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圣的一個方,治肢體麻木,歷經千年,經久不衰!
一個人肢體的麻木,其實是身體給我們的報警,提示疾病的信號。最先出現手或足的麻或木的情況比較多,在早期的時候去用儀器檢查的話很多人也檢查不出問題,但這并不代表你身體就很好,要記住自己的感受是最可靠的,很多疾病儀器檢查出來的時候都比較嚴重了或有器質性的病變了。
中醫有氣虛則麻,血虛則木的觀點,這時的肢體麻木主要就是氣血不能很好的滋養肢體末端,一種是本身的氣血虛而麻木,也有風寒、痰濕、瘀血的阻滯,氣血循行受阻肢端不被滋養而麻木。
醫圣張仲景的黃芪桂枝五物湯是臨床常用的治肢體麻木的經典方。
組成:黃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棗。
這個方是如何能治肢體麻木的呢?
方中以黃芪為君,黃芪甘溫,可補在表之衛氣,也是補脾肺之氣的主藥。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氣能行血,氣足能推動血液很好的循行,可以把血推到原來到不了的地方。
白芍養血通痹為臣,血足又能養氣,黃芪補氣白芍養血,加之大棗補中氣也養血,氣血足,肢得養。
桂枝辛溫也為臣,能散風寒,溫經脈,血遇寒則凝,遇熱則行,桂枝與黃芪配伍,益氣溫陽通經脈。桂枝與白芍調營衛而和表里。
生姜辛溫,既可疏散風邪,又可助桂枝之力。
醫圣教我們的不只是藥方,而是辨證論治!我們要能變通的用。
比如只是手麻,可以酌加桑枝。桑枝善走人體上肢。
如果腿腳麻木可以酌加牛膝。
如果是頸椎有時不舒服麻木的話可以酌加葛根。
痰濕體質,苔白厚的可以酌加半夏、陳皮、茯苓之類似二陳湯,以去痰濕。
麻木比較厲害可以加入通經絡的藥如雞血藤、絡石藤、路路通等。
臨床中同是肢體麻木又有諸多不同,如體質之強弱、麻木之新舊、季節不同、地域不同,有無其它兼病兼癥等,都需要根據情況加減變化,才不失辨證論治之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