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紡織行業面臨多方面的機遇與挑戰,亟待轉型升級:一方面,在人口紅利消失、環保政策收緊、國際貿易保護等因素的壓迫下,紡織行業成本大幅上漲,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另一方面,紡織產業必須提供更高質量、更多花樣的產品,以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這就要求紡織產業必須擁有反應更快的柔性生產鏈和效率更高的生產協同與管理系統;因此,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成為紡織企業的“救命稻草”。
中發智造獲悉,某年產值2-5億的紡織企業,通過部署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順利完成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改造,每年可以產生直接效益約500-800萬元。由此可見,應用工業互聯網,可以有效幫助印染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1.核心指標實現智能化監測
應用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之后,整個工廠的訂單、設備、生產過程、物料、排污、水質等數據全部實現互聯互通。核心經營數據諸如設備利用率、染色一次成功率、每天的能耗物耗成本等,不再需要人工統計合算。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完全可以實時反饋這些數據,讓經營者一目了然。
不同級別的管理者,關注點不盡相同。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后,廠長、車間主任、計劃員、班組長等都能夠實時獲得各自關心的指標和進程 。
2.形成智能制造的閉環
數據思維可以引領紡織產業形成智能制造的閉環。正如馬云所言,在未來的制造業中,企業最離不開的不是電力,而是數據。數據將成為制造企業、制造行業乃至制造產業的基礎生產資料。紡織產業與工業互聯網不斷融合發展,還可以幫助企業將數據變為資產,形成數據驅動的思維。
通過數據沉淀和學習,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了智能排產、智能配色、供應鏈協同等工業APP,實現智能優化和決策,形成采集、分析、挖掘、學習、優化的閉環。
3.實現環保與安全的智能化預警
環保和安全對于印染企業尤為重要。工業互聯網平臺平臺將VOC、工業水質、外排COD等數據與工藝和質量進行關聯分析和預警,實現了智能化環保監測,有效降低環保成本和壓力。
安全方面,通過工業互聯網的數據中臺,可以全面采集并聯通企業內部的人、機、料、法、環等數據,并根據紡織印染企業的核心指標和業務邏輯建模,實現7*24小時分析統計、監控預警,有效預防生產過程中的設備故障、人員安全隱患、火災等問題。比如生產過程中,定型機煙道一旦溫度過高,系統就會多通路報警,有效避免火災事故,提升安全指數,減少災害損失,客觀上也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綜上所述,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幫助紡織產業完成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改造,打造數據驅動的生產方式,實現核心指標智能化監測,形成制造工藝與流程的智能化閉環,實現環保與安全的智能化預警,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提升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