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做為東北農村長大的我,小時候的“年”包含了太多民俗,有很強的儀式感,成為年味的一部分。而在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 正月忌頭”,是什么意思?
主題思想就是好好準備辭舊迎新,臘月:舊年最后一個月,一年即將結束,不好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正月:農歷新年的第一個月,一切都是新的充滿了希望與期盼。“臘月忌尾”,到了 臘月二十幾,歲尾,要注意好好準備,以免過年不得安寧;“正月忌頭”,新年伊始,正月頭幾天注意討個好兆頭。
東北農村的臘月,殺年豬、蒸年糕、炸油丸、貼墻紙、大清掃、接灶王、備糖果、貼年畫……家家戶戶忙忙碌碌,聽下這個兒歌,感受下臘月有什么講究: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月里東北農村的一些民俗:
一、殺年豬,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統年俗,進了臘月就要殺豬了,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東北童謠中說“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反映了人們盼望殺年豬吃肉的心情。
二、祭灶王,是一種民間節日習俗,是臘月中的一個大典,臘月廿三,俗稱小年有'灶王爺上天'之說。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家功過,祭灶王便是送灶王爺起程。買個灶王的畫象貼在鍋灶旁,在其嘴上抹上糖,寓意灶王上天匯報時,會為人說好話,還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擺上供品。 祭灶寄托著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
三、大掃除,寓意除舊迎新,掃除破舊與不好,迎接美好的新事物。另外,正月里不能清掃,那會預示著新的一年里辛苦勞碌,同時也會破壞財運。也要洗澡,不洗澡一是對“年”的不敬,把去年的污垢帶到新年也是不吉利的。
四、貼年畫,春節臨近,換新的墻紙,貼上年畫。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貼年畫讓家里煥然一新,喜氣洋溢,充滿了濃郁的新年的味道,表達人民對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接財神,臘月里便有一些人走街串巷送財神,口里喊著:“接財神嘍!”財神是不能拒收的,人們一般都會接上一張。不能問,“這張財神多少錢?”問了送財神的也不會說,“憑賞”。大家都是看著賞的。再遇到送財神的,可以回一句:“已經接了”。是要為新年討一個吉運——財神住我家,明年發大財。
六、貼春聯,貼門神,在東北又叫“封門”,門神是農歷新年前貼于門上的畫,其主要作用是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家家張燈結彩討吉祥。“福”倒著貼寓意“福到了”大門對面貼“出門見喜”……都為討個好寓意——大吉大利,福祿安康。
七、買新衣,新年新氣象,全家老少新年換新裝,要早早買好新衣服。
八、備好吃,備上豐盛的吃貨,寓意著吉慶豐收,年年有余,預示生活越來越好。
“臘月忌尾”臘月最后的幾天是準備過年的最佳時期,最重要的時候,辭舊徹底否,新年能否有好兆頭的關健,最忌諱這幾天什么也不去做。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人們漸漸不再重視臘月里迎新年的準備工作,使“年味”越來越淡,一些民俗已漸漸被人遺忘。
“
“臘月忌尾”重在準備,那么“正月忌頭”正月很多禁忌要注意。
1、忌口出惡言,多說吉祥話,惡言帶有污濁之氣,如“空了”“死了”等會破壞好運氣,處處設阻。如:餃子煮碎了,說“餃子掙了”餃子外型若元寶,諧音“交子”古時指錢幣,只為祈福好財運。
2、忌借錢、討債、對雙方均不利,觸霉頭。押歲錢不屬此類。
3、初一忌殺生,會有導致血光之災。
4、忌理發,民間傳說“正月理發死舅舅”。
5、忌打破東西,破敗之象,如打破了,念“碎碎平安”或“落地生花”轉危為安。
6、忌水缸米袋不滿,虧空之象,預示無法豐收有余。
7、初一不可吃稀飯,生活艱苦之象,會遇不順。
8、忌動針,“動針挑龍筋長針眼”寓意生孩子眼睛小。
8、初三忌往外掃地、潑水,新年納吉,往外掃會把家里的財富、福氣都帶走。先放家里,初三再倒掉。
9、忌啼哭,預示多磨難、疾病、兇禍,處處流淚。
10、忌洗衣、正月水神、財神的生日,不宜洗衣,初六“放渾水”之后再洗
11、忌吃藥看病,會多災多難,疾病纏身,久治不愈。
“正月忌頭”,農歷過年期間的各種禁忌,從“接年”到“送年”(有的初二晚上,有的初三晚上)禁忌對新一年的運氣影響最大,“送年”到初七次之,過了正月十五更次之。
簡單的說,“臘月忌尾 ,正月忌頭”:歲尾年初,在臘月這最后幾天里好好辭舊納新,正月開頭好,新一年才會順順利利,紅紅火火。