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古語有云“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從痰治”。諸種痰證,皆因外感風寒六淫之邪,或由內傷七情、飲食之患,致使氣逆液濁,津液停滯凝結所致。中醫理論特別強調“痰”的影響,很多怪的毛病,中醫可以從化痰的角度來治療,往往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療效。
痰從何來
中醫學認為,痰是人體水液代謝出現故障的產物,它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關系密切,其中又與脾的關系最密切。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腎為生痰之本”之說。
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
——《素問·經脈別論》
水飲,由胃而入,津液上輸于肺,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調,水液得以下輸至膀胱;同時又通過肺氣的宣發作用,以三焦為通道將津液布散于周身。下輸至膀胱中的水液,再在腎的氣化作用下,一部分(濁中之清的部分)上注于肺,潤養肺金,一部分(濁中之濁的部分)化為尿液,排出體外。
有的醫家明確指出,痰的實質就是水。
如張景岳說:“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虛而然,蓋痰即水也。其本在腎,其標在脾。在腎者,以水不歸源,水泛為痰也;在脾者,以食欲不化,土不能制水也?!?/p>
趙獻可也說:“蓋痰者……原非人身之所有,非水泛為痰,則水沸為痰。”
艾灸穴位祛痰法
痰的產生和增多會引發人體疾病,祛痰,也必須找到病根。古人說“痰多宜向豐隆尋”。所以,凡與痰有關的病癥應該通過豐隆穴來治療。艾灸這個穴位可以同時治療脾胃二經上的疾患,能健脾和胃,使濕痰自化,借灸火和天序,抓緊調病,建議使用能量平衡灸灸法哦。
豐隆穴
▲點擊可看清晰動圖
豐隆穴走于足陽明胃經,位于小腿前外側。從腿的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
如果嗓子啞了,好像是有東西糊在里邊,吐也吐不出來,這可能是有痰結在喉嚨了,艾灸豐隆穴一分鐘。
如果有人覺得有痰咳不出來,刺激豐隆穴后很容易把痰吐出去。
高血脂、體內痰濕重的人,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錘敲擊豐隆穴5分鐘,然后把從藥店買回的甘草錘爛,外敷在此穴上,用醫用紗布和膠布固定。每次貼12個小時,取下隔12個小時再貼。(甘草味甜,色黃,是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的上選)
支正穴
▲點擊可看清晰動圖
支正是小腸經與心臟之間的一個絡穴,位于腕橫紋上五寸。
▲點擊可看清晰大圖
支正穴可以治療人體的贅生物,中醫叫痰結,就是濕氣結在一起了,叫痰濕所結。或有氣郁之癥,就是生了一些氣,體內的痰濕凝結成贅生物。喜歡的朋友 可以關注 “山東艾福堂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通過刺激支正穴,可以化解這些贅生物。因為支正穴可以從心臟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沖擊小腸經,小腸的功能增強了,痰濕能夠被及時的化解掉,就不會產生這些贅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