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像藏著一千只蚊子,嗡嗡亂響,晚上睡不好覺,白天沒精神,聽力越來越差,人都快要被吵瘋了……”
耳鳴的痛苦,經歷過的人都懂。
01、耳鳴并非小問題
耳鳴,嚴格來說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癥狀,即在無外界聲源時卻感受到聲音。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明明耳邊沒有昆蟲在飛,但耳朵里卻傳來蚊子叫般嗡嗡嗡的聲音,也有人會聽到呼呼呼的風聲、滋滋滋的電流聲、嗚嗚嗚的汽笛聲等等。
據統計,我國至少有1億耳鳴患者,并且呈年輕化趨勢,耳鳴已經成為人們普遍的健康問題。
如果耳鳴頻繁出現,容易使人們產生煩躁、焦慮、抑郁等情緒,影響晚上睡眠和日常生活。另外,這些不良情緒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排解,則進一步加重耳鳴情況。
長期耳鳴,還會造成聽力下降,使人出現聽力障礙,有耳聾的危險。而中老年人一旦耳聾,長期與世隔音,與人無法正常交流,時間一長就容易患上老人癡呆!
02、引起耳鳴的原因
在中醫看來,耳鳴有實癥、虛癥之分。中青年突發耳鳴,一般為實癥。
現在人們工作壓力大,追求多,但往往不能事事如意。這種情況下,人們的肝火會大,而肝膽互為表里,而膽經又與耳朵相連,所以肝火旺會引起膽火旺,后循經入耳導致耳鳴。
實癥的耳鳴主要癥狀為起病急,耳鳴聲音較大,音調較為低沉。虛癥一般發生在年長者或者過度勞累的人身上。
中醫理論說女子七七四十九歲進入衰老期,男子是八八六十四歲腎氣開始虛弱,所以老年人一般腎氣不足。年輕人常年疲憊工作,也會提前導致腎氣虛衰。
而腎開竅于耳,耳得不到足夠的腎氣濡養,就容易產生耳鳴。
如果是持續的、出現時間很長的、間歇性耳鳴,一般是虛癥比較多。
03、艾灸穴位改善耳鳴
當出現耳鳴的情況,首先不要緊張,放松心情,注意休息,調整睡眠,同時可以嘗試通過艾灸的方法來改善。
《針灸資生經》里記載“聽會,治耳聾,耳中如蟬聲”,聽會穴隸屬足少陽膽經,艾灸該穴可疏導少陽經氣,是調理耳鳴、耳聾的要穴。
(聽會穴)
在它上方的聽宮穴、耳門穴,有開竅聰耳、泄熱活絡的作用。三穴合灸,直接作用于穴位,對穴位形成強烈的刺激,加強疏通耳部氣血。
(聽宮穴)
(耳門穴)
上文提到,實癥的耳鳴主要原因是體內有肝火,所以還要注意清肝養肝。除了要艾灸上述的耳周穴位,還要加灸太沖穴、足臨泣穴,可以起到清泄肝膽之效。
(太沖穴)
(足臨泣穴)
虛癥耳鳴以腎虛為主,所以艾灸聽會、聽宮、耳門等穴位的同時,還要加上命門穴、腎俞穴,可以補腎益耳,利于恢復。
(命門穴)
(腎俞穴)
需要強調的是:
第一,發現耳鳴問題一定要趁早調理,時間拖得越久就越棘手;
第二,艾灸調理需要患者有耐心、有恒心。要知道,欲速則不達。
第三,耳鳴患者一定要學會放松,避免精神緊張和疲勞,同時遠離噪聲,有助于耳鳴的康復。
04、常做兩個動作可預防耳病
中醫認為,耳朵之所以能夠維持聽力正常,與耳部的經絡氣血運行通暢有很大的關系。
平時常做以下兩個動作,可以起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預防耳病的作用。
鳴天鼓:
雙手掌心緊按耳朵孔,中指和食指放在頭后枕部輕輕叩擊,使耳內隆隆如聞鼓聲,反復操作20-30次。此法具有醒腦開竅、寧眩聰耳之效。
摩耳:
心摩擦發熱后,沿耳正面上下來回按摩,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擦至局部透熱為度。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耳部甚至全身均有保健作用。
據媒體報道,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鐘書夫人楊絳女士晚年一度聽力不好,后來每天堅持按摩耳部30分鐘,一段時間后,原來的耳聾好多了,不戴助聽器就能和別人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