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魚籽醬·一筒
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在嗎?”
“快幫我家孩子投個票吧!”
“幫我點一下這個助力!”
“點贊一下我的第一條朋友圈!”
在微信聊天里,你是否經歷著這樣的狂轟亂炸?
很多人都覺得,在微信上可以為所欲為,反正我發了,你一定會看。
但是,微信已經成為了展現人情世故的重要地方,你不講究,別人也不會將就。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微信里最讓人反感的4種行為,第2種所有人都遇到過。
01
連續發多條60s語音
閨蜜小君前幾天跟我吐槽,她上周收到同事小王的多條語音轟炸,每一條都是60s。
她說真的是不想聽,但礙于面子又不得不聽,畢竟是同事發來的,估計跟工作有關。
機智的小君直接點了“語音轉文字”,但是同事小王的普通話很不標準,識別出來的文段,比文言文還難懂。
無奈之下,小君只好每一條語音都點開來聽。
但是,小王的語音信息夾雜了很多不必要的語句,比如各種“嗯”、“啊”、“那個”,還會經常卡殼,然后重復某句話。
還有幾個字口音重或者是比較模糊,沒有聽清,小君就又得從頭開始聽。
小君告訴我,那幾條語音一共200多秒,但她花了差不多10分鐘才聽明白小王要說的事。
而這件事,如果發文字的話,也就4、5句話,花個20秒就能看明白。
如果當下實在不方便發文字,也可以發語音,但請長話短說、挑重點說。
雖說時間是免費的,但也是無價的。
語音雖發得輕松,但信息到位卻很久,因為萬一沒聽清,還要重來一遍。
文字雖發得慢,但看到就約等于傳到,人們只需要花幾十秒就能精準領會對方的意思。
曾國藩說:“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
不可復追的時間如生命般寶貴,不要用你的自私去侵占別人的生命。
02
突然的語音和視頻聊天請求
在微博上看到網友小喵就吐槽說,當時自己有事要做,手機也剛好在充電,但是有人突然打視頻過來。
小喵還以為有什么事,于是放下手頭上的工作接聽了,然而對方只是問吃飯了沒。
等小喵反問有什么事,那人卻說:
“我剛才給你發消息,怎么不回?”
小喵后來看了聊天記錄,信息送達到發來視頻請求,也才過了5分鐘而已!關鍵是對方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事。
雖然微信的存在是為了方便大家溝通交流,但是不代表你可以隨時向別人撥打語音或視頻聊天。
即使有時間看微信,也需要時間去想,甚至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尋找資源和方法才能解決問題。
如果不是需要馬上得到回復的事,請發信息。
如果確實要討論,那請先詢問是否方便(當然,很緊急的事情除外)。
大家都挺忙的,沒有誰會整天看手機,就等著給你回消息。
你閑著的時候,可能別人正忙成狗,沒有誰喜歡在焦頭爛額之時接到一個無關痛癢的通話請求。
把“什么時候回復”的選擇權還給對方,是微信社交中最基本的禮貌。
主動給對方留下“如何回復”的思考時間,是微信社交中最難得的智慧。
03
不回信息卻發了條朋友圈
知乎上有一個匿名答主說,自己曾經跟朋友約好去滑雪,但是對方沒有回復。
答主還以為是自己發信息的時候太晚了,朋友已經睡了。
但卻看到他發了一條朋友圈,一氣之下,答主把這個“好友”刪除了。
大半年之后,這位好友重新申請加微信,想要和好,答主心軟了,還主動問要不要一起吃飯。
然而,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對方又是沒有回消息,卻在朋友圈中發表了評論。
答主表示,不會再刪這個人,但也不會再搭理這個人。
答主有一句話,我很贊同,他說:
“不把你當回事的人,沒必要當朋友。”
不管是同意或拒絕,如果連一個“好”、“不”,甚至是一個表情包都不愿意回復,卻跑去刷朋友圈的人,真的把你當朋友嗎?
老板都愛“事事有回應”的員工,人人都想有“先回消息再發圈”的朋友。
你的每次回復,都是對情感賬戶的投入。
04
未經同意拉別人進群、發名片
之前有一個不太熟的微信好友小博,突然就把我拉到一個點贊互助群里。
一個上午就有幾百條信息,我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還以為是之前進的群突然變了風格。
后來仔細看了一下,才發現是小博未經我同意就把我拉進去。
盡管我發現之后就立馬刪除退出,但還是收到了來自這個群里3個陌生人的“好友申請”。
且不說我跟小博熟不熟,但她沒有經過我同意就把我拉進一個陌生群的做法,讓我很是反感。
當時最大的感受就是,她非常地不尊重我。
那次之后,我幾乎沒有和她聯系過。
這還不僅是尊重的問題,現在微信上包含了很多個人信息,隨意將別人拉進去或發送名片給別人,還可能造成信息泄露的問題。
正所謂“未經允許即為偷”,不做現實中的小偷,也不做微信里的“小偷”。
寫在最后
說到底,這些令人反感的行為都是因為發送者比較自私,不顧他人感受。
你在微信上的毫無顧忌,終會換來大家的漸行漸遠。
尤其現在很多互動都是通過微信,這也就意味著:
你在微信上的言行,是你給別人留下的主要印象。
就連你發“嗯”、“嗯嗯”、“嗯~”,給人帶來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
雖然還不至于要字字斟酌,但互相尊重是使用微信的基本原則。
有時候,給他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不求深諳人情世故,惟愿淺露通情之禮。相互理解尊重,感情才能長久。
因為,能把微信聊好的人,心里都裝著別人。
點亮【在看】,微信事小,人品事大,希望人人都能印好“微信”這張社交名片。
那么,在微信聊天時,
還有哪些行為讓你反感呢?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嘮嗑嘮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