食物又太精致,于是經常便秘。
茯苓、豬苓并非真正的利尿劑。像車前子、木通、澤瀉......才是真正的利尿劑。茯苓、豬苓在中藥學上說他們是“淡滲”增加“氧化”功能。
它的作用也是先上行到腦部,所以尿量少可用茯苓、豬苓、尿量太多時一樣可以用茯苓、豬苓治療,這就是中醫說的雙向作用了,太過,不及都可以用之調節,五苓散就是如此。
同樣的,腎氣丸也是雙向作用。《金匱要略·虛勞篇》中“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在婦科學中,孕婦在妊娠后期,胎兒壓迫,造成小便尿不出來,也可以用腎氣丸。但在《金匱要略·消渴篇》中“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腎氣丸主之”尿多也用腎氣丸,這就是雙向作用。
如果是感冒發燒,影響到大腦控制小便的中樞,有的人一感冒就小便頻繁,有點像尿崩癥,有的人一感冒卻是尿不出來,變成尿閉癥。不論是產生尿崩癥還是尿閉癥,都可以用五苓散。
五苓散有白術、桂枝、而豬苓湯是滑石與阿膠。白術與桂枝是溫熱性的藥,而滑石清熱,阿膠滋陰,可以看出五苓散與豬苓湯的不同。所以“濕盛熱不盛”用五苓散“濕盛熱盛”時用豬苓湯,豬苓湯在“陽明篇”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