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大, 就是一種病態
中醫認為肝生怒,怒傷肝,一切燥怒的原因,都來自于肝的陰陽氣血失衡。而肝的失衡生怒又有幾種原因:肝郁氣滯生怒、肝火上炎生怒、脾虛肝乘生怒。
其中特別是脾的氣息虛弱時,會導致肝氣太盛,這時候人的脾氣很大,往往不易控制。
因為肝屬木、脾屬土,肝木克脾土,肝氣太過克伐了脾氣,從而導致脾虛。為一點兒小事就生氣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脾虛。其實這是一種病態。
脾虛還有這6大癥狀
1、 聽聲音。脾好說話聲音就會非常洪亮,底氣足。
2、渾身沒勁兒。因為“脾主肌肉”,所以脾虛的人容易疲勞。
3、看嘴唇。脾氣足則唇色紅潤有光澤,彈性好
4、舌質胖淡,甚至有齒痕。
5、大便不成形,或者是便溏 。
6、眼袋大。脾是運化水濕的,脾虛運化無力,水濕會首先堆積在眼部。
脾虛易生各種婦科病
脾虛可導致多種婦科病證,若脾失健運,則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致氣虛血少,血海不盈,不能按期滿溢,出現月經后期、量少、月經稀發、閉經、不孕等。
脾氣虛弱,統攝無權,沖任不固,血無所歸,出現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崩漏等疾;
氣虛下陷,可見帶下不止、陰挺下脫等證;
有脾氣千萬別憋著
肝主疏泄,肝氣最好的狀態就是升發與條暢,最怕的就是不舒與郁結。長期忍著脾氣不發,一旦積壓就會變成病灶,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月經不調和各類腫瘤幾率翻倍啊。
而把過盛的肝氣、肝火發泄出去,則有利于脾氣的生長,使脾氣虛弱得到改善。所以古人把發泄怒氣稱為“發脾氣”,意思是通過泄怒來壓抑過盛的肝氣,以升發脾氣。
所以啊,男人們,以后再煩自己老婆脾氣大,就應該讓著她,因為她是病人啊。除了幫她把脾胃調理好,更重要的是,在發脾氣的時候,給她買買買,保證見效。
沒有脾會怎么樣?
脾是最大的免疫系統,但是因為脾臟很嬌弱容易受損。往往很多疾病和外傷會導致脾臟被割除。多數人認為脾臟不是人體主要臟器,不會有太多影響,但是存在必合理,如果失去脾臟必然會導致很多免疫問題。免疫系統肯定回不到原來的水平,人也會容易生病,癌癥細胞容易入侵,失去脾臟多數會早早衰亡。
?▼
南師肚臍貼(懶人貼)
晚上貼著睡一覺、脾胃就好了
晚上貼,白天撕,養生簡單容易堅持
脾氣差,根上治要艾灸調理
除了平時用肚臍貼貼肚臍,可以溫脾陽,祛脾濕,但很多脾虛的比較嚴重了,即使用單純的藥物治療脾虛其實比較困難,因為他的病就在脾胃,藥物進去,不容易被吸收。食療也是如此。而且吃一些治脾的藥,很有可能會傷及其他臟腑,造成腎虛等狀況。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艾灸法可以調節脾胃運動,血管舒縮,腎上腺等內分泌腺功能以及血液成分,增強機體的防御免疫功能。艾灸法對于脾氣虛弱的女性朋友來說,可以起到有效的生發脾氣作用。
常用的艾灸健脾配穴有:
1、神闕:為任脈經穴,經常艾灸,可溫通元陽,脾胃健旺。
2、氣海:常用艾灸此穴,補元氣,暖脾陽,強壯后天之本,祛病養生減緩衰老。
3、足三里:為胃經合穴,全身四大總穴之一,經常用艾灸,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通經絡,和氣血的作用。
用岐黃溫灸罐溫灸天樞和任脈▲
▲岐黃溫灸罐溫灸足三里
4、另外:神闕兩邊的天樞穴;和小腿上的穴位,比如足三里、陰陵泉。將小腿從上到下依次胃經和脾經循經路線,按摩或者灸刮就行了。
▲用岐黃刮灸罐沿著脾經刮灸下來
↓↓↓
艾灸不配穴,猶如關燈走夜路
免費學習配穴,做有效果的艾灸
關注或搜索
艾灸治療脾虛案例
案例1:
我有一雙胞胎妹妹,我們倆體質都比較差,從小到大腸胃不好,她結婚生小孩以后,身體各種疾病,不停跑醫院。后來開始艾灸。她艾灸以后,身體明顯好了,重了有十斤。也是在她的帶領下我開始艾灸,艾灸了四個月,痛經消失了,慢性胃炎也消失了,以前我臉色都比較黃(讀書時曾經被一個女同學說是黃臉婆),現在面色都比較紅潤。我女兒兩歲了,腸胃一直很差,大便一天三四次,都不成形的(天生體質比較差,再加上她奶奶不科學的喂養)。老跑醫院,都不知道怎么辦。一個月之前幫她艾灸,變化非常明顯,她現在大便都是一條條的,胃口非常好,整個人都明顯胖了。希望能有更加多的人艾灸,大家身體都好起來。
案例2:
賈女士,年齡:28歲。
主訴:胃口不好。吃飯不香,無食欲,常年手腳冰涼,初灸中脘、足三里,灸時腸胃有蠕動,身體微出汗,首次灸完即感覺兩腿有力,有饑餓感,之后灸氣海、三陰交,不到一療程,已胃口大開,飯量增加一倍,比之前睡得更香,且白天更有精神。
案例3:
姓名:張先生 年齡:30歲。
主訴:怕冷,易感冒,胃口差,易疲倦無力,大便不成形。
診斷:寒濕兼備、中氣虛弱、運化無力.
配穴:第一天:大椎、腎俞、中脘、足三里
第二天:大椎、腎俞、關元、三陰交
調理方案:灸大椎自訴舒適,伴有熱感向手傳導,灸中脘時肚子咕咕叫,不停排氣。灸足三里時腳心出汗,3個星期之后病癥基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