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窗花影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日子走得有多匆忙?只有紛紛的落葉知道。
轉眼,中秋遠去,國慶長假也過了大半。十月的天空依然湛藍。
浮云悠悠,秋水渺渺。時序更迭,寒意姍姍而來。等到桂花飄落了一地,芳香漸漸消隱,寒露將至,霜降不遠,季節走向深處,一年的日子所剩無幾。
金秋十月,是南方最完美的月份,晴朗少雨,溫暖爽朗。處處桂影婆娑,香氣襲人。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
說起秋聲與秋葉,還記得那句“時聞梧葉落,一似打門聲”嗎?
大概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聽得見如此美妙的天籟聲。靜夜無眠,窗外有風吹過,梧桐葉兒飄墜的噠噠聲,落在門上,也落在了詩人的心上,恰似溫柔地敲打心扉。
北宋畫家郭熙說,“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颼颼不絕聲,落葉悠悠舞”。想來,是臥聽風雨之夜,畫家的想象力自然是格外豐富,他一邊聆聽著秋風秋雨,一邊腦補了一場盛大的落葉之舞。
白居易說:“葉聲落如雨,月色白似霜。夜深方獨臥,誰為拂塵床”。
夜已闌珊,清冷的月色之中,秋風陣陣,呼嘯而過,落葉紛亂如雨,詩人不免憂傷了。不知他在想念誰?輾轉難眠的秋夜里,思念如飄飛的黃葉,紛紛墜落。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納蘭性德的詞,顯得徹骨悲涼,意境卻很美。
夕陽西下,黃葉悠悠而落,飄落在緊鎖的疏窗邊,也飄落在詩人的衣襟上。漫天的黃葉,如同無邊的思緒。秋天的落葉,就是那么輕盈,那么美好。富有情思,如詩如畫,如夢亦如幻。
今天,賞讀一首南宋僧人的《黃葉》,寫得超凡脫俗。在這首黃葉詩里,那些纏纏綿綿的相思與憂傷,再也無處可尋覓。
真的是清心淡泊了嗎?其實不然。詩人曾經也是一往而情深,他作詩云:“聽說相思情緒,難禁最是秋時。燕去重增別恨,雁來不服歸期”。
在秋意濃濃的季節,詩人想念佳人,欲問歸期,卻未有期。他的思念悠悠,內心惆悵不已。情到深處,人孤獨。世事滄桑,最終看破紅塵,他放下情愛,出家當了和尚,他就是釋文珦,自號潛山老叟。
一起來欣賞這首黃葉詩:
吾心愛黃葉,不翅于南金。
九月秋風高,柴門積來深。
一一自掇拾,書我白頭吟。
吟成意誰與,拄頰對遙岑。
在這首詩里,詩人感悟自然規律,也平靜地接納歲月的老去。他珍惜當下,過著逍遙的山居生活,怡然而自得。
他說,我心里最愛的就是秋天的黃葉了,不亞于世人最愛的金色銅錢。
農歷九月,蕭瑟的秋風吹起,落葉紛紛飄落,不多時就堆滿了柴門。
喜歡落葉,就俯身撿拾。一枚枚黃葉,正好可用來題寫詩句,寫什么呢?寫人生的感慨,也寫白頭吟。
寫完之后,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欣賞。他只是托著臉,望著遠山,遠山也望著他,相視而笑。
這首詩,就如同一枚靜美的秋葉,簡潔而美好。白發蒼顏的詩人,又像是從山水畫里走出來的老者,古意濃濃,純樸自然。
生命也如樹葉,經歷了春之蓬勃,夏之繁盛和秋之沉靜。終有一天,將化為一只輕盈的蝴蝶,辭別樹枝,翩躚飛落。沒有悲傷,也無需悲傷。
“綠窗花影”原創詩詞賞析,感謝您的欣賞。
秋漸涼,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愿君勤添衣,加餐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