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的皇后徐儀華,是被后世很推崇、口碑甚佳的優秀皇后,這不僅源于她的賢良淑德,更因為她是明朝開國大將徐達之女。展現其將門虎女風采的是在“靖難之役”北京城被重兵圍攻之際,她臨危不懼,披掛上陣指揮守城并取得最終勝利。
然而在飽受爭議的“靖難之役”中,徐皇后的大弟弟徐輝祖卻沒站在姐姐、姐夫一邊。這位將門虎子死忠建文皇帝,在戰場上曾屢敗姐夫朱棣,一度成為朱棣奪取皇權最難纏的對手。
從史料中可知,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大將徐達有四子四女。四個兒子,皆由太祖朱元璋賜名,女兒中有三個嫁給了皇子。
“靖難之役”發生后,使本是親骨肉的一家分成兩派。徐輝祖不贊成姐夫燕王的舉動并成為其對手;姐姐徐儀華自然支持丈夫朱棣“靖難”。他們還有一個小弟弟徐增壽,也堅定支持姐夫朱棣,后來為建文帝親手斬殺。
史料記載,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將逢朱元璋忌日,燕王朱棣派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入京參加祭祀活動。
等三人到了京城,輔佐大臣齊泰請求建文帝把他們作為人質一并留下。翰林學士黃子澄卻說:“不可以。懷疑他而作此準備,是有害的,不如把他們全部遣返。”
這時,徐輝祖秘密向建文帝奏報說:“我的三個外甥中,只有高煦勇猛剽悍而且無賴。他不但不忠于陛下,也會背叛他的父親,他日一定會成為大患。”
建文帝又詢問徐輝祖弟弟徐增壽和駙馬王寧的意見,哪知這二人都包庇他們,于是建文帝信以為真,同意放他三人返歸燕王屬地北京。
其中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怕再生變,竟然偷了舅舅徐輝祖的一匹好馬連夜逃跑。徐輝祖派人去抓,也沒有追上。此后不久,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高煦作為燕軍主將出力甚多,建文帝后悔不迭,連說:“吾悔不用輝祖之言!”
(影視劇中的徐輝祖)
有則史料分析認為,在建文帝聽信齊泰等人建議開始“削藩”,弄得危機四伏不久,心中已有反意的朱棣就想誘惑在京城的大內弟徐輝祖支持自己。他派到京城的兒子朱高熾、朱高煦都勸過舅舅徐輝祖做內應,但徐輝祖堅決不肯。因為這之前,徐輝祖已經和燕軍開過戰了,一再的表示對建文帝的忠心,但他兩個外甥還是不死心,一再要勸他做內應,實在勸不動才改成了勸小舅舅徐增壽···
建文三年4月,徐輝祖奉建文帝之命參加白溝河之戰,率軍成功掩護李景隆撤退。建文四年正月,他又帶兵北上,與燕兵交戰于齊眉山,斬燕將李斌,南軍獲得大勝,而燕軍陷入窘境。這時,建文帝聽信讒言,開始不放心徐輝祖是否真心征戰姐夫,于是借口朝廷傳言燕軍已兵敗,京師不可無良將,遂從前線召回徐輝祖。致使在淮北應戰的朝廷兵馬因勢孤而大敗。據說,直到朱棣的燕兵過江打南京時,徐輝祖還在京都一帶帶兵抵抗。
朱棣攻入南京之后,所有的人都去迎接他,對他三拜九叩俯首稱臣。只有徐輝祖沒去,他一個人坐在自己父親徐達的祠堂里閉門不出。
此時,徐輝祖只要表個用護的態度,下一步的國舅位置是穩坐的。但他就是沒表這個態。
惱怒的朱棣真想把徐輝祖斬首示眾,無奈既有感情篤深的妻子一面,不好下死手,還因徐輝祖有一塊“免死鐵券”,那可是朱棣父親朱元璋賞的。朱棣要是斬了徐輝祖,等于忤逆了父皇。本來,他就是搶來的皇位,要是再加上一個不孝敬先父的罪名,恐怕搶來的皇位也坐不穩當。
于是朱棣想羞辱一下徐輝祖出口氣,讓他自己把自己的罪名給寫下來。哪知徐輝祖真有點將門之子的骨氣,他竟然把“免死鐵券”上面的內容抄下來遞上。
朱棣一看,恨得咬牙切齒,但又不能殺了他,只好忍氣先把他囚禁起來,后釋放并削了爵位。永樂五年,徐輝祖抑郁成疾病死。
徐輝祖死后一個多月,朱棣以“中山王(徐達)不可無后”為理由,由其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
看來,終歸還是親情難斷。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